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 “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组图)

发布时间:2024-03-23 20:08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24-03-13 07:29:34 | 查看:14074次

西宁晚报 作者:刘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驱车从西宁市区出发一路向南,过南川,经总丹线转民湟公路,过下山庄村继续上行至河谷尽头,在“上山庄花海由此进入”的指示牌指引下,湟中区土门关乡上山庄村到了。静谧的村庄被一层薄如纱幔的白雪覆盖,上山庄村村委会门口的村道上,一个佩戴党员徽章的男子俯身扫着路面上的积雪,党徽在雪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他就是驻村第一书记——赵瑜。

  “驻村6年,经历两届换届,我依然选择留在上山庄村,与其说是村民们需要我,更应该说是我离不开他们了。”赵瑜笑着对记者说,上山庄是西宁市公安局的对口帮扶点,2018年3月20日,西宁市公安局党委作出决定,派他进驻上山庄,任第一书记。

  “我出生在湟中区,本来就是农民家的孩子,融入农村,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但从事了14年刑警工作的我,‘三农’经验几乎为零。”压力大,责任重。驻村工作如何干?能为村民带来什么?如何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是赵瑜想得最多的。

  每天带着小板凳和工作日志,踏遍上山庄村的沟沟壑壑,历遍上山庄村的大事小情,在村里自己做饭吃,在百姓的土炕上住。很快,这位“刑警书记”成了村民们的“贴心人”。“绝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拿出破命案的决心和毅力,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出点名堂,为上山庄村民多办点实事。”赵瑜暗下决心。

  强党建,他是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建立村子发展的“主心骨”。赵瑜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了驻村帮扶的第一要务。

  如何激发党员的责任感?怎样才能激活村党组织这个“引擎”?“我们村里一共有25名党员,学习过程中,我时常对他们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必须做。”赵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与村“两委”成员深入交流沟通,及时召开能力提升专项学习培训会,传达学习领会党中央、省市委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全力抓好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努力提高政治觉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全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齐心协力奔小康。

  “赵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村里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儿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经过一次次学习和交流,大家的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有事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上山庄村越来越好。”当记者问起赵瑜给村“两委”班子带来什么变化时,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纷纷说道。

  “只有让基层组织活起来,让广大党员动起来,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强大力量,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为富民强村出谋划策。”赵瑜说。

 

  促致富,他是推动发展的领路人

  “有才,你儿子的工作我正在帮你打听,你别着急啊!”“谢谢书记操心,对我们家里的小事这么费心。”在村民陈有才家中,赵瑜与其聊着家中近况。“我媳妇的工作就是赵书记帮忙联系的,现在在西宁一户人家做保姆,每个月有4000元工资,两个儿子毕业后也出去打工了,我因为腿部有旧伤,靠着5400元扶持资金买了辆农用车跑运输,现在全家人的收入加起来近15000元,比原来多了一倍多。”陈有才对记者说。

  “基层工作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大事,都是一些事关百姓房前屋后、柴米油盐的小事。”驻村以来,赵瑜坚持实干担当、扑下身子、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始终将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多亏了赵书记,要不我家种的3000斤蒜苗就全都烂了,一家人的辛苦都白费了。”说起赵瑜帮助联系买家,将自家滞销的3000斤蒜苗售出的事时,村民温兴国热泪盈眶。“如果不是赵书记帮忙,我们只能去集市上按斤出售蒜苗,不知何时才能售完,到时蒜苗肯定都烂在手里了,损失至少5000元,这对我们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温兴国告诉记者,赵瑜得知自己的困难后,第一时间联系社会力量,很快就找到了买家,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有同样经历的,在上山庄村不在少数。黄花桂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早年间她的丈夫因病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在精准扶贫项目的支持下,她用5400元扶持资金购买了鸡仔在家养鸡。“我养的鸡断了销路,不知所措下我找到赵书记,赵书记得知后,立即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买鸡,短时间内,不只我养的鸡,还有我妈妈、姨娘、舅舅……一大家子养的鸡都卖出去了,赵书记给我们家帮了大忙。”黄花桂说起这些,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干实事,他是群众认可的贴心人

  上山庄村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里,老人们围在一起下象棋、玩跳棋,孩子们在儿童乐园里看书、玩耍,看着村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笑容,赵瑜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们共有101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外,老人们生活单调枯燥,每天只有吃饭、晒太阳、睡觉三件事,更重要的是精神孤独。”赵瑜告诉记者,村里有个晒台,他刚来村里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晒台上,时而聊天,时而望着远处发呆。“我想让村里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了让上山庄村的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赵瑜决定建设上山庄老年活动中心。

  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资金从哪来?筹建前的第一道难题摆在赵瑜面前。联系投资企业、宣讲国家政策、分析投资所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2018年6月,在赵瑜的多方努力下,一家爱心企业决定捐资240万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并派出5名项目经理驻扎村里,负责项目的质量及进度。竣工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有日间照料室、麻将室、读书室、休闲室、理疗室等。此外,政府机构不定期地请专业的养老机构人员前来免费给老人理发、按摩等。“村里多了一个老人活动场所,我们没事就来下下棋,聊聊天,日子过得很充实,都没有机会胡思乱想了。”村民张思德笑着说。

  “看到村里发生的欣喜变化,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我深感使命光荣、无比自豪,也在我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六年驻村,终身受益,我要把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工作作风及脱贫攻坚精神融入今后的岗位实践中,保持干劲,继续开拓进取。”赵瑜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