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2:3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30次
徐顶柱,男,1954年4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许村红白理事会会长。2014年,徐顶柱退休回村,带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推广婚丧嫁娶新规,倡树文明新风,改善村民生活。他带头筹建村史馆,定期开展文化讲座,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自告奋勇担重担 成立红白理事会
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这是大多数退休老人的选择。可徐顶柱却不甘平淡,出身农村、干了大半辈子基层工作的他,2014年退休后不顾儿女的劝阻,毅然决然回到农村居住,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
许村是孟州市的一个城中村,村民都是失地农民。几十年来,由于没有集体经济和集体耕作,群众性活动锐减,邻里间关系淡漠,就连最基本的婚丧嫁娶,也因疏于管理而陋习滋生,村民对此颇有怨言。“前些年街坊四邻在红白事方面攀比十分严重,有的还为此掏光了家底儿,群众为了面子、排场苦不堪言。”徐顶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红白理事会,除去这些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打造淳朴民风。
民风的改变,老年人起着引领作用。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徐顶柱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自愿挑起会长的重任,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亲自制定村规民约及婚丧嫁娶规定。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其他八位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职工也纷纷加入进来,义务担负起村里的红白事简办、美德教育、敬老宣传、矛盾协调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移风易俗除陋习 婚丧嫁娶立新规
对于白事,徐顶柱为村里统一置办了一套炊(餐)具、音响、孝衣、黑袖箍等,供办事群众免费使用。同时规定,办白事禁止破大孝、绑纸扎、唱大戏等,酬客只需要按照规定,备上一盘瓜子和一二十支散烟即可。把大家的思想从“掏钱办事”向“友情互助”扭转,保留乡情民情,传承“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以前,哪家办个白事都得几万块,现在提倡节俭办事,花千把块钱就能办,各户都是这样,不再攀比了。”该村一名家里办过老人后事的村民说到,“尽孝要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老人‘身后事’是让外人看的,完全没必要浪费,这个理儿在俺村就是正理儿。”徐顶柱还摸索出了一个深受村民好评的做法,那就是为去世的人召开追思会。他安排专人根据逝者生前品行撰写悼词,由他或红白理事会其他成员到现场,当着父老乡亲们的面念出来,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更让旁观群众深受感染、见贤思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村民向上向善的良好民风。
对于红事,前些年,无论是娶媳妇还是嫁闺女,农村拦路堵门、要钱要物者很多,使主家很是难堪。为躲避这些行为,好多人甚至选择半夜拉嫁妆。为了遏制这种陋习,徐顶柱在婚丧嫁娶规定中明确提出:禁止拦路、锁车、堵门;拉嫁妆之日,不得向男方索要彩礼;男方迎亲之日,由红白理事会人员出面协调,一条烟、两包糖统一分发给街坊邻居,上午11点前必须让迎亲队伍离村。新规出台之初,村民并不配合,办喜事时常常需要红白理事会全体成员出动,还要小队出人协助做工作并进行现场监督和引导。随着徐顶柱带头反复劝说,现在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定,遇到红事只要小队长一人出面,就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为进一步弘扬健康文明的婚姻观,倡导勤俭文明节约的婚俗观念,徐顶柱发动筹建婚俗大礼堂,为新人提供免费婚宴场所。通过实行统一操办标准,发动群众充当志愿者来降低成本,真正把移风易俗落到实处。
徐顶柱在许村推广的这一整套红白事办事流程和规定,吸引周边不少村干部、村民前来学习。他说,“我希望把俺村婚丧嫁娶的新规定广泛推广,最大程度地减轻群众负担,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集资筹建村史馆 “里仁许”里树新风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使得老人们无法与家人常聚。在平静的乡村,老人们面对的是寂寞与无所事事的时光。当看到村里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单调,村里缺乏娱乐休闲的场所时,徐顶柱又坐不住了,他倡议集资筹建村史馆,这一举动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特别是那些通过落实婚丧嫁娶规定大大减轻经济负担的村民,他们踊跃捐资,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2019年,在徐顶柱的张罗下,村里众筹了20多万元,建起了村史馆——里仁许(寓意许村是有仁德之风的地方),配备了电视、棋牌、书报、空调、健身器材等设施。村史馆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家庭和谐、孝老爱亲的力量。自此,村里的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满足。
在走访村中老人的过程中,老徐也摸透了各家各户的情况,渐渐成为村民心中的“金牌调解员”。哪里有矛盾,他都第一时间赶到,反复耐心细致做两边工作,直到矛盾解决为止。“我父亲一点都闲不住,听说谁家有事了,跑得比谁都快,办别人家的事比家里事都上心。”徐顶柱的女儿说。起初,家里人对此不是很理解,但看到他为村民服务的心愿和志向,家人还是选择了支持。经过徐顶柱和老年协会人员的共同努力,村民的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大幅减少,原来每年都有七八起矛盾需要调解,现在几乎没有矛盾产生了。
“家有老人是个宝,知冷知热少不了;人人终将会变老,尊老敬老要做好……”徐顶柱编写的顺口溜在村里广为传唱。近年来,徐顶柱又把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放到重要位置,除了平时无偿给村里学生提供教学打印之外,还制定了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制度,从小增强他们感念家乡的桑梓情怀。
今日许村,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少了,家庭和睦、邻里融洽的暖心事多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少了,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的典型事多了;大街小巷说长道短的人少了,争当志愿者、参与公益的人多了。村党支部书记说:“新时代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正在吹拂村子的每个角落,徐顶柱在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上功不可没。”(责任编辑:刘朝灵 赵若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