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美,纯粹得打动了这个春天(图)

发布时间:2011-04-26 06:53 | 来源:长城网 2011-04-10 07:23 | 查看:5723次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毕业生代表到李维贺(右二)家中探望,左一为时翠平。(中国好人网配图)

  15年前,他们是一群刚刚毕业的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他们的毕业照上却因病故而少了一个同学的身影;15年来,他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同学父母的责任;这群学子已步入中年,在这个春天里,他们的故事无意间被发现,便像春风一样传颂开来……

  尽管他们一再说“我们真的很平常”,但还是挡不住人们为之动容。在“道德滑坡”、“物欲横流”、“诚信危机”等词汇经常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今天,这个“春天里的故事”,无疑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渴望已久的美。

  “我们真的很平常”

  4月8日,坐落在古城保定市中的河北农大校园内,桃花、杏花开得正艳。“向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综合楼”上,两条横幅格外醒目。

  因为近期诸多媒体的聚焦,果树9301班的事迹已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一场以“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以及省市各级官员。“建校这么多年,一下子来这么多记者,还真是第一次。”负责接待工作的校宣传部副部长夏志学边说边给记者发放材料。透过种种迹象不难看出,“果树9301班”已成了该校老师和学生的骄傲,学校甚至把这看作是学校的一个“机遇”。

  时翠平曾是果树9301班的团支书,毕业后留校任教。她也是这次座谈会上唯一要发言的“当事人”代表。“在我准备发言稿时,同学们一再叮嘱我,咱们做的真的很平常,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不加工,更不要渲染。”“我们每位同学就是自然而然地做了,没有什么强制性的约定,我们只想给老人一个慰藉,真的很简单。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儿。”在河北省林业局就职的杜彦敏曾是果树9301班的班长,专门从石家庄赶到母校,他说最近他几乎成了“新闻发言人”。一向为人低调的他,语气里有些难为情。

  15个年头过去,果树9301班毕业生已都是将近40岁的人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孬”。但给病故同学宝元的父母寄钱,15年来,几乎成为他们过年前“雷打不动”的事儿,每年春节前,都会有100、200、300、500、1000元的汇款单从石家庄、保定、邯郸以及外省寄到承德“宝元爸妈”手上。

  小草青了又黄,燕子飞了又回。15年,果树9301班和“宝元爸妈”的故事,外界却无人知晓。

  直到今年初春的一天,当“宝元爸”李维贺正拿着一个汇款单落泪时,被他打工所在的物流公司老总李某发现后,这一“真情故事”才得以大白天下。

  果树9301班的成员之一张淑玫,恰巧和记者是同事。这么好的新闻线索为何没早点让它“近水楼台先得月”?面对记者的责怪,张淑玫坦言,她也曾想过,但毕业十周年聚会时和大家一说都急了:“可别!可别!咱们做的这点事真的不值一提。”

  采访当天中午,记者和果树9301班的时翠平、杜彦敏、牛树启、祁业凤、还有张淑玫,坐在一起吃自助餐。几个人话都不多,偶尔互相问问家里的孩子或老人。起身时,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吃得精光。

  这个“春天里的故事”

  “我的好儿子、好闺女们啊!”2011年3月25日中午,刚从承德赶到保定的农民李维贺,紧紧攥住等候在路边的几位果树9301班同学代表的手,两行激动的泪水从那布满沟壑的脸上滚落下来。

  15年前,为了一个不是约定的约定,李维贺儿子李宝元的同班同学、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现为园艺学院)果树9301班的26名同学决定承担起“做子女”的责任,一担就是15年。15年后,66岁的李维贺还清了当年欠下的7万元欠款后,千里寻亲,要亲眼见一见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闺女”,要当面替已在天堂里的儿子说一声“谢谢”。

  原来,果树9301班李宝元在大三上学期患心脏病住院,最终于1996年10月1日不幸去世。在校住院期间,同学们白天上课,晚上两人结组轮流陪床。1996年初李宝元休学,因李维贺需要照顾生病的老伴,李景刚同学(现在安新县白沟镇政府北物流中心工作)主动利用暑假45天的时间全程在北京陪护,病逝前班长杜彦敏、赵高峰(现在魏县政法委工作)、王贵鹏(现在沧州大浪淀水库管理处工作)三名同学作为班级代表前去探望。

  据记者调查,李宝元病逝前后,有过两次集体捐款。一次是住院期间,当时系里全体老师和93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捐款。另一次是在病逝后,本班同学自发捐款660元,寄给了李宝元父母。两次捐款共计4000元左右。2007年5月,果树9301班毕业十周年聚会时,参加聚会的15名同学又特意从AA制的聚会费中拿出了1000元寄给了李宝元父母。

