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9 22:3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12月 | 查看:11次
普海玲,女,彝族,1986年12月生。云南省玉溪市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音乐教师,若水童声合唱团发起人,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指挥。多年来,普海玲以童声合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排练、每一场演出中践行着立德、启智、育美、润心的使命,用自己的热爱与坚持,让音乐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乡村儿童的“筑梦人”
2018年,普海玲来到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马家庄小学工作。任教期间普海玲发现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外打工,孩子们缺少了父母陪伴,性格内向腼腆,兴趣爱好少。于是,她有了一个计划,组建一支乡村童声合唱团,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快乐成长。
合唱团成立后,普海玲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孩子们排练,从认识每一个音符开始,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发声、音准、节奏。同时她千方百计给孩子们争取演出机会,带孩子们到社区舞台、去田野中去给乡亲们演出、登上开渔节晚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孩子们从第一次登台的紧张怯场、跟错节奏,到后来能够自信满满地顺利完成演出,孩子们一次比一次进步让台下的普海玲热泪盈眶。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大幅提升,从自卑、孤僻、羞怯,到自信、开朗、大方,孩子们的性格因合唱而改变。
命运的齿轮也因合唱而转动。带着“参与就是至高无上”的想法,2021年,普海玲为若水童声合唱团报名了第十一届世界合唱比赛视频大赛。没有录音棚,没有适合的场地,就带孩子们在大树下、围墙角练习和取景,参赛视频用一台老钢琴,简陋的设施装备,甚至没有统一的着装,一镜到底录完寄出。经过漫长的等待,孩子们迎来了大赛VP4组银奖的荣誉。2022年7月,作为全国五个优秀的乡村合唱团之一,若水童声合唱团走进了上海音乐厅,受邀参加上海“金色奇缘”童声交响音乐会,合唱团用歌声传递着乡村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合唱教育的“播种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搭建更多的平台,才能让更多民族地区的孩子感受到合唱音乐的温暖。于是,普海玲首先说服母校安化彝族乡中心小学也组建了合唱团,她挤出本不多的休息时间,每周先给“若水”排练完后,又驱车一个多小时,再到母校给50多个孩子排练。普海玲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如果能有几十个、几百个“若水”,能有一批有情怀、懂合唱、能指挥的老师该多好。
2022年8月,在玉溪市教体局支持下,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成立,普海玲担任合唱团指挥。从亲自挑选团员、划分声部到制定团规、准备曲谱,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力求将教师合唱团打造成一支具有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团队。在普海玲的带领下,玉溪聂耳教师合唱团迅速壮大,成为了一支拥有近80名成员、涵盖全市一线音乐教师的合唱力量。一年多来,合唱团成员们发挥“种子”作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基层学校组建起60余支学生合唱团,为近5000名学生常态开展合唱指导,影响带动了近16万中小学生参与合唱教育。
文化传承的“宣传队”
在日常排练中,普海玲总会选取那些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作品,通过演唱这些歌曲,让大家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增进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2024年,普海玲选取了源自诗经的歌曲《小雅·鹿鸣》,创造性地让女声和童声巧妙结合,空灵和声配上清澈童音,透出“悦耳的传承感”,迅速走红网络。为了学习傣族原创歌曲《傣者嘎踏么嘛》,普海玲查阅丰富资料了解元江傣族文化,与民间传承人学习傣语发音。
从“呦呦鹿鸣”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从《螃蟹歌》到《西游行》,她通过合唱的形式,巧妙地将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融入歌曲中,在守正创新中唱响经典。玉溪聂耳师生合唱团以《小雅·鹿鸣》《螃蟹歌》《清明》等一系列作品频频出圈,普海玲带领师生合唱团走上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舞台,参与了2024网络媒体论坛开幕式、第十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等众多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演出和活动,用合唱讲好了云南故事和中国故事。
如今,合唱教育在玉溪的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落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师生参与合唱。普海玲继续用自己的热爱和坚持,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驰而不息。(责任编辑:高晟寒 刘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