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7 16: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12月 | 查看:13次
崔建松,男,1969年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书记。8年多来,他带领义工每周走进社区、乡村、养老院,选取“饺子”这一传统美食作为感情纽带,为老人包出45万个饺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崔建松先后获得“河北好人”、河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盛夏寒冬 情暖山区老人
11月7日,立冬这一天,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饺子,崔建松的思绪又飞到到了涞源山区:那里的老人们现在怎样了?
早在2005年,崔建松就走上了公益之路。那时,他在石家庄参与当地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家一起到保定市涞源县,结识了一位志愿服务组织的带头人,被对方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从此与涞源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年夏、冬两季,崔建松都会带着志愿者们走进涞源山区,为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去衣物、粮油等生活用品,与他们聊天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有一年冬天,车轮打滑,所有义工都下来推车,人多力量大!”崔建松每次谈起涞源山区之行,都有说不完的话。在他看来,很多老人不缺少物质上的帮助,更缺少的是情感上的关怀。所以每次去,他都会带上义务理发队和文艺表演队同行,让老人吃着饺子,看看节目,理理发,提提精气神。不少义工还会带上自己的孩子,一起参与到敬老活动中,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特别年礼 收获真情祝福
每年春节前,南皮县后康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年礼,那就是崔建松送来的棉衣和米、面、油等。崔建松说,母亲临终前对自己叮嘱:“要为社会多做些事儿,多做些好事儿。”
母亲临终前的叮嘱,20多年来始终铭刻在崔建松的脑海中。于是,他将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对村中老人的关爱,每逢春节,都为乡亲父老送上年礼,这一送,就是14年,他说这是纪念母亲最好的方式。
“人生怎样最幸福?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2009年,在一次学习培训中,讲师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崔建松的心弦。从2010年春节至今,崔建松每年都会为村里的老人们尽上一份孝心。而他对乡亲父老的这份深情,大家也记在了心中。在崔建松父亲70岁生日那天,全村老人自发组织起来,敲锣打鼓,为崔建松送去一面鲜红的锦旗。那一刻,他被乡亲们的真情包围着、温暖着。这面锦旗,也成了崔建松献给父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爱心饺子 温暖老人心
每个周日,都是崔建松和义工协会的义工们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日”,崔建松会提前把活动通知发到群里,义工家人们根据个人情况认领任务,有拿菜的,有带面的,大家分工合作,到各个社区,支帐篷、摆桌凳、和面、剁馅儿……给社区的老人们包一顿暖暖的“爱心饺子”。
第一次让崔建松萌生包饺子的念头,是在一次看望受助老人的时候,老人屋里冷锅冷灶,食物都已冻得硬邦邦的。从那时起,他开始每周日为老人们包上一顿热乎乎的饺子。最初,包饺子的食材都是崔建松自己购买的。为了节约经费,他经常凌晨骑车穿梭在早市,然后拉着大包小包的蔬菜肉馅来到活动现场,包饺子、煮饺子,一忙就是一上午。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不仅每周参加活动,还会主动带着面、菜、油等物资来到活动现场。“大家积极性很高,菜、面、鸡蛋什么的这些东西,经常都会买重了。”崔建松说。
随着加入者的增加,崔建松又开展起义务理发、法律咨询、医疗保健、文艺演出等更多活动,让老人能够在吃饺子之余,享受到更多贴心服务。八年多来,崔建松带领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们,先后走进市区16家老年公寓,50多个村、社区,为老人包出45万个饺子,为近3万名老人送去心灵的慰藉。新华区百合世嘉社区的吴阿姨说:“我今年62了,孩子们都离家远,每周义工们都会过来陪我聊聊天,给我送上热乎乎的饺子,他们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一见到他们就觉得亲切。”
崔建松说:“敬老助老这条路我已经走了很多年,辛苦肯定是很辛苦,但看着老人们开心的笑脸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这条爱心路没有尽头,我和我们的义工兄弟姐妹们会一直走下去!”(责任编辑:高晟寒 赵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