发布时间:2011-08-16 08:01 | 来源:南方周末 2011-08-11 14:43:50 | 查看:1306次
2011年8月6日夜,英国伦敦爆发了19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骚乱。此次骚乱,由警方击毙一名被怀疑持枪的黑人男子引发,导致伦敦数十个街区被打砸抢烧。目前骚乱已经从伦敦扩展至伯明翰、利物浦、诺丁汉和布里斯托等城市。本报特约郝倩从骚乱中心发回现场记录。
当地时间2011年8月9日,英国伦敦,骚乱后一片狼藉。 (东方IC/图)
第一日
假如骚乱仅发生在托特纳姆,可能第二天就被人遗忘了,英国人被真正震撼是从周日(7日)晚间开始的。
周日清晨,我被一位英国朋友的短信吵醒:昨晚伦敦怎么了?
在收到朋友短信前,我对于骚乱几乎一无所知。打开电视,才了解到,周四警察击毙一名当地被怀疑持有枪械的青年,之后演变为6日托特纳姆数百人的抗议示威活动。
我住在伦敦南二区,Brixton与Clapham交界处,而发生骚乱的托特纳姆则隶属北伦敦哈林盖区。在伦敦几个“臭名昭著”的街区中,托特纳姆算是一号,帮派横行,毒品泛滥。
在伦敦生活有一个“潜规则”,就是那些口碑恶劣的街区,你在伦敦生活数年都不会涉足,非去不可则会小心翼翼。托特纳姆如此,我居住的Brixton也如此。这一规则对于西欧旅居伦敦的白人来说尤为重要。英国与美国一样,没有人乐意谈“种族”问题,但是现实中,“白人”与“黑人”的活动空间的确不大交叉,“串门”更是少见。
在英国,罢工和示威的新闻平日就很多,发生点冲突的也不少,任何细微的社会骚乱都会及时被曝光。可英国社会总体而言管理有序,市民并不会对社会治安或是人身安全过度忧虑。
因为熟知上述背景,看到托特纳姆的新闻时,并未觉得会影响我的生活,冲突将很快过去,且将止于那个区域。
周日当天,我与朋友照常碰头,从海德公园到格林公园,再到中国城附近的莱斯特广场。市中心几乎一切如旧。除了原本应该12点半停运的地铁当天12点前就停运了,让我几乎被困在了莱斯特广场。
当天晚上,街头不时有警车呼啸而过,街上的人群也是行色匆匆。回家打开电脑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有朋友说,刚开车从Brixton经过,看到年轻人在路上打砸抢,街道乱成一团,先被砸烂了的,就是四岔路口边的KFC。地铁已经关闭,公交车也改了道。
仅一晚上,骚乱从城北蔓延到城南,波及接近2位数的街区。Brixton和托特纳姆本就十分类似。而托特纳姆一起火,就立即有伦敦人发博客说,这让他们回忆起1981年的Brixton,当年是同样的掀翻警车、放火、抢劫……一个1981,一个2011,手法相同,背景也类似:经济衰退,年轻人失业,政府削减开支,以及黑人的年轻人和警察之间的剑拔弩张。
最先收到的“实况转播”是来自一位中国朋友的电话,他本人在伦敦打理一家中资公司英国分部,工作和生活都在伦敦城东板块。电话里,他的声音十分焦虑:“晚上11点多,我刚从办公室回家,一路上真的很混乱”,眼睁睁看着有人砸车,有人进商店抢东西,偶尔能看到火光,不知道又是哪里着火了。街道上更是一片狼藉。
刚放下电话,又收到另外一位朋友的短消息,说刚在Facebook上看到朋友们的相互留言,知道我住的区域也发生了骚乱,不知道情形如何。
“看到电视里的情形,我吓坏了,真担心你会在回家的路上,然后回不了家,”这个法国人说,“真是难以置信,人们有时候真的很愚蠢!”