  1996年12月12日,以“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名义寄给李维贺老人的信,由当时担任班长的杜彦敏起草。信中第一次告诉老人,全体同学已经有了一个“班级约定”:“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承担,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此信现已被学校档案馆珍藏。

  毕业前夕班会上,和李宝元住上下铺的同学牛树启(现在保定市公共事业管理局工作)说了声“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说完这句话后,他在黑板上一气呵成地写下“河北省承德县下板城镇乌龙矶村,李维贺,067400”。当时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说话,默默地把同学李宝元家的地址写在本子上或手背上。这件事,同学赵锦在1998年12月29日写给李维贺老人的信中曾提及到。

  据不完全统计,自李宝元病逝,果树9301班同学给李宝元父母写了56封信(现在能找到的有25封)。其中,赵高峰同学是看到的信中给老人写的最多的,共9封。在李宝元去世一周年时,他还去过老人家里陪老人住了两宿,至今老人家里还有赵高峰和宝元母亲邓桂云在山上果园里的合影。

  从李宝元病逝后,果树9301班同学给李宝元父母寄去的汇款单至少有15次,有好多同学的汇款是随信寄去的,实际汇款数额可能还多。牛树启和时翠平毕业后(现是夫妻),坚持每年春节前给老人寄钱,先是100元、后来自己房子的按揭贷款还完了,改为200元,再后来觉得老人年岁越来越大,提高到了500元,从没间断过。两人还将结婚照寄给了老人,至今还摆在老人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杜彦敏曾两次特意到家中看望李宝元父母,每次都留下一些“孝心钱”。其中一次的具体时间从李维贺老人的回信中,能查证出是1998年9月25日。

  15年来,9301班相见、相聚、通话时,必说的一个话题就是宝元父母的情况。这已成了“班级秘密”。

  今年清明节前夕,杜彦敏、时翠平、李景刚、杨政武四同学代表专程赶到承德看望“父母”,并到同学宝元的墓前扫墓献花。这次,李维贺老人来保定看同学们,临走“子女们”又把大家凑的2000元钱硬塞到老人的衣兜里。

  这个“春天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永远的宝元和仁爱的父母

  “宝元性格特别开朗,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喜欢跑步、踢足球,得病前还担任过班里的班干部。没想到突然就病倒了,那么年轻就去世了。”回忆起学生李宝元的生前,当年的辅导员老师黄文军几度眼圈红润。

  宝元是山里长大的孩子,有着山里人特有的坚韧和朴实。当同学们看到宝元的父母,更为这对善良而坎坷的老人所打动。

  “我曾在承德县担任多年县委书记、深刻体会到燕山深处农村淳朴的民风,乡亲的勤劳、坚韧、善良、诚信、朴实、厚道时常感动着我。”前来参加座谈会的承德宣传部长韩福才动情地说。

  宝元上面有个哥哥,也在二十多岁不幸去世。正当老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宝元身上时,宝元又走了。一家4口,转瞬间只剩下了两位白发人。

  那段日子,李维贺至今不愿回忆:“像有一把尖刀扎在心上,要一秒一秒地熬着过。老伴儿的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啊。”

  李宝元去世两个月后,李维贺意外地接到果树9301班的第一封来信。这是一封催人泪下的信,更是一封饱含真情的信——

  大爷,大娘:

  你们好,宝元去世的消息我们已经都知道了,请二老不要太过于伤心。我们虽然不在你们身边,但却永远不会忘记二老。我们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二老能尽快恢复健康。宝元虽然去了,但我们仍在,二老以后的生活费用将由我们来承担。我们明年就毕业了,宝元没有完成的事情将由我们来完成,您二老一定要坚强起来,好好地活着,才对得起宝元和大家。

  祝大爷大娘身体健康!

  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1996年12月22日

  即便是在二儿子离开、老伴生死未卜的那段日子里,李维贺这条硬汉也很少掉泪。可至今提起这封信时,仍泪雨滂沱。“这些孩子,那时候工作还没着落,却在千里之外惦记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学的父母。我们只有坚强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这些孩子啊。”

  连续失去两个儿子,让李维贺借了7万多元的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还给人家。”李维贺有一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借钱人的姓名、钱数。为了还钱,在村里给人帮工、到外面捡废品;为了还钱,他卖掉了大儿子活着时准备结婚用的新房;为了还钱,每年开春他买一头猪崽养大,到年终时卖掉。只要挣了钱,不管多少,他都挨家挨户去还。

