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8 10:56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21日 11:18:45 | 查看:2158次
“我希望留下一种精神,一种奋力拼搏的精神,一种不会被病魔击倒的精神,留给我的女儿和家人、留给我的同事和朋友……”
——胡运彦
化疗间隙,回到荣昌县的胡运彦对2010年全县人口形势进行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生病期间,下乡调研人口信息
新华网重庆频道1月21日电(谢 英)每天,荣昌县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信息科的李书霞上班后总是习惯性地打开QQ。她希望看到一个头像为“心”的QQ红亮起来。那是远在河北石家庄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化疗的同事胡运彦的QQ。如果看到胡运彦在线,她就知道胡运彦身体状况还好,一切还平安。李书霞和同事如此关心的QQ后面的胡运彦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如此令人牵肠挂肚?胡运彦是重庆市荣昌县一位人口计生干部,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和奉献。
病床上的坚守
胡运彦是发展规划信息科的科长,身患急性髓系白血病,正在医院接受化疗,免疫力极低,极度虚弱。据西南医院的医生2010年2月所下结论,像这种M4型白血病,如果不移植骨髓,能挺过半年的人不多。胡运彦已经抗过了10个月。
胡运彦化疗出发前,他对李书霞和同事们说:有急事就打电话,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工作上有什么事告诉我,我会尽力做好!他还一再告诉大家,只有手头有工作我才感觉自己不是病人,大家一定不要有顾虑。
2011年1月中旬,市人口计生委需要《荣昌县“十一五”人口形势分析报告》的材料,命题较大,涉及的数据很多,李书霞感到有些无从下手,胡运彦知道后主动提出他写第一稿。就这样,胡运彦左手上输液,右手在笔记本电脑上运用“一指禅”的功夫,在病床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了足有14页、8000多字的第一稿,从QQ上传回了办公室。
工作最幸福
胡运彦196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1年7月加入共产党。同事们都佩服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也喜欢他的真诚实在。他18岁参加工作,先后在新峰乡等近十余个乡镇工作,一直从事着基层计生办负责人的工作。获得过中国计生协优秀志愿者、国家计生委颁发的荣誉证书、重庆市计生系统先进个人、荣昌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十多次获得县委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殊荣、12次获得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一路走来,他已在计生战线上23个春秋。
和胡运彦共过事的同志都了解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把工作看成是最幸福的事,力争做到最好。为了把工作做到最好这个目标,胡运彦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细心的他随身揣着一个笔记本,记录工作中的问题和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群众和计生干部的想法和意愿,各类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料,每年要记上四、五本。胡运彦的母亲说,别人一天两次到单位上班,他是一天“三到”,早上8点到单位上班,中午回家吃完饭又到单位上班,晚饭后雷打不动还要到单位加班,平时很少过节假日,家里人对此已习以为常。胡运彦办公室里的那盏日光灯,常常静静地陪着他亮到深夜。
胡运彦于2006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人口计生委执法队任执法队长,2008年1月兼任发展规划信息科科长。他不怕麻烦,花大量时间主动收集整理了荣昌县从1949年以来的人口历史资料、“十五”、 “十一五”期间的人口情况,还进一步把县里和各乡镇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全县的人口计生形势,形成整体的工作思路,报送给领导。那一个个在别人眼里枯燥的数据,在他眼里却都是有生命的,因为他知道这是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2007年底,他从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上发现目标考核存在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他向委领导建议改革目标考核办法,从利益导向着手,对村干部和参与计生工作的群众实施“双向激励”,引导基层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平时的基础工作上来,对群众实施便民、惠民措施,给予群众“孕前、生产、育龄、老年”各个时期的计生关怀。委领导班子积极采纳胡运彦的建议,及时形成报告上报给县委、县政府。2008年,荣昌县委、县政府对镇街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行“双向激励”机制,施行以“生育关怀”为统揽,贯穿“孕前、生产、育龄、老年”各个时期的计生关怀措施。荣昌县的“生育关怀”行动,在全市首开先河,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胡运彦说,自己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最终得到领导重视,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最终得到社会和群众的承认,这种幸福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每个人释放能量的方式不同,胡运彦就是用投入地工作、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才智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生命能量,感受生命的幸福的。
勇挑重担
