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2: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38次
施珊娜,女,1970年1月生,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同心学校校长。2014年,施珊娜创办长汀县同心学校,至今累计帮扶了600余名困难学生,其中,长期集中照料的孤儿、服刑人员子女有58名,长期分散资助的困难学生有297名。不仅如此,学校还不定期地向30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援助。施珊娜和她的同心学校,通过持续的努力,为这些孩子点亮了希望之光,让他们在逆境中也能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异乡扎根 给困难学生一个“家”
2003年,施珊娜带着自己的孩子参与养老院和福利院的义工服务,结识了退休校长刘凤华。两人一拍即合,决心为那些身处困难的学生打造一个温暖的“家”。2014年6月,她们共同创立的长汀县同心学校正式注册。学校采用“类家庭”集中照顾与分散助养助学两种方式,不仅为龙岩及周边的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帮助,还特别关注服刑人员子女,给予他们关爱与扶持。
尽管施珊娜是闽南人,不懂客家话,但她并未因此退缩。相反,她毅然放弃了在厦门的事业,选择深入闽西乡村,投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为那些与她本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们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施珊娜与刘凤华的善举,为那些处在困难中的学生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关爱。
既授之以鱼 更授之以渔
作为这个特殊大家庭的“大家长”,施珊娜不遗余力地动员身边资源,包括亲朋好友及前事业伙伴,共同捐款建设同心学校的餐厅、浴室等设施,逐步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她深知,物质援助只是暂时的,培养孩子们的心灵坚韧与独立能力才是关键。因此,同心学校不仅提供收留与抚养,更重视给予孩子们亲情陪伴和平等教育机会。
施珊娜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引入特色赋能课程,利用周末和暑假时间,开设农耕劳作、生活技能、情绪管理等多元化素养教育课程。她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永不言弃,帮助他们在生活与教育上实现双重提升。通过这些努力,施珊娜希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逆境中也能茁壮成长。
让生命改变 让爱循环
20多年来,众多的孩子在施珊娜的关爱和助力下茁壮成长,每年都有孩子考上理想的高校,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校长,我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卓越新闻人才计划录取了。”这是2024年施珊娜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四岁就失去父亲,家庭困难的小辉(化名)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他的人生从此有了新的希望。收到通知书那天,小辉给施珊娜的微信里这样写道:“今后的人生里,我也要像您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别人,到大学里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好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参与公益传播,把爱心传递下去。”
在同心学校赋能生命的教育理念下,毕业的孩子们传承了热心助人的优良传统。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主动回同心学校当志愿者,关爱弟弟妹妹们,有的将工资拿出一部分进行爱心捐赠,尽己所能回馈社会。从受助、自助走向助人,形成爱的循环。施珊娜说:“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每个人的生命之花都需要用心去培育,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她的坚持和努力,为困难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成长环境,改变了许多孩子的命运,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也将爱的力量不断传递下去。(责任编辑:刘朝灵 黄宾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