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8 21:49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24-01-09 07:37:51 | 查看:8296次
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亚君 李庆玲 董志勇
王国长(中)在安置点防火巡查。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冲在前、干在先,挺起抗震救灾的“坚强脊梁”,海东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全市212名市县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全市95个乡镇和139个重点村,建立“一对一”“一对多”联点帮扶制度,深入受灾乡村为群众协调解决帐篷、板房、食品等实际问题。
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三个县集中安置点上,设置市、县、乡三级点长,推行“点长吹哨、部门报到”民生问题速办机制,让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能够被及时感知、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王国长:俯下身子,才能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1月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但是黄河谷地的循化暖阳高照。在循化县白庄镇上白庄村活动板房前,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拉家常。
在板房西南角,上白庄村集中过渡安置点临时党支部里,镇人大主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上白庄集中安置点点长王国长正在写当天的工作日志:1.安排向导入户鉴定因震受损房屋;2.安排马雪原完成“因灾返贫”调查表、入户表;3.整理完善值班表安排;4.整理板房住户安全承诺书……
“咚咚咚……”敲门声刚落,一名群众就急着推门而入:“点长,我帐篷里的烟筒温度过高,担心引燃,这可咋办呀?”
“别急、别急,我马上去看看。”王国长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迅速前去查看,在村“两委”协助下妥善处置了“险情”。
返回指挥部刚喝了一口水,想到一会儿消防部门的人要来对群众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通信部门的人要来给每间板房安装宽带,王国长又赶紧出门往党群服务中心走去。
途中,不时有群众前来反映问题、提出请求,王国长总是耐心听完,然后迅速办理,短短30米的路走了10多分钟。
“呜呜呜……”随着一阵警报响起,安置点内的群众迅速从板房里跑出,集中在一起聆听消防人员讲解防火、防震、防煤烟等知识,跟着学习灭火器使用常识。
“刚才消防员示范过,你来操作一下看看学会了没有。”王国长指着人群中的韩乙布拉说。
消防培训刚结束,王国长又安排村“青年志愿者团队”工作人员,为等候在一边的宽带安装人员提供协助,和水利局副局长、地震应急党员突击队负责人李加太检查饮用水管防冻情况。
“俯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才能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翻开王国长抗灾日志,扉页上记着这样一句朴实又打动人心的话。
“王点长的电话24小时在线,他的会议室在活动板房、在群众家里、在砂石广场。”村医马秀兰说,这个安置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他,他就像“家长”,悉心张罗着“家务事”,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基层的工作其实很好做,你只要认真倾听群众的诉求和关切,用心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提升服务广度,拓宽为民深度,就能赢得民心。”王国长说,地震发生以来,白庄镇党委班子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上级为下级作示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已蔚然成风。
赵志清:心中装着群众,肩上扛着责任
地震发生以来,化隆回族自治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闻“震”而动,挺膺担当,在抢险救灾、隐患排查、转移安置、物资调配、应急值守、政策宣讲等工作中发挥“头雁作用”,争当群众主心骨和贴心人,在这群人中就有党员赵志清。
“我有安置群众的工作经验,我学过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我申请去救灾一线”。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化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赵志清主动请缨“参战”。
“赵志清同志担任县级总点长,即刻赶往灾区现场。”2023年12月24日清晨,接到县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后,赵志清迅速赶往塔加藏族乡白加吉安置点,担负安置点活动板房板材搭建重任。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跟施工队一起布置线路,安装隔板、门窗、后板,仔细检查户门垂直度及开合、开关插座、吊顶灯固定等。休息间隙,赵志清又跑到安置点临时厨房,为群众分发饭菜。
“赵点长,我们这里发放物资的人手还不够。”“马上来!”“赵点长,还有几个受灾村没领到取暖大煤。”“马上办!”……从早到晚,赵志清的电话响个不停,一件件事务得以解决。
夜深了,安置帐篷中亮起温暖的光,刚刚躺下的赵志清,却怎么也睡不踏实,他坐起身拿出纸笔,把想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第二天及时安排落实。
“大灾大难面前,考验的是党员的党性,检验的是为民初心。”赵志清铿锵有力地说,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心中装着群众,扛起肩上的责任。
朝阳升,活动板房顶上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
马显武:不管多困难,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责任
1月6日23时,寒夜已深,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官亭粮站集中安置点上的500多名群众已进入梦乡,但安置点点长、民和县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马显武却睡不着。
为了更好地保护安置点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每晚22时左右,他都和点上的警务室人员、消防人员准时去巡查板房内大功率电器、电动车充电和火炉等安全使用情况。今天晚上巡查的时候,有几个群众反映,安装在板房里的一氧化碳烟雾报警器不起作用。
经仔细检查,安置点上共有15户的烟雾报警器有故障,大家都是靠生炉子取暖,板房的密闭性太好,晚上都睡着了,很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马显武想着这事儿明天得赶紧解决。
7日一大早,马显武就打通了烟雾报警器厂家电话,沟通技术人员来检修。15时,当记者来到安置点上时,看到检修技术人员正在对烟雾报警器容易出现问题的报警点设置、传感器和电路等进行检修,马显武则带着人再仔细排查一遍其他板房报警器。
安置点人数多、管理难,每天有很多琐碎的问题需要处理,但马显武格外细心和耐心。“群众找到我就是需要我,他们的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是真正的‘急难愁盼’,不管多繁琐多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是我现在最大的责任。”马显武说。
在安置点板房后侧,有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但看着很安全牢固,不少人拿着脸盆和水壶向小房子走去。马显武介绍,那是今天刚搭建起来的洗浴间。
“好多群众住在板房里,洗澡不方便,我就想建一个洗浴间。我向单位反映后,单位很支持我,帮助筹措了4000多元的资金,用来建一个洗浴间。今天已经建好了,通了电,还分了男女两个小隔间,下午大家就开始使用了。”马显武说。
安置点上安置的多是在官亭镇开商铺的商户,有很多人使用电动车拉车送货,但在板房充电不安全,马显武协调电力部门,在安置点停车场左右两侧设置电动车充电处,方便群众安全充电。
“奋进巷”“同心巷”“团结巷”“友谊巷”“和谐巷”,马显武给安置点上的每个板房巷道起了名字,除了为方便管理之外,他也想用这样的名字鼓励大家要团结协作,鼓励大家振奋信心重建家园。
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引导互帮互助,鼓励树立灾后重建信心,帮助群众有序恢复生产生活,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马显武服务在一线、调查走访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