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波: “蜜蜂博士”用“甜蜜”事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图)

发布时间:2024-08-04 19:0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8月 | 查看:64次

张玉波,男,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猫熊谷家庭农场总经理。张玉波是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博士,为守护大熊猫家园、帮助村民致富,辞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优渥的工作,在平武县创立“猫熊谷家庭农场”,创新研发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使养蜂业成为改善当地生态、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将农产品生产、自然保护教育、森林体验等融合,实现村民共同富裕,被称为“蜜蜂博士”。

  把论文“写”在青山绿水之间

  2005年3月,张玉波与师弟师妹来到四川省平武县木皮藏族乡科研调查,吃住在当地村民家中。空闲时,张玉波喜欢和村民“摆龙门阵”。村民老钟说,“当地村民以往多以打猎为生,后因偷猎野生动物获罪的较多,现在他也不打猎了,靠打短工、养蜂维持生活,但养蜂风险太高了,得靠运气,如果一旦失去蜂王或者遇到天气不好,这一年就白忙了!”说到此,老钟忍不住抱怨生活的艰辛。老钟的故事给了张玉波启发:“只有解决当地村民生计问题,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大熊猫的保护才会落到实处。”

  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张玉波踏遍了木皮藏族乡的山山水水,完成了博士论文。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杜克大学从事生态研究,之后进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工作。无论他走多远,平武县以及生活在那里的村民都成为了他的牵挂。

  2018年的一天,平武县木皮藏族乡金丰村党支部书记唐正华的电话,让张玉波萌生了回答平武县的想法。“唐书记打电话给我说村民养殖的蜂群存活率普遍下降。这主要是技术落后的原因,当地的养蜂业技术仍然沿用最传统的‘棒棒巢’。”张玉波动情地说,“我当时就想着干脆辞职去平武养蜂,带动老百姓把青山变成银行!”

  对于这一抉择,张玉波的父母和爱人都觉得是“瞎折腾”。可张玉波不愿放弃自己的追求,母校北京林业大学的老书记鼓励他“去吧,北京不缺你一个博士,可是山里不一样,把文章做到绿水青山之间去”,老书记的话让他下定了决心。

  让更多村民品尝养蜂“甜蜜”

  2019年初,张玉波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职,一头扎进平武县的穷山沟里,开启了创业之路。

  张玉波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金丰村流转了一片地,建起“猫熊谷家庭农场”,决心要将“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技术落地。他自己动手研发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通过4G网络监控,使养蜂人不用到现场开箱检查就可以掌握蜂群状况,极大减少了对蜂群的干扰。

  开始做蜂箱的时候,乡亲们大多持怀疑态度。直到2019年7月26日,格子蜂箱首次开箱取蜜,乡亲们6点就起床赶到现场看稀奇。当时,仅开了两个格子,竟取出纯净成熟巢蜜6公斤,产量是传统“棒棒巢蜂箱”的两倍。张玉波在现场给乡亲们讲解了格子蜂箱的原理、蜜蜂采蜜制蜜过程等。村民杜德贵当即便决定向张玉波学习此项新技术。

  张玉波带领金丰村村民“闯”出了“甜”日子,很多人也慕名而来学习养蜂技术。“相比传统老巢蜂箱,格子蜂箱可以根据蜂群的发展变化来加减格子……”油菜田边,张玉波理论结合实际,为16名蜂农进行着“坝坝培训”。

  如今,张玉波发明的格子蜂箱养蜂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当地推广使用500余套。作为“平武县猫熊谷家庭农场”负责人,他先后组织大规模培训10余次,免费培训当地蜂农500余人次,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使养蜂业逐渐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积极传播生态环境理念

  从首都北京到平武深山、从生态学博士变身山村养蜂人,张玉波的目标也不只是教会蜂农养蜂,“我想在3-5年内,把小山村变成生态保护基地、自然教育基地、科学研究基地、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此,张玉波上线了“猫熊谷农场”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开通了科普类直播,还经常在公众号里写一些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比如《大山里乍暖还寒,小蜜蜂开口求助》《蜂群转好采蜜忙,采粉为己利花房》等;带领村民开启了蜂蜜线上销售渠道,将农产品生产、自然教育、森林体验等内容融合,带动村民增收。

  2022年7月,张玉波利用环保材料修建三层小楼,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绵阳、平武等地的游客带着小朋友们来亲身感受这里的生态之美。张玉波还以亲子认养的方式,用诗意或寓意深刻的名字命名认养的蜂箱。“蜂宇同舟”“佑宝的蜜蜂乐园”“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100多个标注着个性化名称的亲子认养蜂箱见证着他们对小蜜蜂保护大熊猫的认可与支持。(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