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2 15:36 | 来源:广州文明网 2024-02-22 | 查看:1973次
常年坚守小岛的黄灿明被大家称为舢舨洲“岛主”。
他用25年坚守,诠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
模范简介:
在广州南沙区龙穴岛东侧的舢舨洲岛,矗立着一座有百年历史的五层白色灯塔。每当夜幕降临,灯塔为夜航的船只指明方向,被誉为珠江口“夜明珠”。来自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的黄灿明,是这座灯塔的“守护人”。
自1999年到舢舨洲工作后,黄灿明25年如一日坚守这座小岛,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护佑一方安宁。他的妻子郭丽珍因义务陪伴丈夫守护灯塔,被评为海员建设系统“十佳海嫂”。日前,黄灿明获评“中国好人”“第九届广州市道德模范”。
模范说:
干了这一行业,就要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选择了就要坚持,坚持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每件该做的事。
坚守百年灯塔,为船只指引方向
1999年,由于原来驻守舢舨洲的灯塔工相继离岛,黄灿明被委以重任,从深圳蛇口港调至舢舨洲。此后,黄灿明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守岛护航日子。“守灯塔,总是要有人做的。”黄灿明说。
舢舨洲是一座美丽的孤岛,位于虎门水道与伶仃洋交汇处,是船只驶入广州港的必经之地。岛上的灯塔,是1915年建起的。
岛上的条件十分艰苦。这座2500平方米的小岛四面环水,地势险峻,搭乘小船到最近的陆地也要近1小时,没有淡水和电,喝的是蓄水池里存储的雨水,照明用的是油灯。白天,黄灿明的主要工作是擦拭灯罩、栏杆和太阳能硅片上的灰尘和雾水,清洗电池头、测量电池电压等。
最难熬的是骄阳似火的夏日,灯罩内的气温高达50℃,闷热异常,开展保养工作十分辛苦。干完活走下灯塔,黄灿明全身已经湿透。此外,他还要花3小时把岛屿周围因涨潮而涌上岸的垃圾清理干净,再把岛上所有空地和栏杆清洁一次。
晚上,黄灿明依旧忙碌,他会用望远镜查看海面的浮标有没有漂走、损坏或熄灭。晚上7时30分、10时和次日凌晨4时,他都要起床观察浮标和塔灯是否正常运行。“从来没有一觉睡到天亮过,现在不用定闹钟我都会在这三个时间点起床。”黄灿明说。
黄灿明负责观测的航标有10多处,其中包括标示主航道的红色和绿色对标、标示可抛锚处的黄色航标以及标示分叉航道的底部黄色顶部黑色的航标。这些航标指引船只行驶,如果晚上观测到航标被过往船只撞坏或熄灭,须马上上报广州航标处派人维护,确保航标始终正常。如果主灯损坏,则需马上启动副灯。“18海里之外都可以看到灯塔,一看到灯塔就知道到广州了。”他说,现在的灯塔已经是感应式亮灯,相比之前的手动启灯方便很多,但还是要确保灯塔正常亮灯。
勇救落海渔民,当好孤岛守护人
常年坚守小岛,黄灿明被大家称为舢舨洲的“岛主”。在岛上生活了25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朋友。
2004年某天,五六名社会青年突然闯到岛上,企图锯走岛上的百年大榕树。黄灿明不顾个人安危冲到他们面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2003年的一天,他在塔上看到一艘渔船侧翻,一对夫妻在海里发出求救信号。黄灿明驾驶小船,将二人救起。
2011年6月21日,台风“海马”来袭,12级台风夹杂着暴雨,连续9小时击打着舢舨洲岛上的灯塔。次日凌晨,避雷针被刮断,导致避雷系统瘫痪,灯塔随时有被雷击的危险。灯塔内使用的是昂贵的进口灯器,一旦被击毁将损失惨重,而且会对附近船舶的安全航行造成重大影响。
当天下午2时,风力仍高达8级,南沙航标站应急抢修保障人员准备对受损避雷针进行修复。黄灿明第一个站出来,“我先上去探明灯塔顶部的受损情况,再定修复方案。”20多米高的灯塔,即便在天气晴好时爬上去也十分费劲。顶着8级大风,黄灿明一步步爬上灯塔,冒着随时可能被风刮倒的危险,踉跄着跨上灯塔顶部,将折断的避雷针拆下,用铜线捆绑、焊接。2小时后,避雷针恢复正常。
经技术人员初步估算,此次应急抢修挽回经济损失30万元。在黄灿明看来,这是他的份内工作,是他对守护灯塔、守护海岛立下的承诺。
薪火代代相传,儿子也当航标工
在舢舨洲,黄灿明只有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部收音机可供消遣。由于岛上信号不好,电视画面经常模糊不清,有时只能收到一片雪花,收音机收音也是时断时续。“从事这份工作,就要吃得了苦,耐得了寂寞。”黄灿明说。
舢舨洲岛西侧和龙穴岛隔水相望,昔日滩涂建起了造船厂,珠江两岸灯火日渐繁荣,而黄灿明则已慢慢老去。
黄灿明一家与航标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祖父黄带喜从民国时期便开始守护虎门大桥下的金锁排灯塔,一守就是30多年;父亲黄振威,退休前一直在虎门沙角至太平河道维护灯浮标。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黄灿明的妻子郭丽珍跟着上了岛。常年的风吹日晒,让这对中年夫妇显得比同龄人苍老,皮肤也格外黝黑。“岛是我的第一个家。”黄灿明说,现在即便偶尔出门,心里还是惦记着这座岛、这盏灯,“总会打电话问妻子灯塔有没有事。”
黄灿明今年60岁,即将退休。在这座小岛上,他度过了近9000个日夜。面对谁来接替的问题,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有些犯难,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人。黄灿明笑着说:“如果可以,退休后我还想守在这里。”
令黄灿明欣慰的是,儿子黄登科也主动选择航标工这份职业。2007年,黄登科通过广州航标处招考,成为黄家第四代航标工。巧的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正是父亲加入航标工的第一站——深圳蛇口。当问及为什么要选择和父亲一样的职业时,黄登科说,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在父亲身上,他看到了“忠诚”。(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