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4 21:2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127次
吴朝辉,男,汉族,1978年11月生,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作为中国(福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长,援非驻点支援近三年,在非同寻常的风险压力和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屡次创下当地“首例”手术纪录,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曾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
援非使命
时针拨回2020年9月,非洲博茨瓦纳新冠疫情肆虐,当地医护人员大量感染,在最需要中国医疗队支援的时候,吴朝辉被选派为第16批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弗朗西斯敦分队长,开启了近三年的援非驻点支援工作。
当地医院缺乏相关专业团队,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从准备手术器械,到整理体位垫,所有事情均需他亲力亲为。除了语言和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吴朝辉和队友还面临诸多挑战:药物、器械缺乏,设备简陋,许多诊疗项目未开展,医疗理念不同、当地医护团队有待磨合……甚至还有生命的威胁——当地艾滋病感染率高,且没有事先检验感染性疾病的习惯,医生只能尽量做好自身防护。
面对种种困难,吴朝辉没有退缩。作为受援医院唯一专职胸外科医师,高强度的日常诊疗和频繁值班成为他的工作常态。他顶着非同寻常的风险和压力,以精湛医术服务当地民众,开展手术五十余台,带领手术团队在博茨瓦纳开创多个外科的“首例”手术。
2021年4月,吴朝辉成功救治了一名71岁的食管癌患者,打破了当地患者超过70岁就不再实施手术的常规,更率先开展了食管癌三切口切除术等。因对博茨瓦纳医疗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该国卫生部为吴朝辉授予专门感谢证书。他还积极参与推动两国的合作诊疗,推动落实远程会诊等,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当地民众,践行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胸中有“术”
无影灯下,手持柳叶刀斩除病患疾痛,照亮了生命的光。从医二十载,吴朝辉始终默默奋斗在临床一线,不断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无论是“开大刀”还是“打小洞”,他努力练就过硬技术,为患者赢得生机。
“谢谢吴主任,让我又可以正常吃饭了!”送上锦旗,患者林大爷握着吴朝辉的手感激地说道。2024年春节前,90岁高龄的食管癌患者林大爷在接受一段时间化疗后,转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因为病痛折磨,林大爷进食哽噎、吃不下饭,十分痛苦,强烈要求手术治疗。
如此高龄,食管癌手术又是胸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手术风险自然不小,但基于患者本人的意愿,吴朝辉综合评估了患者的身体情况,最终还是决定为其施行腔镜微创手术切除食管肿瘤。他联合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手术过程中带领团队应用影像学手段对术前癌种病理类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三维重建进行辨析,对肿瘤切除范围、手术路径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几个“钥匙孔”,成功完成了复杂的食管癌肿瘤切除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林大爷顺利出院。半年过去了,吴朝辉仍然和他保持着联系,定期打电话回访。目前林大爷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吴朝辉和团队成员以创新驱动、用技术引领,为无数患者赢得更多生存机会、更好的生活质量。在吴朝辉看来,技术没有顶点,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传播健康
吴朝辉从医二十多年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就是开展公益义诊服务和科普宣教。进乡村、进社区,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吴朝辉总是充满干劲,2024年4月他就随义诊团赴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埔上镇和建西镇开展公益义诊服务和科普宣教,助推健康乡村建设。当地村民看到大医院的医生就在家门口,纷纷前来。
他还受邀到社区为社区志愿者、华侨中学学生作援非故事专题分享,令在场的党员干部群众深受鼓舞。2024年5月还成为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师资库成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甘做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吴朝辉质朴的话语充满了力量。他不断前行,延展着医学人文的深度,为护佑人民健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