  乡亲们看他风里来雨里去,还要照顾病弱的老伴儿,没有一户找他要钱。李维贺去还,乡亲们总是说,我家不急,你先还别人吧。到今年春节,李维贺用他的诚信还清了所有的债。

  在这艰辛的15年间。看信,成了李维贺两口子活下去的动力。“爸爸、妈妈:老来丧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内心自然很苦,想说什么只管与我交流,我就是你们的女儿,高峰、亚峰他们也是你们的儿子……爸爸妈妈,我们的学生生活将要结束了,以后是不可知的未来,但不论走到哪里,我们的心中总是记着,在承德有我们的两位亲人。宝元的同学你们的‘女儿’——彩霞”。

  这一声“爸妈”,焐暖了老两口本已冰冷的心。“大爷、大娘,就要过年了,家里准备得怎样,树启让我给您寄去100元,这是我们不成敬意的一点心意,就算给您添一件御寒的棉衣吧。时翠平”。“大爷、大娘,您二老可好,岁月匆匆,转眼毕业快5年了。一切都在变化,真正没有变化的只有一样:人世间的真情是永恒的。可惜政武现在力浅势薄,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寄上300元略尽心意。政武”。

  ……

  李维贺一次次湿润了双眼。

  1998年秋,家里的水稻丰收了。为了表达谢意,老两口特地给同学们寄了100斤大米。没有上过学的宝元娘,也认真地给同学们写了封信(现保存在赵高峰手里),尽管字显得歪歪扭扭,但话语情真意切。

  “我们这届毕业生,正赶上学校的‘太行山道路’命名十周年,当时宣传和学习得很多。”果树9301班的团支书时翠平说,“甘于奉献,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一直熏陶着同学们。

  时翠平所说的“太行山道路”,要追溯到1979年。据记者了解,当时河北农业大学以承担太行山开发研究项目为契机,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门,走向农村,走近农民选择易县阳谷庄作为试点,开始了以科学技术全面开发太行山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刻苦攻关,农大以760万元的投入,取得了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1986年初,河北省召开太行山开发总结表彰大会,国务院发来贺电,国家科委发来贺信,贺信中将河北农大做法命名为“太行山道路”。“多年来,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太行山道路’,培育形成了‘太行山精神’。”河北农大党委书记程庆会接收记者采访时说,果树9301班就是走“太行山道路”结出的一个果子。

  事实上,这样的果子在河北农大还有好多。畜牧专业87级学生郭世毅,自2000年他在母校设立“郭世毅奖学金”以来,奖学金数额不断增长,共捐款22万元,资助学生220名。他本人从不参加任何颁奖仪式,甚至到校后饭都不吃,只是每年准时将钱打到有关账号上。“我希望我所帮助过的学生能明白一个道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所帮助的学生在其工作后,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能让这爱心传播扩展开来。”这是郭世毅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吐露的心声。

  另一个同样感人的“春天里的故事”,正在新一代在校大学生中演绎,2002年的一天,邯郸市某学校校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任该校教师的河北农大畜牧90(02)班毕业生王保安当时正在车上,他自救下车后发现车上还有很多人,在车祸后产生的浓烈烟火中,他义无反顾重返车上,先后救出十多位遇险乘客。当他继续施救时,车体爆炸了,王保安不幸遇难。

  同是农大毕业生的王保安的妻子,也在事故中受伤。膝下,还有一聋哑男孩。面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几位班长发动同学捐款1万多元,在后来的几年中,同学们经常通过电话问候安慰王保安的家人,有机会出差到了邯郸,也纷纷前去家中看望资助。

  今年春节过后,聋哑男孩又患了骨癌,同学们自发捐款13万多元,委派石家庄的同学送到医院。大家相约,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随时给予进一步的帮助。

  与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可以媲美的,还有1984年石家庄涌现出的沉绿湖(老动物园内)抢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河北农大水利系学生张宗友就是群体一员。张宗友回校后只字未提,直到后来上级组织找到学校进行表彰时,大家才知晓张宗友的英雄壮举。

  这些先进事迹和人物,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激励着在校学生。而今河北农大有30个志愿服务类学生团体,他们扎实深入、有声有色的活动吸引了学校和社会上数万人参加。2003年3月16日,爱心社发起河北省高校首次白血病知识宣传及血样采集活动,一次性捐献血样1500余份,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截至目前,河北农大师生无偿献血2万余人次。

  是什么让河北农大多年来道德典型层出?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强烈地感受到,果树9301班这一群体的出现并非偶然。“崇德、务实、求是”,这六个字是河北农大的校训,其中“德”被列为首位。作为一所百年老校,这种道德传承和文化底蕴,或许早已融入成千上万农大师生的血脉中。

