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17 07:38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11-05-13 23:14:00 | 查看:5202次
武继军在武家嘴农业科技园热带雨林馆内和花农交流。 本报记者 崔晓摄
30年前,村里人均不到3分地,村民收入不足百元,他是村里首个“万元户”。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却接下了村主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一年工资只有360元。
30年后的今天,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村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15万元,全村70%以上农户年收入都在100万元左右,而他一年拿的工资只有这些农户的10%。
“你敢闯敢拼,有魄力又有胆识,如果当初不选择当村干部的话,估计现在都成千万富翁了。”面对亲戚朋友的惋惜,他总是说:“能让村民过上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他,就是蝉联16年“金陵首富村”的当家人——高淳县古柏镇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
近年来,他获得了“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2010中国十大杰出村官”等等诸多荣誉。近日,市委决定,授予武继军“村官楷模”称号。
舍弃个人“钱途”,为“渔化子村”谋前途,全村第一个“万元户”弃船“上岸”
【武继军感言】“一个万元户不算啥,要是带领全村人都成为万元户,谁还会不知道武家嘴?”
武继军是村里最早走上富裕之路的。
1982年,20岁的武继军走出家门,跑起了黄砂运输。起初,和其他村民一样,他也是用小木船从安徽芜湖运黄砂到南京,一趟跑下来,赚了1000多元。“如果有条大船,岂不是挣钱更多?”初涉水运业,武继军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很快借钱买了一艘68吨的木船。
买船要花12800元。当时没有百元大钞,全是五块、十块的票子,村里人撺掇武继军把钱放到秤上称了一下,1斤3两!惊叹之际,大伙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借了这么多钱,能还得上吗?不会赔个血本无归吧?
不过,事实证明了武继军的远见。当时,南京正在建设新生圩水运码头,需要大量黄砂。而南京长江大桥水面船多浪高,凭单个小木船很难通行,武继军用他的大木船,第一次把芜湖黄砂运到了新生圩。到年底,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当武继军准备在水运业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决定,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新变化。
1984年,凤山乡(现古柏镇)党委找到武继军,希望推举他为武家嘴村的村主任。理由是,武继军是全村唯一一个高中生,又在村里干过会计,最关键是头脑活泛,富有创业激情。
得知这一消息,武继军的父亲坚决反对:“搞运输来钱快,村里这么穷,村主任每天工资才一块钱,有什么当头?”
权衡再三,武继军最终决定弃船“上岸”,带领大伙共同致富。谈起当初的决定,武继军说,这里头还有个故事:有一次他去高淳县城办事,听到有人问到武家嘴怎么走。好几个热心人回答:只听过芮家嘴,哪来的武家嘴?“我当时心想,光一个万元户不算啥,要是带领家家户户都成为万元户,今后谁还会不知道武家嘴?”
当年,武继军走马上任,成为武家嘴村主任。两年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看着村集体账目上仅有的126元,还是罚款收入,武继军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但他也暗暗发誓:“我跑过船,深知跑船的酸甜苦辣。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我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干,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
武继军接下的这个摊子,在30多年前是这样一幅图景:石臼湖畔的一个小渔村,人均耕地不足3分,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每到冬春枯水季节,他们只得走村串户,乞讨为生,遂得名“渔化子村”。
天天雷打不动看新闻,凭着对政策的敏感抓机遇
【武继军感言】“机遇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遇是罪人。”
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城市亦或国家,机遇在其发展中至关重要,智者总是能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武继军会抓机遇的意识,最为武家嘴人津津乐道。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武继军抓机遇的“法宝”是——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他每天必看新闻,不管回家多晚也雷打不动。按照他的说法:“项目来源于信息,信息来源于政策,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少走弯路错路。”这种对政策的敏感,让武继军抓住了四次大机遇——上海浦东开发、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五大召开、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带领武家嘴连续16年稳坐“金陵首富村”的位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升温,但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总量,造成黄砂一度供大于求,砂价一跌再跌,而且资金回笼困难,有的要拖上好几个月。武家嘴村的造船水运业,遭遇了10年快速发展期后的第一个低谷,武继军也面临担任村支书以来的最严峻考验。
武继军当机立断,调整武家嘴航运的运输结构,扩大运输范围,除了黄砂外,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都可以运输。这一招立即见效,当周边村的水运业大幅下滑时,武家嘴村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然而,武继军心里明白,这毕竟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必须调整航运方向。当时,集装箱运输已经出现,武继军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是武家嘴再发展的空间!
