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26 08:30 | 来源:新华报业网 2011-03-20 09:21:01 | 查看:2003次
一则“良心债”故事连日来在扬州引热议
这是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它连续数日占据着当地媒体最醒目的位置,但启事上的照片却是一幅中年女性的模拟画像。她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一座城市要如此迫切地找到她?
3月3日下午4时许,一位穿着黑色防寒服的中年女子,来到扬州苏北医院工会办公室,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白色信封,双手恭恭敬敬递给工作人员,里面装着2000元钱。
医院工会主席王宴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场景,女子看上去40多岁,张口就说“我是来还债的”。她说,“小时候父亲带我到苏北医院看病,病治好了却差点钱,父亲带着我悄然离开了医院。最近,年迈的父亲才对我说出这件事,他的良心一直为此不安。”
“你能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吗?”王宴问这话,是想到时候将她的钱转赠给别人时,打个电话告诉她一下。没想到此话刚一出口,这名女子便起身告辞,怎么也不肯留下联系方式,连水都没有喝一口。
这笔“良心债”的故事经过扬州媒体报道后,意外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无数读者给报社打去电话,他们都想知道这位“良心大姐”是谁?
依据当事人的描述,“良心大姐”的画像被越描越细,但数日寻找依旧一无所获。一座城市被这个问号抓挠着。
最大的涟漪在网络上。网友童军说,过去,一些人或许为穷所逼,做了自己不愿做的事。今天,他们在仍不富裕的情况下去医院数十倍地还上医疗费。这种行为给大家上了一堂很好的道德课。
“不知谁说过,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着这个温暖的枕头,无论窗外有什么样的响动,我们都可以安然入眠。‘良心大姐’的良心发现,是无声的呼唤,无言的呐喊。我们寻找她,何止是找寻她?我们是在寻找社会良知的复原与回归。”这是在网络上响应度最高的留言。
“希望这笔‘良心债’放大成‘好人基金’,传递道德的力量,放大感恩的情怀。”这是扬州市民观察团副团长梁吉林的倡议,这也与很多市民的想法不谋而合。仅仅过去一天,这个还没有成立的“好人基金”就已经收到了捐款。
被评为“扬州好人”的冯伯来、刘逸蓉夫妇带来了国防大学9名军官捐赠的1000元,目前他们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在网络上知道了“良心大姐”的故事,决定也为“好人基金”做点贡献。
“请代我向扬州的顾客道歉。”3月16日,扬州日报的热线接到一名外地男子的电话。
这名男子是安徽人,2006年在扬州汤汪乡九龙村马庄组租了一间房屋,做豆制品、凉皮等,卖给附近的村民。“做豆腐时,我曾掺用了部分给鸡鸭做饲料的变质黄豆。我明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可还是昧着良心赚黑心钱。后来执法人员管了好几次,我跑回了老家,改了行。”
电话里说,“当从网上看到报道后,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我要向所有吃过我豆腐的人真诚地说声对不起。‘良心’二字比钱更值钱,也是钱买不回来的。”
本报通讯员 胡俭 本报记者 李源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