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6 19:53 | 来源:天津文明网 2024/03/08 | 查看:144次
坚守初心 砥砺前行 助力“中国碗”盛更多优质粮
于福安,男,汉族,1966年5月出生,1985年参加工作,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工作38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水稻科研育种与推广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市级科技项目30多项,育成水稻品种42个,连续10多年科研成果覆盖天津地区80%以上,并成功推广到全国10个省市,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贡献奖等省部级奖12项,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科技工作者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扎根基层,埋头苦干
1985年,19岁的于福安怀揣着一颗对农业热爱之心来到天津市原种场参加工作,在试验站水稻组承担水稻品种试验任务。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来完成工作,长期的实践使他对水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奠定了他之后育种的基础。通过坚持不懈的潜心钻研,1999年育成了抗病抗虫优质品种津原28,2001年在国内率先育成了抗病抗虫、优质、高产品种津原45,并在21世纪初北方稻区由稻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毒病暴发时,避免了损失。2007年津原45覆盖天津市水稻面积95%以上,2008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广到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获国家农作物品种选育补助,2010年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二、坚持创新,勇攀高峰
多年来,于福安始终秉持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津原45选育成功以后,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不断追求产量更高、品质更优、特色更鲜明的水稻品种。2009年突破大粒品种不优质的技术瓶颈,首创育成了大粒优质食味品种津原E28,获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成为10年来京津冀稻区推广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优质稻品种。2000年后完成了数以千万植株的试验选育,创新育成了津原89和津原U99两个突破性新品种。其中津原89在继承津原E28优良的品质、良好抗性的同时,耐盐碱性强,更适宜盐碱地土壤种植,百亩片亩产882.9公斤,创粳稻产量之最,2019年以来覆盖天津市水稻面积80%左右,最高年占京津冀稻区75%,创国内水稻覆盖率之最。津原U99食味品质与稻花香品种相媲美,米饭柔韧香甜,冷饭不回生,2019年与五常稻花香、京西稻同获“嗑米2019中国大米食味品鉴”特A级殊荣,2021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成为小站稻产业振兴主推品种。
三、坚守初心,硕果累累
工作38年来,于福安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没有一刻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工作在水稻科研生产一线,遇到急活、重活,他都会抢在前面,他很少休节假日,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解决生产问题,脚步遍及京津冀辽鲁苏等广大稻区,累计培训指导农民数万人次,用扎实的技术和无私奉献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成为广大农民的良师益友。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和天津市科技项目30多项,育成“津原系列”水稻品种42个,23个品种成为省部级主推品种,4个品种成为省部级区试审定对照品种。研究推广水稻栽培技术4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获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贡献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为推进京津冀及北方稻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小站稻产业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和天津市原种场一起成长的老职工,一名从事水稻育种38年的老专家,面对单位技术人员短缺的状况,他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带领科技人员开展水稻育种工作,培养出农艺师13人、高级农艺师11人、推广研究员3人,单位的人才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他带领的团队也因此获得2013年“天津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工作38年来,于福安心无旁骛、不分昼夜、执着付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农业一线默默耕耘,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持续践行到水稻育种、繁育、栽培、推广全过程,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无私奉献给广大稻农,为我国水稻科研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过程中让生命与智慧绽放光彩。
推荐单位:农业系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