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3 19:3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2月26日 | 查看:124次
陈定全,男,1954年3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退休返聘农技干部。退休前,陈定全深耕农田、守土尽责,退休后一心扑在“王家贡米”品种选育上。他潜心研究、孜孜不倦,自掏腰包15万,四处学习前沿水稻育种知识,天天泡在试验田。他曾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申请航天育种,成功培育了多个“王家贡米”优质品种并推广种植。从基层农技到“王家贡米”育种带头人,陈定全把一生都奉献在田间地头。陈定全曾荣获“四川好人”“四川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
心系“饭碗” 潜心研究 创新培育水稻品种
1977年,陈定全自农业学校毕业后,便一直致力于粮油新品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推广。1981年至1991年期间,他每年都参加水稻等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荐会,品遍了全国500多种大米饭的味道,对米的品质、口感、好坏了如指掌。陈定全的家乡卫子镇,是武则天赐名的“王家贡米”核心产区,距今已有1300多年种植历史,有“远不见而闻其香,食之而大悦”的美誉。后来,因“王家贡米”产量低,加之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稻田出现撂荒现象。陈定全意识到,只有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培优“王家贡米”品种,才能提高产量。
2014年,陈定全退休后,自费跑遍广东、湖南、湖北、安徽、福建、云南等10余个省市水稻育种科研单位,学习更新现代育种技术,搜罗到30余份水稻种质资源,在自家承包田里开始水稻育种,一心想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王家贡米”专用品种。经过上千次实验,于2017年,陈定全成功选育出米粒细长、色泽晶莹、香气独特、口感舒适、清香带甜的“王家贡米1号”和“王家贡米2号”两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同年4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成立昭化区特种粮油技术推广“陈定全工作室”,专门从事“王家贡米”品种选育和推广。
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辛勤耕耘结硕果
“王家贡米”生长环境对温度、病虫害预防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在“王家贡米研究所”恒温-5℃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里,20排水稻种质资源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架子上,查看编号、形状、颜色……戴着老花眼镜的陈定全经常一忙就是几小时。遇到困难,陈定全总是迎难而上,就“王家贡米”种子选育、遗传基因变异、提高抗病性、大规模种植稳量稳质等问题进行长达4小时的深入交流。为快速提高“王家贡米”种子的抗病性,2020年,他通过申请让“王家贡米”1号和2号种子随“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升入太空,并在6月完成播种,10月完成收割。2021年,他又与中国农科院863科技计划协作,在土壤微量元素资源稀少的条件下,率先采用生物技术攻关,生产出富硒等微量元素达到国家标准的“王家贡米”,提升了“王家贡米”品质品味。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家贡米”品种培育成果显著,多个新品种都已进入区域试验阶段,先后斩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全国十佳粮油地标品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稻渔米金奖”“中国富硒好米”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初心不改 使命不怠 始终把种子牢牢攥在手里
46年来,陈定全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仍然到处学习交流,并通过实践,探索出具有山区特色的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陈定全说:“育种工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培育一个好的水稻品种,需要付出非常多努力,从育苗到成熟收割,每一个生长阶段都需要严谨的科研观察,风吹雨打日晒都不可停歇。”
通过陈定全不懈努力,目前,“王家贡米”年平均种植3万亩,产业龙头企业4家、专业合作社20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32个,全部实行了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基本实现了亩平增收500元、户平增收1000元,企业收入突破2亿元。(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
来源:四川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