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9 20:45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2-12-06 | 查看:129次
侯长亮,湖南省洞口县黄桥镇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偏远山村义务支教11年。他先后支教于广西河池、贵州毕节和云南昭通。前两年支教是响应国家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号召,后来的支教是因为自己在支教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因而义顾地投身偏远山区,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爱和教育。
用情家访,班上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2011年侯长亮来到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尤齐小学支教,交通不便、没有信号、学校条件差,这些都能想到,也做足了心理准备。
可是有两种情况远超出了侯长亮的想像,一种是大石山区石漠化非常严重,土层薄、土地极其贫瘠,老百姓是在石头缝里种玉米。也因此非常缺水,每年会有几个月侯长亮支教的学校全校师生只能使用楼顶上存起来的雨水。另一种是瑶族学生辍学率太高,三年级就开始有学生辍学,到六年级小学毕业,一个班的辍学率高达一半,有些甚至高达三分之二。
为了减少学生辍学,侯长亮除了用心教学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经常去家访。不管学生家有多远,山路有多难爬,侯长亮会去每个学生家了解情况,与学生父母沟通,经常利用周末和学生家一起干农活。因为他的这些努力,所教的第二届学生班级直到读完初中没有一个学生辍学,创造了学校的奇迹。他的先进事迹,2015年被广西媒体报道,并被评为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但侯长亮担心后面媒体干扰他静下心来支教、更深地了解偏远山村教育,于是他选择暂时躲避媒体,2015年8月底离开了广西来到了贵州毕节市支教。
用爱教学,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
贵州毕节市同样不通公路,大部分地方没有手机信号,学校有七百多个学生,却只有十几位老师。在侯长亮的影响下,和他一起来了另外7位支教老师。后来因为隔壁村小学非常缺老师,需要帮助,有一个学期侯长亮每天都要在两个小学上课,上午在一个学校,下午去另一个学校,每天来回跑。经过所有老师的努力,两年后,当地为学校招考了八位在编老师。
这时学校不怎么缺老师了,侯长亮觉得应该前往更缺老师的地方。于是2017年8月,他和妻子来到了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这里也是高寒山区,天气非常恶劣,经常大雾弥漫、下雨,很少有晴天,村里都是泥泞的小路。因为当时完全不通路,侯长亮和妻子是扛着行李花三个小时爬上山来到学校。学校开始有一百五十多个学生,四个年级四个班,只有三位代课老师。学生还在村民家里上课,新的学校当时还在建设中。不久后他发现三、四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基础非常差。他们就找出来一年级的教材,从教拼音、从教十以内的加减法开始重新教。每天放学后把基础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学习一个小时。有些学生基础差,或上课没有学会的,侯长亮夫妇经常穿着雨鞋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去家访,去辅导学生。山里的冬天很冷,经常下雪结冰。不管下雨还是下雪,他们经常是晚上辅导完学生后很晚了打着手电筒回学校。他们教的班级学习成绩在整个乡镇排列前三。
侯长亮夫妇并不只是教学生的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他们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手工等课程,从网上募集电子琴、陶笛、橡皮泥、颜料、各类球、篮球架等,以及自费修建乒乓球桌。
用力募集,只为孩子们需要课外书
支教时间越久侯长亮越知道乡村教育的艰难,越知道个人力量的有限,那偏远山村的三尺讲台需要更多优秀的老师去坚守。于是开始他利用自媒体的力量来传播偏远山村教育的真实情况和乡村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2020年11月,侯长亮夫妇选择在支教的学校,和学生一起拍婚纱照来为山村教育代言。这一暖心的举动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在云南昭通的向阳小学,新修的学校没有课外书,但学生们想看。侯长亮通过网络募集课外书,以及橡皮泥和手工纸等一些材料。因为没有通路,包裹只能寄到山下。侯长亮和妻子多次从村民家借背篓去山下背课外书,山路非常难走,每次爬上山需要三个小时。侯长亮从山下背课外书的事情,在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他和妻子支教的故事开始被媒体所知。
用心思考,教会孩子自强不息
随着媒体的报道,侯长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募捐到的物资也越来越多,侯长亮发现有些学生和村民对捐赠有所依赖,有的甚至直接开口问他们要。他及时地看到了捐赠所存在的问题:社会爱心力量想捐赠什么,就捐了什么;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看社会爱心力量想捐什么,就接受了什么。两者都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学生的情况,这样对教育是有害而无益的。
于是他们开始有选择性地为孩子们进行募捐,除课外书或教学必需的东西外,他们从不募集衣服等物资,也从不募集金钱。同时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树立自强不息、自立更生的思想。他们经常跟学生说:“我们大山里的孩子,在有困难时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不能等待别人的帮助,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努力学习、勤劳肯干、追求梦想、克服困难,从而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学生们每年春天都会去山上采竹笋,然后卖了,用挣来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管多么辛苦,侯长亮经常跟着学生一起上山采竹笋,同时把孩子们这些自力更生能力结合到教学中来,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通过劳动、通过付出获得回报,因为这样的回报才是有尊严有力量的,更是有自信心的。
后来,他又发起了“好好读书,奖励小猪”的捐赠活动,即学校通过募捐小猪来奖励成绩突出的学生,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其家长产生“读书有出息”的自豪感。给学生奖励小猪的事情成了网络热点,不仅帮助到了学生及家里,也引起了公益界的一些思考,怎样做才是真正意义的帮助。
鞠躬尽粹,俯首甘为孺子牛
侯长亮说:“没有好的老师,再豪华的教学楼不过是石头水泥堆而已;没有好的老师,再先进的科技设备不过是一堆铁而已;没有好的老师引导,过多的物资捐赠,只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害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让山村孩子多一个好老师,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从2020年9月10日开始,侯长亮和妻子支教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
面对这么多的媒体报道,妻子雷宇丹说:“支教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脚踏实地地做事,就像两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我们的内心是踏实的。媒体的报道就如同平静的湖面溅起的小水花,水花之后,依然平静。两头老黄牛还得继续在自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如今的社会是网络的时代,每一天都有新闻发生,都有感人的事迹被发现。我们的感动是那么容易被生起,可也会在很快的时间里消失。教育需要的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持续不断的投入、长久的关注。”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