对那些最棘手的工作,胡运彦总是勇于承担,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2006年7月,胡运彦刚担任计生委执法队队长时,由于各乡镇对违法生育者征收的社会抚养费标准不一,征收不规范,镇、街利益冲突大,上访群众多、信访急件多,冲击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工作局面比较被动。针对这种情况,县人口计生委决定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为突破口,解决附着在社会抚养费上面的各种矛盾。胡运彦挺身而出,主动挑起了调研这一非常敏感复杂、触及社会各阶层神经的工作的大梁。他连续40多天的时间,走村入户披星戴月走访育龄群众和基层干部,常常是错过了吃饭时间,他们就交上饭钱在村民家简单地吃点东西,工作太晚,就征得村民同意干脆住到村民家里。曾经一天,他竟连续走访了9个镇乡,那些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都留下了他匆匆的足迹和辛勤的身影。
由于连续几十天高强度工作,随行的同志疲惫不堪,但沉浸在工作中的胡运彦却没有觉得累,他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他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寻找工作中的症结,破解难题的办法上。胡运彦那种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的状态,让同行十分佩服,大家都称誉他为“铁人”。
调研结束后,胡运彦抓紧时间撰写了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调研报告》,用大量数据客观分析了该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条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的措施。这一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08年3月,荣昌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彻底规范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和管理,扭转了荣昌县人口计生工作的被动局面。
在工作紧张时,胡运彦常常开玩笑说,现代社会,我们要浓缩人生,假如我只能活到四十岁,我也会把后二十年的工作做完。没想到一语成谶,病魔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向他袭来。
与疾病抗争
2009年5月的一天,胡运彦感到身体不适,在办公室突然摔倒在地。到县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贫血,建议他住院观察,休养一段时间。他不想影响工作,就拒绝了住院,只是定时到医院开药。7月份,他的贫血情况加重,双腿开始出现浮肿,并不时出现红色的血斑,医生再一次建议他住院观察,做进一步检查。可是胡运彦却悄悄揣起了诊断书。他放心不下的是,一年一度的统计报表就要开始填报,而本科室的同事李书霞才来发展规划信息科不到一年,另一新同志还不到一个月。为了更好地带好新人,报实报准数据,他和两位同事一起,顶着酷暑,马不停蹄地进村入户,行进在田埂地头。走热了,他挽起裤脚,同事和村民吃惊地发现他的双腿肿胀,皮下布满了出血的淤斑,青红交错,触目惊心,大家纷纷劝他快去检查,有好心的群众还专门给他找来偏方。但是,胡运彦出差回来却像平常一样一头扎到数据情况、分析材料的撰写中,熬更守夜加班加点。
2009年8月底,胡运彦身体的不适感更加强烈,他说话的声音渐小,经常感到很疲倦,他正想请假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恰逢上级部门到荣昌县一个偏远的村搞调研。对这个村情况很熟的胡运彦坚持带调研组的同志去了解情况,待调研结束后才到西南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一检查,医生立马要求他住院。
胡运彦入院那天,是他40岁的生日。这天,他被诊断为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即白血病前期)。领导和同事们带着鲜花和鸡蛋,在西南医院的病室给他过完了他生平难得的一个大生。大家不相信这个平时总是最能熬夜加班的铁人,怎么会一下就得了这种凶险的病。
2010年8月,胡运彦在石家庄某中西医结合医院化疗后效果较好,为了节约费用,出院回家休养,医生一再叮嘱一个月后一定要回医院复查。胡运彦回到荣昌县,第二天就又像平常一样回到单位上班。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反而宽慰同事们说,“不要把我当病人,我就是喜欢和大家一起战斗!”
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的身体,坚决不让他熬夜加班,但是一到晚上,胡运彦依然习惯性地到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处理白天没有做完的工作。时值年报,正是发展规划信息科最忙的时节,胡运彦和大家一起,忙到年报结束才回医院复查,比医生叮嘱的时间晚了20天,他的身体状况再次急剧恶劣,医生感叹,还真没见过如此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人!
一生清贫的“好心人”
胡运彦是出了名的“好心人”,他总是竭尽所能帮助别人。对于金钱,他一直觉得家里够基本开支就可以了,衣服整洁就行,无须名牌,吃饭营养就行,无须档次。家里经济不宽裕——年老的父母无工作,妻子打零工,女儿正在读初中,但是,他还是时常想方设法帮助别人,用他那颗善良的金子一样的心给群众和同事以春天般的温暖。
自国家2004年以来实行了奖励扶助等系列计生惠民政策后,能享受的很高兴,不该享受的也希望能享受。盘龙镇昌州村的顾衍行婆婆,她不明白自己1928年生,只生了一个女儿,为什么还不能得奖励扶助。2006年,她找到胡运彦,胡运彦给她和她的女儿耐心解释国家的规定:奖扶对象不能早于1933年1月1日出生,所以她不在奖励扶助范围之内。其女儿表示理解,但顾婆婆由于年岁大,头脑不太清醒了,一直不理解此事,几年来几乎每月都要到县人口计生委上访。她来也只找她信得过的“胡燕”(她称胡运彦为“胡燕”),她只听“胡燕”的。2010年12月中旬,胡运彦到河北治病前,顾婆婆还来找胡运彦诉说。尽管80多岁的顾婆婆说话颠三倒四、东一句西一句不着边际,但每次胡运彦总是热情耐心地接待,有时还给她二、三十元车费。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婆婆年龄大了,脑子不清楚已经很可怜了。顾婆婆的女儿知道后,亲自到县人口计生委感谢胡运彦,她说:能够这样对待一个糊涂的老年人,说明计生委是一个真正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的部门!
