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丨绿水青山(上篇)(组图)

发布时间:2024-10-15 21:30 | 来源:新华网 2024 10/12 11:49:16 | 查看:1220次

  9月26日,“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在国家金融信息大厦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历史经典照片,不少珍贵资料为首次披露。展览包含浴血新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时空巨变、富民厚生等多个篇章,从百姓视角出发,以视觉逻辑为线索,全景展现新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从9月26日开始,我们把“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这里,呈现给大家。今天展示的是这个展览中的“绿水青山”(上篇),共17张照片。

  今日之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正奋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新华社自诞生之日起,便担负起用镜头记录时代风云的重任。方寸乾坤,瞬间永恒。一代代新华社摄影记者用光与影定格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时间,冲洗出历史的底片。新华社精选中国照片档案馆珍藏的经典照片,从百姓生活变迁的视角,全景展现伟大祖国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和深刻变革。

  与影像对话,与历史相遇。驻足凝望一幅幅照片,我们清晰可见——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初心与梦想,

  中国人民最真挚深切的向往与追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变天地宽,今天的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沧桑巨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神州大地的山川样貌,映射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959年9月拍摄的守卫在河南陕县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新华社发

  点评 木船及船帆形成框架,将视觉中心有效汇集于主体人物,图中人员各司其职,增加画面信息量。

  列车行驶在包兰铁路上,治沙工人在固定流沙的草方格中栽种沙生植物。(1961年11月8日发)新华社发(李福铸 摄)

  点评 棋盘般的草方格铺满沙丘,劳动者散落其间,远处火车冒出的浓烟填补画面空白,与前景形成强烈呼应。

1965年,陕西延安县梁村人民公社社员们在为栽树作准备。新华社记者 和坪 摄

  点评 树坑向远处延伸,富于乐感,树坑中的劳作者如同具象的音符,活泼跳跃,画面引人入胜。

湖南株洲防疫站工作人员在检测湘江水质。(1973年9月28日发)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 摄

  点评 前景小船与雾中背景相互照应,照片富于立体感。画面信息丰富,人物姿态各异,均衡静稳、平和宁静。

1976年3月17日,广东南海县西樵林场职工在培育杉树苗。新华社记者 李长永 摄

  点评 前景中的劳动者与背景中喷射的水柱彼此呼应关照,使观者视线有了更丰富的落点。

  科研人员冒着十级大风,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火焰山下沙漠植物园内观测风速变化,研究沙漠植物的防风作用。(1979年11月22日发)新华社记者 刘云莱 摄

  点评 照片主体简洁鲜明,植物在漫天风沙中朦朦胧胧、倒向一侧,现场气氛浓厚,展现科研人员艰苦的工作环境。

西藏羊八井地热井。(1984年3月22日发)新华社记者 戴纪明 摄

  点评 蓝天白云雪山映衬下,咆哮喷向高空的汽水混合物动力十足,场面壮观。环境的静稳进一步反衬地热井高能水汽的躁动。

  2002年4月28日,河北张北县郝家营乡农民在退耕还林的土地上植树。新华社记者 周文广 摄

  点评 树木与植树者高低错落又形成节奏统一的呼应,宁静柔和,宛如油画。

  2007年7月12日,在黑龙江牡丹江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散放区,一只经过野化训练的东北虎爬树捕鸡。新华社发(田成明 摄)

  点评 神奇一瞬打破人们的刻板印象,生动场景,令人称奇。

  2008年12月21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浑善达克沙地中白雪覆盖的疏林草原。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点评 白雪如“颜料”装点天地,黄金分割点上的农舍作为焦点,增强画面可读性。照片色彩调性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优美悦目。

  2010年9月16日,位于浙江长兴县的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兴电厂根据政府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定向爆破拆除了两个90米高的冷却塔。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点评 被定向爆破的巨型冷却塔如同被撕揉的纸壳,轰然倒塌,给观者带来视觉冲击。

  2010年9月21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一群鹅排成长队走过刚刚收获完的田地间。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点评 光线照射农田,大白鹅列队前行,姿态优雅,妙趣横生。

  2013年8月3日,护林员李东魁在辽宁阜新彰武县阿尔乡的林海沙丘间巡护。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一直默默守护这片森林,行程超过数十万公里。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点评 树杈围合画面,剪影抽象主体,优美浪漫,富于诗意。

  2014年11月10日,在辽宁沈阳康平县卧龙湖畔,一只太平鸟在枝头休息。新华社发(燕冬亮 摄)

  点评 树枝交错层叠,太平鸟平和安适。画面色调柔和协调,与中国古代工笔画有几分神似,赏心悦目。

  2016年2月25日,云南昭通护鹤人董应兰在霏霏雨雪中给黑颈鹤投食。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点评 宽阔雪野犹如水墨画,成群黑颈鹤的从容显示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雾气蒙蒙给画面增添含蓄神秘气息。

  2017年10月12日,在浙江湖州长兴县龙山街道渚山村车渚港河上,河长王佳在进行日常的乡村河道护理巡查。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点评 水花呼应主人公的辛苦,画面动感建构照片生动、活跃的气质,水面涟漪填补前景空白,也使观者目光聚集于人物。

  2017年11月23日,中国科学院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科研人员在四川贡嘎山西坡采集植物样本。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点评 人物身姿在斜阳下引人注目,薄雾中的雪山白云成为低饱和度的背景,画面层次丰满,色彩多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