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1 21:39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24-03-19 07:46:32 | 查看:4781次
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平躺在1.2米宽的床上,头转向左侧,专注地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走进位于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河湾村的都海成家里时,他尽力把左臂伸向右侧,拿着一根长筷子艰难地在键盘上敲出一个个汉字。
1999那年,他刚满19岁。夏日的一天,都海成和朋友去公园打工,几人在湖畔打打闹闹时,都海成不慎落入水中。“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浑身没有知觉。”都海成说,溺水加上不当救护方式造成他高位截瘫,而在此之前,他已和朋友商量好,准备前往深圳闯荡。
致残之后,都海成一度萎靡不振,不愿跟人多说一句话。“19岁的生命,想着就这样在床上躺着度过余生,说实话不敢面对!”一段时间后,医生诊断出都海成患上精神分裂症,那是他生命里的一段黑暗时期——崩溃、无奈,对生活失去希望,拒绝与世界沟通。看着父母花白的头发、家人担忧的眼神,在经历了一年的自闭后,都海成逐渐接受现实。
2001年,比都海成大一岁的姑姑前来看望他时,送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记得保尔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提起此书,都海成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自那以后,都海成爱上看书,书籍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可由于手臂和手指不能自如活动,读书对他来说是奢侈的,只能靠母亲李云兰坐在床头把书举在他眼前,读完一页翻一页。有时候家里人太忙,看完一页后,不得不在床上等上大半天。即便如此,都海成从未放弃,他总说:“每天读上几页书,心里就不慌,脑子也不乱想。”在父母无条件支持和自己顽强的毅力下,都海成读完《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等大量书籍,在阅读中和不同生命个体进行灵魂对话。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尊严?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长达10年的阅读及思考,都海成对原本触摸不到的文学世界产生新的向往,“我想把这些感受写下来。”2012年春节,家人挤出钱为他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自此,都海成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一天创作7、8个小时,都海成的胳膊和脖子经常酸疼难忍,视力不断下降甚至有时感到头晕,可他依旧坚持读书写作,从最初每天敲50个字,到现在每天能敲出3000个字。
“最初是借助笔敲字,后来发现用筷子更省力,我就把塑胶材质的医用手套的指套剪下来,裹在筷子另一端,防止他敲字时筷子打滑,塑胶每隔10天就磨破了,得重新换一层。”李云兰说。
就这样,都海成耗费3年时间倾注大量心血,创作出98万字的长篇小说《追梦》,在叔叔的帮助下花了7个月时间删减修改,终于在2017年3月小说成功出版。
“《追梦》从构思到出版一共花了7年时间,这部小说的出版,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都海成表示,这也更坚定了他文学创作的信念。写作是一条艰辛之路,夜深人静时,只有月光与他相伴,但都海成甘之如饴,将自己的社会观察、人生体验融合成文字,构筑起独属于他的文字世界。
2020年出版长篇小说《醒》,这部小说被中国青年出版社誉为青海版《平凡的世界》。2022年,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纸飞机》出版,并被选入全国部分高校图片馆。如今,都海成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花落谁家》已完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两家出版社的初审,正在进行后续工作。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一些人,尤其是像我这样身处困境、逆境,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朋友。”都海成说。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都海成的最佳写照。2017年他被青海省青年联合会评选为“向上向善好青年”,2018年被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评选为“全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10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我要一直读下去,写下去。活着,就要做一点事情,对社会有益的事情。”都海成说,眼神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