“我还是喜欢那个平和又安全的伦敦。”我说。“谁不喜欢那样的伦敦呢。”他说。
第二日
谈论骚乱的人越来越多,Twitter和Facebook上贴满了照片,网络上一片紧张。政府和公众斥责两大社交网站又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因为很多骚乱的参与者都是通过两大网站组织。而黑莓更是被“点名批评”,说是成为骚乱组织者的主要通讯工具。
之后警察对黑莓手机的监控信息显示,还有人在谋划着要杀某一个警察。这些内容令人汗颜。可骚乱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看到的还是朋友间的相互问候。被打的浑身是血的青年,踹窗户的,抢劫的现场……冲进店铺偷东西的,这样的图片在BBC上看不到,只能在Facebook上看到。
在不断的接电话和回复短消息之后,我忽然有点“小忧伤”。伦敦夏天短暂,有阳光的日子会受到额外的珍惜,大家都会相约享受阳光、啤酒和美食。在伦敦近2年,大家从来没有如此担心过彼此。周一上午,我错过一个朋友的电话,这个朋友就连续打,直到听到我的声音,确认我还安全为止。这在英国可不常见,通常打电话原本就没有发送电邮普遍,而连续打电话则显得有些不够礼貌。
“我看骚乱一时半会结束不了,”这位英国朋友电话里有些气愤,“他们不是为了别的,就是要抢东西……”
凌晨时分回家,几乎是从满街的警车中穿行而过,头顶更是不断有直升机盘旋。电视上说,这天晚上是骚乱最为严重的一天,全伦敦有几十处社区都有打砸抢出现,行人在路上甚至也会被打劫,电子商店、鞋店和百货公司都被砸抢。骚乱者在摄像头下大摇大摆踹门,然后冲进店铺,再抱着“战利品”张扬过街。骚乱区域的一家酒吧老板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
凌晨2点,与住在南金士顿附近的朋友发电邮,他说他正在数呼啸而过的警车催眠。我和他开玩笑说,传闻英国女王听飞机引擎声可以辨识出飞机型号,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直升机在白金汉宫上空盘旋,又是啥型号的?然后我们俩都觉得放松下来了。
第三日
真正让全伦敦意识到事态严重,是在礼拜二。一觉醒来,大家发现伦敦几个平时治安有口皆碑的区域也被传染。这下谁都很难保持淡定了。
伦敦市长Boris Johnson和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前结束休假回到伦敦。这种时候,他们的角色要求他们站出来第一个被骂,第一个认错,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安抚民心。当天1.6万警察上街巡逻,伦敦市长说这已是他们的极限。由于1年前的警察裁员,他们实在没有更多人手。
市长走访各个社区,接受公众嘲讽。有人递来扫帚羞辱他,让他“扫大街”,他就拿扫帚当麦克风和市民对话。Boris Johnson向来不是只说软话的主,他说了,英国正在经历50年不遇的经济衰退,1年内又要办奥运。年轻人的培养教育是有问题,可通过抢别人的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
“Ealing啊,你能相信么?居然是Ealing。”在伦敦商会,一位白人总监很是焦虑。Ealing,地处伦敦著名的奢侈名品街——邦德街尽头,房租相对昂贵,社区安全也在伦敦排名前列。但是当天,那里的轿车被烧,那里的商店也出现了抢劫者。
“我听到砸玻璃的声音,有人闯进来,叮叮咚咚,有人大声叫着‘点火’、‘点火’。我们一家都慌了,不知该怎么办,也不敢往外看。”一个住在这个“高尚社区”的朋友说。当天,他们一家子开始商量是不是要逃出伦敦,因为街道已经不安全,家也不敢回。
“还不到5点的时候,同事就开始陆续回家了,公司也发电邮让员工尽早回家。”金融城工作的朋友对我说。这一天的金融城,下班的时间明显提前了一两个小时。在圣保罗大教堂旁边的购物中心,从4点开始店铺陆续关门,而在连日来发生骚乱的区域,甚至连有些小超市也关门了。
大家都密切关注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互发邮件。一日之内,社交网站从“恶魔”变成了“天使”。在Twitter上,有人发起了“暴乱清理”行动,立即得到广泛响应。诸多英国年轻人自愿当志愿者去清扫街道,还自己社区一片整洁。甚至有一位父亲调侃说:谁和我儿子说一声,他去扫街道之前,先把他自己房间收拾了。
有人在Facebook上号召大家支援警察维持秩序,1天内就有100万人加入。社交网站原本是新兴事物,可伦敦之前发生的大大小小十几次骚乱时,并没有这种通讯工具,可流血事件并没少发生。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郝倩)
(责任编辑:姬明华)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