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永州“90后”8年免费艺术陪伴 做8000名留守儿童的“造梦人” (图)

发布时间:2023-12-22 15:04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3-11-16 | 查看:592次

周燕,女,永州市宁远县人,1990年3月出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她和丈夫回到家乡宁远县,自费成立大元社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开始为乡村孩子提供免费的艺术陪伴。8年来,共策划组织活动895次,直接服务8000余名留守儿童,日常服务时间达9000多个小时。直接受益教师133名,间接受益乡村孩子达14万名,留守儿童9682名。  

  她开创的艺术教育和活动引领乡村旅游,把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整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成大元社文化品牌,获得了央视6次、50多家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流量达9亿多。曾荣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最美家庭、湖南青年五四奖章,志愿服务项目“筑光”获得2022年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5年末,周燕第一次跟随丈夫回到他的家乡永州市宁远县大元村。大元村全村有470多人,其中300多人在外打工,只有60多位老人和27名留守儿童守着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周燕看着孩子们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内心被狠狠地戳痛。“在极端缺乏爱与关注的环境里,他们眼神里流露出害怕,但也释放着渴望。”顶着长辈的不理解和反对声,周燕和丈夫放弃在北京工作的优厚待遇,决定回乡做一些事情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

  2016年,周燕和丈夫拿出在大城市打拼积攒下的所有积蓄,回到家乡建起一栋两层高、面积240平方米的楼房,配备了电脑、投影仪、天文望远镜、古琴、绘画等学习娱乐用品,成立了大元社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当起了“共享爸爸”“共享妈妈”。一开始孩子们对周燕很热情,但是一跟孩子们提到说上课、学习,孩子们就全跑了。周燕只有通过做蛋糕、开烧烤派对吸引孩子们来玩。改变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周燕现在还记得当时11岁的小舞突然拿起画笔画她穿的高跟鞋的样子,而且画得还很像,这种“形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术天赋,慢慢地,其他孩子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周燕发现这些孩子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美术训练,却很有创造力。比如,他们用树枝、废弃的电子产品创作了《家园》,来表达环境遭到破坏后“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用采集的植物画下了十米长卷《三界峰草本植物志》……

  2020年4月,孩子们受邀参加了北京尤伦斯年度公益特展,十米的长卷占据了整整一排的展示台,桌面上放不下,就沿着墙往上展开了一米多,“这些孩子的作品一看就不是教出来的。” 这是周燕当时最喜欢听到的夸奖。

  8年间,大元社直接服务了8000余名留守儿童,日常服务时间达9000多个小时。带领县域3家社会组织,活化全县45家儿童之家,形成了乡村儿童创新艺术教育宁远模式。

  周燕勇于突破,坚持不懈地在艺术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方面做探索。从艺术熏陶开始,通过改造传统建筑、修复古井等,让当地的村民感受到艺术之美,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用艺术陪伴留守儿童,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弥补他们缺失的家庭关怀,并整合资源为他们免费提供文化补习、研学游学等活动,改善了孩子们的教育品质和生活品质。邀请艺术家、导演、记者等外部能量注入本地社区新活力,开展周末琴棋书画、诗词创作活动、寒暑期艺术表演等,更加丰富了小山村的艺术文化品质。给老人们输送爱心物资,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困难,提供孤寡老人临终关怀,解决老人们的后顾之忧,改善了他们的社会生活品质。开展“把艺术带回家”项目,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租下结构安全的空心房,让孩子们进行艺术创造,赋予旧房新生机,和村民一起营造村庄的公共环境和景观,改善了村民们的人居环境生活品质。

  周燕深耕乡村文化和服务,不仅用行动及文化创意创造了文化凝聚力、社会传播力,还依托水市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团结本地农副产品、茶油基地企业家、民宿餐饮企业家等,打造文旅综合体,活化本地经济,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改善了村民们的经济生活品质。

  在周燕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教师、乡贤等各界人士加入了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周燕用自己的热血情怀,点燃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艺术渴望之火,点亮了农村老人的希望之光,激发了乡村教师的教育情怀,催化了乡村能人的家乡情怀,点亮了农村村民的幸福之光,赢得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