荣昌县盘龙镇的学生文昌永父母双亡,2003年,他考上了大学,由于没有能力缴纳学费不得不放弃读书。文昌永外出打工一年,找到两、三千元钱。2004年他拿着这些钱去补习,每天只用三、四元钱,常常是咸菜下饭。2005年他考上了太原师范大学,但是7000元的学杂费让他一筹莫展,面临再一次失学。
2005年胡运彦下派到文昌永所在的村,兼任支部书记。听说了文昌永的事后,非常同情,他从自己不多的工资中资助了文昌永几百元后,决心再难也要帮这个穷苦孩子筹到学杂费。他对文昌永说:我就是你的后盾,无能如何也要帮你读完大学。他带着文昌永找镇里的部门和私营企业主募捐,30元、50元、100元……所到之处,大家在听了胡运彦动情的介绍后,纷纷解囊,涓涓细流汇成小河,一共捐了13000元。这13000多元,终于让文昌永跨进了大学校门。如今,文昌永考上了研究生,在大学里继续深造。文昌永深情地说,没有胡叔叔,真的不会有自己的现在!
2007年,胡运彦了解到来自安徽的大学生、新同事丁言礼在荣昌县无亲无戚,没有落脚之地后,便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住。胡运彦像兄长一样指导和关心丁言礼的工作和生活。丁言礼也十分喜欢这个待人实诚的大哥,与胡运彦一家共同生活了两年多。
胡运彦生病后,市、县人口计生委了解到他的经济状况,为了缓解胡运彦的经济困难,发动职工积极捐款。市人口计生委发动职工捐款两万多元,他的同事和镇街的基层计生工作者也捐助了九万余元。亲人和组织的关爱,让胡运彦十分感动,给了他极大的和疾病抗争的信心。他决定活一天,就要活出一天的价值。他在自己的QQ空间里的日记中写到:
人活着,总该做点什么;人走了,总该留点什么。
我想,短暂而平凡的生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从未闪光。
对于家庭,我希望留下榜样,给兄弟姊妹、女儿和侄辈们学习的榜样;
对于社会,我希望留下一种精神,一种拼博的精神,一种不会被病魔击倒的精神;
对于自己,我希望让自己短暂而平凡的一生活得有意义、活得更精彩,让生命之光绽放!
在住院治疗期间,每天的治疗费需要1000元左右,经济拮据的他,仍然每天支付医院2元钱网费,用弟弟支持的旧笔记本电脑上网,让自己的QQ时常亮起来。那个红色的心形QQ头像,是为同事更是为他自己而亮的。那颗心,也是他自己向党表示忠诚的赤子之心!
“人只有奉献于社会,才能找出生命中富有价值的意义。”胡运彦常以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即使是在病床上,他也坚守着入党时的信念,希望能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上更多地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后记
采访胡运彦比较困难,他远在河北治疗,只能向他的领导和同事了解一些他的工作和生活。后来通过QQ与他取得联系,医院的网络时断时续,经过十余天艰难采访,陆陆续续了解到他更多的情况。胡运彦坚持不要宣传自己,他表示,所有的成绩,都是和同事们一起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己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早走晚走迟早都会走,任何时候走都会有遗憾,想透彻了,生与死也就无所畏惧了。在他的生活中,荣誉和名利对他来说从来都不重要,何况现在他面对的是死亡。得病之初,他曾经放弃治疗,家里仅有两万多一点存款,14岁的女儿还要读书,年迈的父母、打临工的妻子还要生活,前思后想,从来都习惯于考虑别人而不考虑自己的他做出了这个无私的决定,他想为至亲的家人留下不多的一点遗产!在计生系统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积极关心、关爱下,他非常感动、感恩,为自己是计生系统的一员而自豪,他最后决定继续接受治疗,他用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来报答关心、关爱他的人。
胡运彦是众多的平凡的人口计生工作者中的一员,他燃烧自己、忘我地工作的生命状态,凸显出共产党员的本色。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时代和社会需要更多的“胡运彦”!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