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0 18:11 |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1月19日 22:52:58 | 查看:749次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1月19日)上午,“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奋斗人生。
在首届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81名个人和50个工程技术团队获得殊荣。
他们中有参与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制造的杰出工程师代表,有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在重大发明创造中勇攀高峰,取得了享誉世界的工程技术成果的优秀团队。他们是中国千百万工程师队伍的杰出代表。
2017年5月1日,“华龙一号”核电站全球首堆示范项目进入土建阶段最关键的环节——穹顶吊装。执行吊装任务的是由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国内首台3200吨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
在人们的紧张注视下,3200吨超大吨位起重机将直径46.8米的巨大穹顶稳稳吊起,对起重机械技术团队的工程师们来说,这是凝神屏气的重要一刻。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奋斗了五年多的时间。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筹建之初,因为国内没有超大吨位起重设备能担此重任,“穹顶吊装”一度成为“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中联重科起重机械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付玲:“当时就把中联、徐工等四家单位聚集起来,讲了这样一件事,那对于我们来说,国家有需求,中联重科有担当,我们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件事答应了下来。”
国之所需,即为使命!中联重科于2009年立项,开始研发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
研发最初,质疑声一直不断。但工程师团队顶住压力,先后攻克超高强钢臂架技术、研发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实验技术。历经5年多时间,终于全面打通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技术壁垒。
随着重达三四百吨的巨大穹顶精准落入10mm宽的导向槽,两大“国之重器”——“华龙一号”首堆示范项目和中联重科3200吨履带式起重机共同完成了“穹顶加冕”的荣耀时刻。
如今,中联重科的起重系列已经有7款成为全球之最。
全球最大吨位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的12000吨米塔式起重机;全球最大20000吨米塔式起重机,能一次将500辆小轿车起吊至130层楼高。
唯有奋斗,方能铸就实力。一座座钢铁巨臂的背后,是以起重机械技术创新团队为代表的工程师们,用心血与奋斗,为国家重大建设提供的强大助力。
贵州,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凭借着现代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贵州在17.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架起三万多座桥梁,铺就了畅行无阻的高速网络。
在这些建设者中,有一支卓越的工程师团队。世界高桥前100名中,他们参与建造的就有34座,先后获得有着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等国际大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56项,詹天佑奖、鲁班奖等国家工程奖20项。他们就是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
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是创造这些雄伟奇迹的工程师中的代表。
杭瑞高速贵州段,北盘江第一桥,拥有565米的高度和720米的主跨。建造时,主跨被拆分成60个160吨重的节段,需要在近600米高空进行拼接、合龙。
在近600米的高空进行大重量桥段的拼装,施工团队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大胆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主梁节段梁底纵移悬拼”工艺,这是前人没有尝试过的工艺创新。
将大型构件在接近地面的地方进行大部分拼接,然后提升到预定位置进行最后的拼接和固定。
使用这一新工艺,北盘江第一桥顺利合龙,拼接误差不超1.5毫米,相当于一枚硬币的厚度。
平塘特大桥,全长2135米,也被称为“天空之桥”。
三座浅蓝色的钻石塔顶直刺蓝天,主塔设计高度332米,相当于110层楼的高度。如何将混凝土泵送和浇筑到这样的高度,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难题,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这样做过。
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成员杨鸿波:“为了能够把混凝土顺利泵到300多米的高空,我们采用了一泵到顶的工艺,这种工艺在超高塔应用也是第一次。”
天马行空的创想,成就了平塘特大桥的巍峨耸立。
中国的桥梁建设,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断追求更加绿色和环保的理念。
花鱼洞大桥坐落在4A级景区红枫湖,桥下就是贵阳市的饮用水源。这是一座在原有老桥基础上拆除重建的新拱桥。
严苛的环保要求,曾经引发了一场工程师们的头脑风暴。
“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采用这种施工方法拆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一场堪称心脏搭桥手术的桥梁施工历时五年。工程师们用责任与耐心,为红枫湖留下一片纯净的水面。
每一个技术突破、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是工程技术人员殚精竭虑的心血结晶。
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成员郭吉平:“我们的一个技术突破花了120多天,改了整整有9稿,每一稿的图纸大概有70多张。”
工程师郭吉平至今难忘2012年在木蓬特大桥的奋斗历程,但更让他难忘的是那一年他的人生大事。因为工作忙,郭吉平和妻子领证后迟迟没能举办婚礼,项目部为他和另外两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没想到婚礼在即,妻子却又在另一个项目上忙得脱不开身。
郭吉平:“办集体婚礼的时候人家都是一对一对的,就我是半对,所以叫‘两对半’。”
每一年、每一天、每一日,他们奋斗在群山万壑之间,靠着严谨和专注、责任和梦想,将一个个美好中国的愿景从图纸变为现实。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程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核电、新能源等等,亮丽的“中国名片”背后,是无数工程技术人员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奇迹。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设立“国家工程师奖”,就是要大力宣传弘扬新时代工程师群体身上展现出的爱党报国、服务人民,敬业奉献、严谨笃实,精益求精、臻于卓越,团结协作、自立自强的崇高追求和宝贵精神。愿每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能实现心中梦想,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