1995年,全村还没有一艘集装箱船只,武继军仍然坚持成立了武家嘴集装箱运输公司。村民武继福说,武继军常常在船民耳边念叨集装箱运输的好处。经不住他的再三“鼓吹”,1997年后,在新造5000吨大船时,自己把货舱的尺寸设计成了能装集装箱标准箱的尺寸,村里有了第一艘集装箱船。“没过多久,一家公司找到了武书记,说要运一批集装箱到上海,当时整个村里只有我的‘武家嘴6号’能装集装箱。我一个月跑4趟,赚了整整13万元。”村民们发现,集装箱更赚钱,于是,又掀起一波集装箱大船热,全村船舶总吨位迅速飙升到40多万吨。
2002年,上海投资建设大小洋山国际深水转运港,交通部决定在内河推行标准船型。武继军从中敏锐地“嗅”到商机,他果断地向村民传递“造海船”的信息——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带来大量物流增加的契机,建造5000—6000吨江海直达船舶,实现武家嘴造船水运业的提档升级。2004年4月,依托南钢的大量外矿运输业务,武家嘴村集体、南钢集团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鑫武海运集团,旗下的2艘江海直达船舶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300万元。
对此,村民武因春打趣地说:“俺不识字,武书记是一村之主,我听他的!他说的‘造海船’3个字,给大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一字万金啊!”
“说起我们武书记,那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村民啥时找他,他都会说‘我有空’”
【武继军感言】“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帮老百姓做事”
在武家嘴,随意敲开一家村民的大门,都能听到武继军和这家的故事。
1990年3月8日,村民武学进家的一条400吨铁船在扬中水道发生沉船。武继军当时正在南京城里办事,那天刚好下暴雨,忙碌了一天的武继军原本打算找个旅馆歇歇脚。得知此事后,他立即租了一辆吉普车连夜赶往出事地点。一路上,武继军心急如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最起码看了二十几次手表。
到达出事地点,已是深夜11点多。白天的奔波劳累,再加上饿着肚子,武继军早已疲惫不堪。但他顾不上喝口水、吃点东西,立即组织人员营救打捞。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沉船终于被打捞上来。打开船舱,年轻的母亲至死还紧紧搂着女儿不肯松手,她们是武学进的儿媳和孙女。看到这一幕,武学进当场瘫倒在地,武继军也忍不住号啕大哭。
当晚,武继军就睡在江边临时搭起的帆布小篷里,垫着稻草,盖着薄被,就这样打发了一夜。之后,一连十几天,他一次次跑保险公司,用村集体的信誉担保,终于为武学进争取到一笔赔偿金。他还和武学进一道分析沉船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发展计划,鼓励武学进重新站起来。
如今的武学进经过打拼,已经拥有两条3000吨大船,成为远近闻名的运输大户。他逢人便说:“要不是武书记在关键时刻搀了我一把,恐怕我这辈子也翻不了身呐。”
58岁的孔桃美回忆说,2009年的一天夜里,她的老伴突发胆结石,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她急得都快哭了,情急之下,给武继军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武继军很快就赶到她家,连夜开车把他们送到高淳县人民医院。后来,老伴动手术开了一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礼拜,武继军每天都到医院来问问情况,看看他吃东西怎么样,一直到老伴出院。“说起我们武书记,那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村民啥时找他,他都会说‘我有空’。”
对村干部,他是不近人情的“管家”,花集体的钱比花自个的钱还小气
【武继军感言】“当干部不搞个体,搞个体就别当干部。集体的事情都忙不完,如果自己整天忙着挣钱,哪有心思精力为村民的事操心?”
