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守护三峡文物的“忠州女将” (图)

发布时间:2024-08-06 18: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8月 | 查看:61次

曾艳,女,1977年10月生,重庆市忠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忠州博物馆馆长。曾艳从事文博工作20余年来,始终将文物安全放在首位,抓好长江三峡文物保护利用,主持开展忠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国石窟寺调查、忠州博物馆建设等,积极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负责的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首个开园的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曾艳曾荣获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等荣誉。

  用脚步丈量大地 把文物“留下来”

  忠县自古以“忠义”闻名,诞生过中国历史上唯一载入正史王侯将相列传的女将军。因此,忠县人习惯将女孩称为“女将”,而曾艳就是文博战线上“忠州女将”的杰出代表。

  曾艳的父亲是一名基层文物工作者,她从小耳濡目染,对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2001年,曾艳一进入文管所就积极投身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工作,全程参与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乌杨阙、洋渡沿江二队墓群等考古发掘工作,迅速成长为单位业务骨干。在忠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她带领业务人员普查采集文物20000余件(套),全面摸清了全县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在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中,她带领同事们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调查工作。工作中,她始终将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一站式”文物安全负责制,对忠县千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开展日常安全巡查检查,“草帽、解放鞋、木棍”是她最亲密的伙伴。

  用情怀书写担当 把博物馆“建起来”

  2013年10月,百万忠县人民期盼多年的忠州博物馆破土动工。从征地拆迁到土建施工、从展陈内容到形式设计、从藏品遴选到陈列布展、从讲解词撰写到讲解员培训、从安全队伍组建到日常安全管理等,她都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凌晨两三点睡觉成为她的生活常态。特别是在遴选藏品期间,她每天深入库房,逐件挑选,力争将最精美、最具价值的文物呈现给观众;在陈列布展中,为追求最佳展陈效果,她在狭窄密闭的展柜中反复调整展品位置,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由此落下了腰椎颈椎病痛。功夫不负有心人,建成后的博物馆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和忠县城市历史文化的地标。

  敢于发声守底线 让文物“活起来”

  如何平衡好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一直是文博工作的难题。她常说,文物不会说话,但文博工作者不能沉默,为文物发声是每一位文博工作者的义务与使命。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中,她多次在会上发声,强调要尽量减少人为干预,减少建设项目,保留皇华城遗址原貌,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在业主单位为抢抓建设进度,总是希望考古发掘为建设让步时,她经常头顶烈日,上岛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沟通,反复强调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核心是考古发掘,不是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她牵头完成了部分重要遗址的修缮保护、复原研究工作,采用多媒体及模型展示等方式,让承载厚重历史的文物遗址变得可见、可感、可触。建成后的遗址公园集文物展示、考古体验、研学旅游、生态观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于2023年9月27日正式开园,成为首个开园的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

  “三峡留城·忠州巷子”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和运营管理企业都希望将忠州巷子的文物建筑扩建改造为民宿等使用,曾艳坚守文物安全底线,表示文物建筑不能被随意破坏历史信息,并强调忠州巷子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处,其中文物民居建筑只有2处,应该成为老巷子的根与魂,更应该成为忠县文物民居建筑保护利用示范点。现在,忠州巷子里的文物建筑在保存原貌的基础上作为餐饮功能使用,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成功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乡村振兴、库岸治理、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中,曾艳积极建言献策,力争民生改善与文物保护有机结合,将盐文化、汉阙文化、白公文化等忠县特色文化有机植入老城街巷、滨江公园,留住了老百姓的“乡愁”和城市记忆。

  文物保护之路任重道远,守护文物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行走在广阔田野上,躬身于展厅库房里,筑梦于文化新生中。曾艳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文博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守护文物,一直在路上。(责任编辑:周胜武 周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