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盛赞电影《湘江北去》:激情谱写的青春之歌(图)

发布时间:2011-07-24 07:5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20日 18:50 | 查看:2263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激情谱写的青春之歌

——专家盛赞电影《湘江北去》

  90年前,有一群风华正茂的湖湘青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百舸争流的苍茫大地之上践行救国救民的理想,他们用青春的火焰燃烧了现实的寒冰,用艰难的探索寻找着人生的坐标。影片《湘江北去》就是以这样一群年轻人为主人公的电影,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萧子升、彭煌、陶毅……尽管这些热血青年并非每个人都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但他们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无一不倾尽身心地上下求索,视天下兴亡为己任,艰辛地探寻着恢复河山、振兴中华的光明之途。 

  作为献礼建党90周年的重点影片,由潇湘电影集团制作的《湘江北去》汇集了导演陈力、编剧王青伟,主演保剑锋、周冬雨、钱枫、陶帅、李金、伊娜等一批优秀主创,这个年轻的创作团队将在银幕上再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与全景式地展现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风云变幻的影片《建党伟业》不同,《湘江北去》更像一曲激越的青春之歌,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虽然不似《建党伟业》那般纷繁庞杂,但几乎个个都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毛泽东的睿智勇敢、杨开慧的纯真刚强、蔡和森的勤奋坚忍、萧子升的苦心求索、彭煌的革命激情无一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片导演陈力曾执导过《谁主沉浮》《两个人的芭蕾》《声震长空》《月圆今宵》等影片,对于这位作品颇丰的女导演而言,用电影表述历史,用影像诠释伟人的经历是她从影20年来一以贯之的情结。“我敬仰伟人们崇高的品质以及对信仰的坚守,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影片融入那个不朽的时代。”陈力说,“虽然过去了90年,但毛泽东那一代人为追求真理,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激情却是永恒的,他们为中国命运的思考与奋战让我动容,他们的一腔热血至今仍温暖着我。”

  《湘江北去》自6月10日上映以来,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反响,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在观看过影片后也赞许有加。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认为,《湘江北去》的叙事非常流畅,将国家层面的叙事和个人层面的叙事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宏大叙事之下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助于观众更顺畅地理解那段历史、读懂那群年轻的共产党员。著名编剧、电影评论家赵葆华则指出,《湘江北去》既真实可信,又在表现革命伟人的青春激情方面对以往的同类型影片形成了超越,对当下的年轻观众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指出,如何彰显青春气息是日后主旋律题材影片吸引年轻观众的重要突破口。他认为,青春气息在《湘江北去》中体现得比较饱满,而这正是影片能够获得年轻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因为与千篇一律的乱世景象和战争场面相比,当下的年轻人更关注影片中的人物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也认为,《湘江北去》成功地表现出青年人的精神“内核”。他指出,不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青年人的精神本质都是创造、进取和奋发,一部表现青年革命者的影片只有抓准了这些任何时代青年人都共有的精神“内核”,才能打动当下的观众。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高度评价了《湘江北去》表现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时的段落——辜鸿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物在此段落相继出场,毛泽东亲眼目睹了这些“文曲星”之间的争鸣和辩论,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章柏青认为,这个段落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历程,让人深切地体味到毛泽东早期的精神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田卉群则认为影片中毛泽东等人赤膊在雨中的场景体现出一种男性荷尔蒙气质,这一场景就犹如极具中国特色的“摇滚”段落,将毛泽东等热血青年的勇敢、叛逆和宣泄展现得淋漓尽致。(李博)

(责任编辑:李明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