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7 17: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12月 | 查看:15次
田金芳,女,1961年8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居民。唐山大地震时被人民解放军救出的田金芳,为了寻找救命恩人,坚持拥军46年,把战士们当作亲人来关心关爱,自费为部队购买生活用品;自费创办“田金芳拥军艺术团”,共排演文艺节目270多个,深入各部队军营慰问演出500多场。田金芳曾荣获“2024北京榜样”等荣誉。
地震中获救 踏上寻找救命恩人的拥军之路
1976年唐山大地震,奄奄一息的田金芳在绝望之际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救出。解放军战士还把自己的军帽给她戴上,对她说:“你的头还在流血,小心伤口感染。”重获新生的她想对恩人说句感谢,却发现恩人早已不知去向。她多方打听,却一直没有音讯。对于这份救命之恩,田金芳始终难以忘怀,寻找恩人也成了她心中的一个结。自此,她踏上了寻找救命恩人的拥军之路。
1978年,刚领到人生第一笔工资的田金芳,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报答解放军,虽然只有区区18块钱,她却毫不犹豫地拿出3块钱买了牙膏、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第一时间送到了附近的军营。节假日里,她就自己步行到部队,为战士们洗衣服、缝被子、补袜子……数十载如一日,老兵退伍又来了新兵,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变的是忙前忙后的田金芳。年头长了,田金芳成了部队的“亲人”,每名战士也都能讲上三、五件她的拥军故事。
是“好妈妈” 更是“编外指导员”
1994年,田金芳出差路过新兵训练营时,见到有女兵因为过度思念家乡而影响训练。为了帮助女兵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她就在附近租下一间房子陪伴女兵,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尽力帮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女兵训练完后,田金芳就把她们被汗水浸透的棉鞋拿回家,坐在炉子旁烘干,第二天早晨6点前再悄悄送到女兵宿舍门口。每逢周末,田金芳就到女兵连帮着搞清洁,被女兵们亲切地称呼为“好妈妈”。
战士刘晓臣的妻子在老家,既要照顾双方父母,又要带孩子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多次劝丈夫转业回家。可刘晓臣认为自己是技术骨干,部队需要他,想多干几年再考虑转业,为此两人一度闹到离婚的地步。田金芳得知后,多次帮刘晓臣做妻子的思想工作,把他们一家三口叫到家里一起做饭、吃饭,促进沟通交流,还给他们买棉衣棉鞋,真诚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难处和责任。在田金芳的耐心劝解下,刘晓臣的妻子逐渐明白了丈夫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感受到了部队工作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夫妻俩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从那以后,妻子每次来部队探亲都要到“田妈妈”家坐坐。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战士们都称田金芳为“编外指导员”。
自费组建拥军艺术团 生动演绎军民鱼水情
有了拥军的目标后,田金芳就开始付诸行动。她摆过地摊,卖过菜,卖过服装,开过饭店,并把积累下来的资金全部用来拥军。为了将军民团结的深厚情谊搬上舞台,把拥军爱兵情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1994年,田金芳自费30万元组建了“田金芳拥军艺术团”。2007年8月,27人组成的拥军艺术团小分队开始了他们的“拥军万里行”活动。他们途经东北三省、上海、广东、深圳、驻港部队等13省、36个城市,历时3个多月,通过作报告、表演文艺节目、赠送慰问品等形式宣传拥军,受到各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2015年5月,田金芳终于在徐州找到了她苦寻多年的恩人——老兵周广军。田金芳紧握着老人的手,泪如雨下:“39年啊,我的救命恩人!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历经坎坷,终于找到您了,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得知眼前的人是自己曾救过的小姑娘,盯着她带来的旧军帽,也哭了起来。2020年,田金芳得知老人去世,她悲痛不已,当得知老人临终遗愿是想穿着“65式军装”,她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忙寻找,最终找到并送老人最后一程。
目前,田金芳已成功办理了捐献遗体的手续,她表示自己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也希望能够用遗体为解放军的医疗科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自己的拥军之路延续下去,以实际行动谱写生命中的感恩篇章。
田金芳的拥军之路走过了四十多年,然而谁承想到这样一位知恩报恩的老人,23岁时就先后被查出乳腺癌和胃癌,并曾经历过多次大手术。她说,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时,是拥军报恩的信念,是对党、对解放军的热爱支撑着她顽强地走到今天。(责任编辑:高晟寒 何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