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2 21:3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03-21 | 查看:387次
毛里夏里甫·哈帕,男,哈萨克族,1954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尔达乡卫生院医生。近40年间,送诊牧区,送医送药上门服务群众,他走遍新疆福海县的每一个自然村,熟悉每一顶毡房。直至现在,虽已退休多年,他仍然奋斗在乡村救死扶伤、帮扶乡村教育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道路上。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牧民健康的“守护神”
1954年10月,毛里夏里甫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民间哈医家庭里,8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医,12岁随父四处给人看病。长期的行医经历使他了解到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纯朴和对就医便利的迫切需求,坚定了他将毕生交给牧区的信念。
1975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新疆中医学院。当时,他拒绝了留在乌鲁木齐市专攻中医药研究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乌伦古湖畔。起初,他被安排在了县人民医院,可仅三个月后,他就主动要求到哈萨克族人民占80%的阔克阿尕什乡卫生院工作。面对大家的疑问,他说:“我们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牧民生了病一般不会到县上医治,我是哈萨克族医生,也熟悉牧区情况,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从此,在广袤的草原上,在起伏的丘陵中,无论春夏秋冬,总能看到一匹枣红马驮着一个瘦长的身影背着药箱若隐若现,逶迤前行。这一去,就整整40年!
1992年,在阔克阿尕什乡工作的毛医生又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让他去新成立的一个汉族乡组建乡卫生院。带着组织的重托和百姓的信任,他来到了阿尔达乡卫生院。当时乡里的条件非常艰苦,仅用一间废弃的库房就组建了乡卫生院。面对这种状况,他就和其他三位同事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打土块,将库房隔成了几个房间,设立了药房、治疗室、门诊、医生办公室。有了卫生院的模样,来这里就诊的百姓也越来越多,阿尔达乡卫生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极大地方便了百姓就医。
维护民族团结的“园丁”
在毛医生众多的朋友中,有一个汉族老汉成了他终身的至交。老大爷叫吴忠森,今年80岁了,当年就是在为阿尔达乡小学义务维修桌椅板凳和火墙时,两人才初次相识,这缘一结就是30多年!
1997年,吴老汉的大儿子吴孝明因在木地板厂工作时遭到意外电击被火速送到了医院,可院方需要的3000元押金却难住了收入本就不多的吴老汉。万般无奈下,老人找到了正在村里诊治病人的毛医生。毛医生什么都没说,立刻从自家存款里取出3000元交给了他。吴老汉感激地说:“这可真是我儿子的救命钱啊”。两周后,吴孝明伤情稳定出院了,吴老汉怀着感激的心,从亲戚家借了3000元去还钱,毛医生却一分钱也没有要。他说:“我的收入还可以维持,你还得给孩子看病呢,不要看低我这个哈萨克朋友!”
像这样的故事在毛医生身上举不胜举。毛医生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又是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宣传员,每每遇到有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发言。日常生活当中,他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诉民族团结的好处,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深入人心。
留守儿童们的“暖心人”
毛医生童年艰难的求学经历,使他心中总有对教育的牵挂。1993年,福海县阿尔达乡党委政府针对本乡的实际,决定办一所中学,彻底改变孩子们每天要跑七八公里路上学的局面。
然而,建中学谈何容易。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经过研究,一场募捐活动在乡党委政府的倡仪下展开了。那天,在乡中心小学的一间旧教室里,坐满了前来捐款的群众,人们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在喧嚣的人群中,报数员高声喊出了一句话:“毛里夏里甫!8000元!”台上台下一片寂静,人们真的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片刻过后,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000元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以行医为生却又经常减免医疗费用的毛医生来说,真是一笔大数目了。当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家中尚有一儿一女在上学。老伴没有工作,身体也不好,经常看病也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毛医生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为了阿尔达乡的孩子们,他无怨无悔。
从最初的100元、200元到5000元、10000元,自1993年至2017年20多年的时间里,他陆续为福海教育事业捐款达51万余元,先后靠一已之力帮助过446名贫困失学孩子重返学校,还资助了3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们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正在上大学,还有的正在接受毛医生的默默资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