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静:衡阳八旬退休教师用家风带乡风 用奉献促乡村振兴(图)

发布时间:2023-12-22 13:42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3-12-11 | 查看:184次

何芳静,男,193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衡南县茶市镇何祠村善庆组人。何芳静于1956年3月参加工作,为教育事业奋斗40余年。1996年退休后,他依然发挥余热广为乡村教育和公益事业奔走,在修路、建灯堂、助学、济困、建宗祠、修庙宇、筑塘坝等项目上就捐资7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子女们为公益事业捐款达30余万元,为家乡修路、修塘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他将家族文化和家庭教育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何氏家风,促成了当地“家家立家规,人人树家风”的良好氛围。牵头打造90多米的”何氏文化长廊”,设立了“何氏教育基金”,每年对考上全国一类本科大学的何氏子弟进行奖励、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从2007年开始,11年来,何家大屋共有130余人考上全国一本,其中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4人。何芳静曾3次被评为衡阳市先进工作者,2次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衡阳市优秀老党员”。

  拳拳深情育人心

  何芳静出生在湖南省衡南县茶市镇的一个贫寒农家。“家里五个孩子,连饭都吃不饱,父母只送了我一人去上学。”何芳静从小便深知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也更加勤奋好学。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由于“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学费”,何芳静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老师。“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我要把知识教给更多的孩子。”何芳静说。

  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何芳静四处奔走,他敲开很多家门,劝导村民送孩子去上学。如有交不起学费的家庭,他就自掏腰包。他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改变人生,始终将“教师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自己的使命,41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业绩出色、成果丰硕,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职期间,原石桥乡石桥完小等5所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他带头建设起来的,同时,他积极组织,为茶市镇五所学校与珠晖区湖北路小学等小学牵线搭挢,开展“手拉手”活动,获得珠晖区几所小学支援课座590套,办公桌63套,讲台、资料柜子、铁制校门等20多件,为孤苦儿童捐赠图书文具万余元。

  帮扶捐赠守初心

  1996年退休后,何芳静依然老骥伏枥,发挥余热广做身边公益事业。乡村教育基础薄弱,资金需求大,何芳静的退休工资远远不够,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四处为学校牵线搭桥,争取资金改善校园环境。

  当看到茶市镇中心小学校舍破旧、课桌损坏,何芳静心急如焚、四处奔走,成功拉来了支援课桌590套,并为孤苦儿童捐赠图书文具万余元。

  从石桥医院到鹅公塘垅有一条水渠大道,是当地300名学生的必经之地,雨天水深路滑,许多学生在这里路过时都摔得一身泥,一身伤。对此,何芳静心疼不已,当即向何祠村委会建议用3米6长的预制板铺路,并带头捐款1000元,不到两个月就铺成一条“顺心路”。如今,孩子们去往学校的路变得顺畅了,何芳静表示,看到这一幕,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他还主动请缨,担任茶市镇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举办多场公益巡回报告,为近3000名学生授课。

  据统计,他仅仅在修路、建灯堂、助学、济困、建宗祠、修庙宇、筑塘坝等项目上就捐资7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儿女也纷纷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修路修塘中来,2017年,其儿子何朝晖为董事长的建衡实业上榜衡阳慈善排行榜前40名。2018年,何朝晖被评为石鼓区最美扶贫人。20多年来,何芳静家庭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修路修塘等方面捐款及争取资金达300余万元。

  谆谆教诲沁人心

  何芳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子女认真学习、勤勉持家,在书香家风的熏陶下,他的五个孩子都很好学,个个成绩名列前茅。

  长子何朝晖成人之后,成为一家实业公司的董事长、全国铝盐专家组组长,取得5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次子何春晖是初中高级教师,长女何国晖是市优秀小学教师,三子何胜晖是化工企业的销售经理,次女周宏丽为区妇联主席,均多次获得省市荣誉。

  退休后,何芳静又担负对孙一辈的隔代教育,孙一辈个个成绩优秀。孙子何青峰为全国第五届铝盐铁盐专家组专家。他主持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已颁布实施。孙女何秀峰为市政协委员,多次获得市、区荣誉,外孙女胡舜为衡阳技师学院优秀年轻教师,孙女何颖峰就读厦门大学、多次荣获奖学金。

  “和睦、俭朴、勤奋、创新”是何家的“家风”。而当孩子们长大成人,何芳静并没有停止家风的传扬。每年春节,在何芳静家中都会举办一场家庭座谈会。几代人汇聚一堂,谈过去年的心得体会。“大家长”何芳静会就儿孙的学习、工作情况做点评,精心准备几十页的讲话稿,还会分组给家中的小辈颁发家庭教育奖金。

  “父亲会就我们的学习、工作情况一一点评,用大量鲜活的历史实例来谈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道理,激励我们积极进取。他甚至还和我们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夫妻相处、读书养生的技巧,内容丰富又实用。”大儿子何朝晖说。每年一次2到3小时的“演讲”内容,是何芳静花了一整年整理出来的。“他每天都坚持4个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如果读到对孩子们有用的知识、有警示的话语,他就会仔细记录,最后变成他对孩子们的‘叮咛’。”妻子尹健明说。

  有了座谈会的春节,充满了学习味,在何芳静的言传身教下,家庭人才辈出。这样的座谈会已持续了24年。

  文明家风代代传

  随着何氏家风影响力的扩大,每年都有人慕名来旁听何家的家庭座谈会,在很多村民的建议下,何老编纂了《新春佳节话家风》一书,印制1500余册,免费赠送给朋友,在当地带动了”家家立家规,人人树家风”的氛围。为激励后人、文化兴族,他还牵头打造了90多米的”何氏文化长廊”,以碑刻的形式记录了茶市镇何氏家族的渊源、祖训、历代名人简介、诗词名篇等内容,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园地,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他还牵头设立了“何氏教育基金”,每年对考上全国一类本科大学的何氏子弟进行奖励、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从2007年开始,11年来,何家大屋共有130余人考上全国一本,其中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4人。

  茶市镇何祠村老支书何允斌表示,何老的全家都为当地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修路、修井、亮化路灯等工程中,何芳静老人出钱又出力,在当地百姓们的心中声望非常高。不仅是个“好老师”,还是乡村的“能人”“贤人”。因为何老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更是在何祠村乃至茶市镇形成了一股好的风气,为乡村振兴凝聚了道德正能量。

何芳静虽然已经退休,但心不老,志还在,着力弘扬家风,致力于教育事业。用“教育的种子”,点燃了家族和社会学习的动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最美”的内涵,并把这种“美”凝聚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温暖着社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