  学者眼里9301班的价值

  “果树9301班为我们呈现了一组影像、一组令人起敬的当代大学生的影像。15年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每个人的人生也会发生很多很多变化,但是这些大学生15年来信守着对同学的情感和道德关爱,没有改变。在这些同学践行的承诺当中,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很多年积淀出来的、沉甸甸的、黄金一样的高尚品德和品质。”

  前来参加座谈会的教育部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葛晨虹说,人们在反思当今时代功利的同时,这群大学生带来了一抹亮色。

  “我认为9301班大学生群体,彰显的是四个字‘仁孝义恒’。中国传统道德,仁孝义是最重要的道德,其崇高性是爱他人,不求回报。这个事迹首先是关爱同学,这是仁。为什么说孝呢?因为是对同学父母的关爱,我们经常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了这样一个仁和孝,就产生了一个义,‘他的父亲我们得管’这一句朴素的话诠释了这个义。道德义务是自觉的,我们社会的低俗化却消解了这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肖群忠教授,发言的题目就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道德的阳光”。

  “我觉得,果树9301班看似很普通,但是它蕴含着我们时代值得骄傲的、值得称赞的、值得学习的道德精神,再一次让我们沐浴到道德的春风、感受到善良的温暖。美好善良的道德是人类生活的色彩,有了它生活才显得幸福。”天津社会主义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张博颖说,9301班体现了当代青年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9301班告诉我们日积月累的坚持就能成就大善,勿以善小而不为。

  吉林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才生说:人无信则不立。这群大学生不仅从物质上支持了“爸妈”,更为重要的是,从精神上给予“爸妈”以抚慰和鼓励,使得他们获得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说明,诚信能温暖人、激励人,也能感染人。宝元的父亲之所以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并以偿还7万欠款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得到了这些“儿女们”爱心的激励和诚信的感染。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诚信因稀缺而弥足珍贵。如果社会能以诚信道德作为秩序基础,那么人与人之间将充满温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进程中,9301班毕业生群体用他们的言行,具体、生动地诠释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他们的言行体现了共同幸福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从他们的言行中可以发现,其实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斌雄如是说。

  “荣誉”无法囊括的真情

  媒体报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打破了9301班26名同学原本平静的生活。

  4月2日,保定市文明委授予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保定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集体”称号。

  4月5日,河北农大校团委、校学生会向学生发出倡议书:弘扬美德见行动,报效祖国献青春,以实际行动向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学习。

  4月6日,保定市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学习的决定,并在全市大范围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4月8日,记者在河北农大的宣传橱窗里看到:河北农大字(2011)3号红头文件,关于向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学习的决定;河北农大字(2011)4号红头文件,关于授予果树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和个人道德建设突出贡献荣誉称号的决定;河北农大字(2011)4号红头文件,关于授予时翠平等3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决定。

  当“荣誉”突然袭来,9301班26名同学反倒有些难为情,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真的让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15年前,我们做出的这个不是约定的约定,可能是年轻人的一种豪情义气,现在人到中年更多的是一种淡定的承担。其实,我们只是河北农大普通的一届毕业生。”果树9301班的班长杜彦敏,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和困惑。

  也许再多的荣誉和褒奖,也无法囊括9301班26名同学的那份本真、质朴,和那股不事张扬的坚持。

  一群农大毕业生用15年的践诺,给两位濒临绝望的老人带来生活的信心。这个“春天里的故事”,又何止温暖和鼓励了两位老人,它如同阳光、雨露一样温暖和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如果有人曾怀疑这个社会是不是还有真情,那么就请读一读这个“春天里的故事”,看看那25封感人至深的“家书”究竟蕴含着一份怎样的人间真情;如果有人经常发出“世风日下”的抱怨,那么就请读一读这个“春天里的故事”,看看那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父女究竟如何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有人相信市场大潮中,“金钱至上”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信条,那么就请读一读这个“春天里的故事”,看看这些走过艰难生活历程的人们在金钱和诚信面前究竟如何取舍。这一群平凡的人演绎的真情故事,是良心与美德决不会在人间泯灭的再一次明证,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建立道德自信心和伦理凝聚力的动力源泉。

  一个信守了15年的约定,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让我们坚信善的力量,同时让我们坚守心中属于自己的那份道德约定。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约定。一个社会的美德,正是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爱心汇聚而成的。读了这个“春天里的故事”,我们不仅仅要获得心灵感动,更应付诸道德行动。一点一滴的爱心,终将汇聚成爱的洪流海洋;一点一滴的力量,终将成为坚不可摧的精神脊梁。

  有种美,纯粹得打动了这个春天……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