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兵:郴州七旬非遗传承人 把家国故事搬上乡村舞台(图)

发布时间:2023-12-22 13:32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3-12-11 | 查看:167次

陈小兵,男,1946年7月生,郴州市北湖区安和街道下凤村退休干部,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花灯小调”第五代传承人。今年77岁的他,穷尽一生,把在乡间传唱的小调,打造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艺70年的草根名嘴,手写创作曲目及剧本300多个,把家国故事搬上了乡村舞台。他在没有演出经费的情况下,坚持多年自掏腰包,用个人微薄的工资贴补,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会竭尽全力组成演出队伍,为他们奉献精彩的演出,自1972年以来,共为群众演出达970余场次。2021年荣获首批“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郴州好人。他的事迹在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

  草根名嘴的最后亮相

  “开天辟地革命人,南湖红船定乾坤,伟大中国共产党,诞生!”2020年,6月6日,夏天暂时收起了雨水,阳光洒在湿漉的大地上。八点半,下凤村乡村舞台上传来“郴阳花灯小调”里“三句半”的演唱。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岁月,在陈小兵历经沧桑的嗓音演绎下,更具历史感。吃完早饭,准备下田耕耘的村民停下脚步,拄着锄头聆听;周末还家的学生们,也被父母从被窝里揪起,去听这堂特别的“历史课”;闲暇在家的老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听一场回忆的声音。

  白天听狗叫,晚上就听对子调。这是“郴阳花灯小调”曾经的高光时刻,如今更加辉煌。

  随着时间的流逝,夏阳也逐渐展现出它的威力:舞台上,陈小兵的额头逐渐出现一层汗珠;舞台下,观众们连连摇动手中的草帽。

  而陈小兵的徒弟周清华,紧握的掌心早已满是汗水。

  “这几年,师傅的身体没以前那么好了,还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初症状,记性差了不少。”徒弟周清华,还是北湖水月艺术团团长,北湖区每年60场的送戏下乡,都是由他们艺术团承担。“以前每场送戏下乡,师傅都会和我们一起表演,大概从前年开始,师傅的身体就不允许他和我们一起颠簸了。”

  这首由陈小兵创作的《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一共有19段,570字,不到十分钟的表演时间,对于此时的陈小兵来说,也存在戛然而止的风险。

  “我也劝过师傅,但他觉得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创作了,希望能在舞台上给老乡们表演一次。”上台之前,周清华意识到,这也许是师傅的最后一次舞台亮相了,他能做的,就只剩下支持。

  “‘三句半’表演结束,谢谢大家的观看,接下来请欣赏下一个节目。”听到主持语响起,周清华紧握的手掌终于舒展开,赶紧走到台上,扶着师傅一步步走下台来。

  倾尽一生的历史再现

  “师傅,您觉得今天的表演怎么样?”表演结束后,周清华把陈小兵送回家中,并照例向师傅请教。

  “比上次表演有进步。”听到师傅的肯定,周清华还是忍不住高兴。“还是需要您继续指导我们。”

  77岁的陈小兵,出生于“郴阳花灯小调”的“圣地”——“五和”之一的安和街道,当地的“调子班”也最为出名。这个诞生于宋乾德元年的民间艺术,兴盛于明末清初。彼时的郴州,地名为“郴阳郡”,“郴阳花灯小调”因此得名。

  千年光景,地名更迭,戏名却一直流传。

  “我是从5岁开始看人表演,自己学习摸索,7岁时在父亲的帮助下,写下一个小剧本,自己上台表演。”这部名为《送公粮》的戏曲,是陈小兵创作的第一部作品。在妻子的提醒下,陈小兵也回忆起里面的大概内容,当时是抗美援朝时期,陈小兵在当地表演这部戏曲,希望宣传发动村民,上交公粮,支援志愿军战士们。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国家的重大事件,成为陈小兵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他精心创作的《一百子》,把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元素融入其中,《换届选举插曲》融入了“十不选”“八严禁”……

  近70年里,陈小兵收集整理《常用曲谱集》《曲艺库》《白令》《曲艺、故事、歌曲、小品创作汇集》等资料近30本,手写创作曲目及剧本300多个,手写作品字数40万字左右。

  渐行渐远的肩挑手提

  1982年,周清华拜陈小兵为师。因学习时间长、排练辛苦,加之收入不高等原因,当初一起学习的众多师兄弟中,只有周清华一人坚持下来,时至今日成为陈小兵的首席弟子。1982年后,两人开始搭档前往各地演出,这一“合”就是30多年。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到二月表演,村民自发组织送一些年货,还会管饭,但基本上没钱。”回忆最初的表演经历,周清华都不知道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

  “那时候演出条件非常艰苦,设备都是自己挑着,几块木板、几张凳子就是一个舞台了。”虽时隔三十多年,周清华依然记得,在那个还没有电灯的年代,陈小兵带着一众徒弟,用松把火照明,一起行走在乡间小路上,两副担子,就挑起了剧团的所有家当。“一路走,一路唱,真是段难忘的经历。”

  “现在是越来越好了。”如今,周清华带领的北湖水月艺术团每年有60场送戏下乡演出,政府提供专门的经费,还给剧团配备了一辆大巴车和一台带灯光、音响的舞台车,举着火把赶路的曾经也一去不复返了。

  数十年自编自导自演,陈小兵为广大人民群众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近千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

  陈小兵退休后,他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创作和改编,克服身体不佳的困难,跋山涉水、不厌其烦地走访民间艺人,收集整理到50余首流传下来的曲子、鼓点子,将师傅所唱的“公字谱”转换成简谱,由原来的20多首增加到50余首,并对剧本内容进行改编,取其精华,使其更加文明规范,更加富有艺术性。

  2016年,在陈小兵和徒弟周清华以及大批艺人与官方的共同努力下,郴阳花灯小调被列入第四批湖南省级非遗项目随着省级非遗项目的成功申报,郴阳花灯小调不再仅仅局限于民间表演,它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知晓,《能干嫂巧训铁算盘》参加2016年“中国民间艺术节”演出获得二等奖。

  陈小兵70年的台上人生,正如张贴在大门前的对联:“传承省级非遗郴阳花灯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