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栋:普通电工扎根海岛36载 守护光明与希望(图)

发布时间:2024-11-16 12: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49次

杨栋,男,197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东港供电分公司椅圈镇供电所外勤客户代表。他坚守獐岛36年,从海底电缆巡护、变压器维护、供电线路检修,到各家各户电器维修、电费收缴,他都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守护着小岛上的灯光璀璨,被称为海岛上的“光明卫士”。

  他是岛上唯一的电工

  獐岛位于黄海北部,距离海岸线4公里左右。跟随杨栋登上獐岛最高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不到200米的小岛尽收眼底,只见四下植被繁茂,郁郁葱葱。

  “30多年前,整座岛上草木不生,光秃秃一片。”

  “为啥?”

  “那时不通电,烧水煮饭全靠柴火,岩缝里捡一把枯草都是宝贝。”杨栋说。

  淡水要从内陆运来,用电要靠柴油发电机,晚上9点准时断电。

  1987年,“户户通电”农网工程修到獐岛,16岁的杨栋心头一热,主动找到施工队当起了小工,“边干边学,一年后电缆铺设好了,变压器架起来了,我也把与电路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

  通了电,就需要电工。“电力设备如果没人维护,刚刚点亮的海岛就又得重回黑暗。”杨栋心头又一热,主动申请成为村里的正式电工。这一干,就是36年。

  他走遍岛上每一处用电设施

  “岛上没有汽车,进村入户,全靠一双脚,平均一天得走上10多公里。”头戴安全帽,背着工具袋,腰间悬挂绳索和金属脚扣,杨栋一身装备足有30多斤重。

  10台变压器、36基高压电线杆、10公里长的架空线路以及一条5.1公里的海底电缆,是杨栋日常巡查的重点。

  一年四季,最苦的是三九天巡检。“爬上电线杆,一阵刺骨海风刮来,一下子就能把人打透。”杨栋说。

  夏天是獐岛的旅游旺季,也是用电高峰期。“原有的老旧变压器难以满足用电需求,设备烧损、线路短路是常事。”杨栋说,“一进入7、8月份,基本每天都得忙到夜里11点多。”

  2017年,獐岛成为4A级景区,随着游客接待量日益增加,电网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凭着多年的经验,杨栋走遍了岛上每一处用电设施,计算、画图,设计出变压器安置的最佳方案,之后又挨家挨户走访,说服村民允许在自家门口施工,老旧变压器成功升级为大容量箱式变压器。“现在,我们村里的渔家乐开到哪儿,电就能通到哪儿。”獐岛村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冬说。

  最让杨栋挂心的,是5.1公里的海底电缆——獐岛的供电主动脉,“每天早上都要到海边巡检,确认没有船只在电缆附近抛锚。”杨栋说。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岛上127家旅馆饭店、163户居民的电器和线路,也被他纳入免费服务的范畴。

  岛上家家户户都拿他当亲人

  这份工作技术含量高,作业条件艰苦,但更多时候是琐碎和单调。亲戚给杨栋介绍了一份在远洋渔船上当电工的工作。懂电力又熟悉大海,对方对他很满意,杨栋却一口回绝:“这么多乡亲,灯一灭顺嘴就喊‘找杨栋’,这份感情怎能割舍得下?”

  82岁的由淑增,是村里的困难老人。杨栋隔三差五就到她家里转转,检查一下电路安全,顺手捎带些生活用品。

  “老人爱干净,经常洗澡,可是不会使用热水器和浴霸。”每次电话一响,杨栋总是急匆匆赶过去上门帮忙。

  “别着急,我这就到。”晚饭还没吃完,杨栋又接到电话,一家渔家乐突然停电了。他马上放下碗筷,急匆匆披上大衣向门外走去,瘦高的身影顿时融入浓浓夜色中。半小时不到,故障顺利排除,灯光重新亮了起来。

  三十多年坚守,当初的热血少年变成了鬓角苍白的大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獐岛村开始流传这么一句话:“村里有两个人少不得,一个是村医,一个是电工。”

  四年前,杨栋身边多了一个徒弟。今年26岁的杨智松,穿着红色马甲,背着电工包,有板有眼地跟着师傅爬电线杆、修线路。“这孩子做事用心,手脚也勤快。”说话间,杨栋瞥一眼一旁的徒弟,眼中满是关爱,似是打量年轻时的自己。(责任编辑:周胜武 孙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