在村民眼中,武继军是胜似亲人的好书记。而在村干部看来,武继军又是严厉得不近人情的“管家”。
村民住豪华别墅,村干部住普通公寓楼,这是武家嘴的一道独特风景。原来,在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村干部不准搞水运,而且拿的工资只能是村民人均收入的80%。因此,村干部的收入在村里基本处于下游水平,是“相对贫困户”,最富有的都是跑水运的村民。
“当一个村干部,必须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为群众服务上。集体的事情都忙不完,如果自己整天忙着挣钱,哪有心思精力为村民的事操心?”这是武继军的“逻辑”,也是他的境界。
在武家嘴村老年公寓的施工现场,村党委副书记肖健说了一件让他心有余悸的事情。今年2月,总投资1亿元的老年公寓开始浇灌混凝土,武继军常会去现场转一转、看一看。当天,正是他陪着武继军过去的。
由于有甲方代表的监理在场,现场负责的一个村干部可能有一丝松懈。武继军认真察看一圈,发现其他地方都很平整,唯独有个地方做工比较毛糙,他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一敲,结果有碎石迸出来,原来这里有一处20平方厘米大小的空鼓。“武书记当场把那个村干部臭骂了一顿,说这可是项重大民生工程啊,叫你负责还不仔细点,再不仔细就别干了!骂了足足有十几分钟,我站在旁边都不敢插一句嘴。”
而就在这之前几天,村党委副书记刘前军,刚刚挨过武继军的严厉批评。原因是,武继军没事在村里转悠的时候,发现农民公园里的路灯竟然晚上6点就亮灯了。而按照规矩,夏季天黑晚,路灯要7点30分才亮起来,这里的亮灯时间还是冬季的,没调整过来。“武书记立马打电话给我,说你管的这叫什么事啊?村里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仔细盘算好。所以,早就有村干部开玩笑地说过他是‘花集体的钱比花自个的钱还小气’。”
30年来,武家嘴的村干部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年只有春节放假三四天。如果当天没有会议或重要安排,武继军早上7点多钟就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想想武书记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一个年轻村干部这样说。
20多年只带妻子孩子出门旅游过一次,帮村民不帮亲弟弟,妻子感叹:“如果自己是普通村民,得到的照顾可能更多。”
【武继军感言】“如果大家都各忙自家的事,那集体的事谁来管?”
随着武家嘴干起有声有色的生态农业,武继军也越来越忙了,村里跑业务、上项目、调纠纷等等,哪一样都少不了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对自己家人却很少有时间过问。
弟弟武继民常向他抱怨:“你以前跑船的时候,所有的业务联系、关系沟通全靠你一个人,现在换了我,人家根本不买账,原来闯下的市场也没能守住。如今,你当了村干部,没能沾到你的一点光。以前,为了帮村民贷个款,你买的一辆二手吉普车都跑坏了。为啥现在条件那么好了,就不能多帮帮我这个亲弟呢?!”面对弟弟的抱怨,武继军每次都会耐心劝导:“慢慢会好起来的。我是公家的人,总不能开后门给你找业务吧。”
嫁给武继军20多年,妻子袁杏美也怨了他20多年。当着武继军的面,她就数落起来:“在你眼里只有武家嘴,哪里还有我们母女啊?人家小孩上学放学都有大人接送,我们两个女儿还小的时候,早上上学你已经出门了,晚上睡觉你还没回家,一个礼拜都见不着你一次!我生病开刀住院,你才挤出时间代我去参加小女儿的家长会……”类似的数落,袁杏美不知唠叨了多少回,武继军听了不知多少回。为这些家事,袁杏美年轻时没少掉眼泪,没少跟武继军吵嘴。
袁杏美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武继军终于带着她和小女儿到云南玩了一次,“那是我们一家人唯一一次出门旅游。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自己是普通村民,得到的照顾可能更多。”
不过,抱怨归抱怨,每当村民有困难去找武继军时,袁杏美总是第一时间作出“让步”。她说:“他带着全村人一步步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为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这是武继军20多年村官历程的写照,也是这“区区一个村官”能够达到的境界。 本报记者 肖姗 陈曦 毛庆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