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2 13:28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3-12-11 | 查看:178次
赵中福,女,1944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常宁市退休农业技术专家。赵中福1973年入党,因从事水果种植技术推广,被同事和服务对象戏称“水果少女”。如今退休多年,虽年近八十,依然精神矍铄,依然奔忙在田间地头,习惯于接到电话立马出发,习惯于坐摩托下乡进村,习惯于带着一身疲惫回家,带领退休老干部指导农民引种、开发优质水果20余种,先后帮扶板栗、柑橘专业户等科技示范户170多户,带动180多个村5万多农民走向了致富路,用一生兑现对乡亲们的致富承诺,现在被称为“水果奶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科普宣传积极分子”“全国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一二季度诚实守信类衡阳好人”等荣誉。其事迹先后被CCTV2、CCTV13新闻栏目报道。
她始终奔忙田野,让瓜果香飘
1963年,赵中福19岁毕业,被分配到常宁工作的时候,农户只是在各自房前屋后种着本地黄皮橘,并没有走上商品化道路,更没有想过通过果木种植发家致富。赵中福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1987年,时任农业局经作股长的赵中福从衡阳市买了产自酃湖乡的5斤巨峰葡萄,让领导、同事、乡亲们品尝。打算将这个品种引进到常宁,先在宜潭乡上义村跃进组做实验。
经过动员,李玉成、汪云五等5户农户申请试种葡萄。赵中福设法联系车辆,把他们带到酃湖乡一个葡萄园参观,现场讲述种植技术要领。当天返回后,赵中福安排他们每一户准备0.5亩田,用于种植葡萄。第二年,挂果了,农户们第一次尝到种稻谷之外的甜头。周边农户纷纷加入葡萄种植,赵中福忙得不可开交。
1990年3月,赵中福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亲们来探望时急切地问道:“赵老师,您当县领导了,还管不管我们呀?您可得记得当年的致富承诺哦!”“管呀,谁说不管!”赵中福坚定地回答。“您怎么管呢?”“我可以星期六、星期天管呀!”
说到做到。就在那个星期六中午,赵中福抄小路走了五六里,去到了潭水河边。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30多年过去了。常宁的葡萄种植,从跃进组扩大到上义村,到周边村组,到整个常宁市;面积从2.5亩扩大到几万亩;销售方式从提着篮、挑着担、推着板车叫卖,到开着摩托、驾着汽车长途贩运。常宁的水果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开发良种和反季节水果4万余亩,培育出冰糖橙、桂夏橙、巨峰葡萄、礼品瓜、早熟梨、冬枣等20多个优良品种,畅销湘南10多个县市。
她总是有求必应,燃致富希望
“农民的需求就是我的追求。”这是赵中福常说的一句话。每年下乡200多天,是赵中福退休后的工作时间表。在她的办公室经常放着一双半旧的雨靴、一顶草帽和一件雨衣。农民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拨打电话,她就会立即赶过去,甚至经常不请自来,可谓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多年的劳累使赵中福患上了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但挡不住为民服务的脚步。
2007年9月的一天,烈日炎炎,宜潭乡董家村谭国强打来求助电话,说他家的50亩梨树发病。赵中福马上租辆摩托车来到谭家,指导谭国强喷洒农药。突然,她感到一阵胸闷气短,高血压犯了!她急忙吞下几片随身携带的急救药,才转危为安。
2011年4月21日,赵中福的老伴肖茂宣因病逝世,两天前她接到葡萄专业户李成生的电话,说他家葡萄树反常,因其老伴正在抢救,脱不开身没去。后李成生又多次打来电话,说葡萄的病越来越严重了,电话中他很焦虑。23日,赵中福安葬好老伴后,擦干眼泪,强忍悲痛,谢绝亲友劝阻,叫上来参加悼念活动的衡阳市老专家何进中和老科协的有关同志,坐上面包车,驱车20多公里,一路颠簸来到西岭镇桐江村新品种葡萄园。详细告诉他防治方法后,又顺路到双安村的梨园指导保花保果和果园管理事项。回到家已是下午5点多,第二天就病倒了。
赵中福不图回报,上门服务不收一分钱,每年下乡200多天,花掉的通信费、交通费在3000元以上,全部自理。有的山村离城区十几公里,不通汽车,就租摩托车过去。有人劝她:“您这么大年纪,坐个电驴子颠簸这么远,日晒雨淋不说,还得自己掏钱,要是摔一跤怎么办?”赵中福却说:“我有固定工资,吃穿不愁,农民致富不容易,我怎么忍心拒绝他们呢?”
她白发筑梦终不悔,只为给果农加点甜
2001年9月,赵中福担任常宁市老科协会长,更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培养科技示范户,编织农民致富网上,与果农民结下深厚的感情。
退休前,长沙的兄妹为她在长沙买了房子,想要她回老家安享晚年。然而看到农民们一双双渴求致富的眼睛,想到自己学到的技术还有不少没传授完,她谢绝了兄妹的好意。
“要结出最甜的果,就要付出最多的努力”,跟果树打交道的60年来,赵中福一直在为水果“寻甜”,为百姓“寻甜”。“阳光玫瑰”葡萄品质优、颗粒大、味道好,有茉莉花的香味,有“葡萄之王”的美誉,价格比一般的葡萄要贵好几倍。但引进后发现保花保果相当困难,容易脱粒,农民收入甚微,很多农民准备换种。2012年,赵中福从浙江农科院引进“大果宝”和“奇宝”解决了技术瓶颈问题,使亩产较之以前增加了2倍以上,为农民年增收70余万元,葡萄远销省、市各地。
新河镇五星村大塘木组唐胜云家的脐橙园2008年遇到冰灾后,直到2011年还未挂果,接到电话后赵中福多次亲临果园,手把手地作技术指导,使这片原本打算废弃的脐橙园当年挂果并获大丰收,年收入10万余元。类似这样一个电话救活一个猪场,一个电话治好一个果园,一个电话挽回千亩稻田的故事数见不鲜。
今年火龙果收获的季节,一些客商反应种植户李成生家的火龙果不够甜,李成生赶紧打电话请赵中福老人来基地看看。
赵中福现场看后马上给出方案:从两个方面解决,一个就是肥料里面要增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第二个还要删一点果枝。
果农李成生跟赵中福认识已经快15年了,在2009年刚开始种植水果的时候没有经验技术,经人介绍认识了正准备回老家安享晚年的赵中福。赵中福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李成生解决了困难,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找她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赵中福说:“我当时的想法是能够帮一点就帮一点。现在条件好多了,以前下乡我们要坐车,没有车,有时候就搭摩的,现在可是好了,他们都开上了小汽车来接我。再一个从微信里面,马上就发给我看,这是个什么虫,这是个什么病,我就直接从微信里面告诉他。”
这些年她几乎走遍了常宁市的每一个村庄,指导农民培育新品种,在她的帮助下,很多农民靠种水果发家致富。虽然常年跟水果打交道,但由于身体原因,赵中福自己并不能吃甜食。她说,做这份工作的甜,来自看着一个个家庭因为种植果树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心里很高兴,你看昨天那一户,就培养出了3个大学生,你看那很不容易。他又没做什么生意,完全是种地。我很欣慰,如果我们的农户都像他这样,那常宁能不好吗?”
她老而好学精益求精,只为与时俱进
多年来,赵中福一直坚持记笔记的习惯,每次下地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经验记下来,如今,她已经积攒了厚厚的十几本笔记。“对知识要不断地更新,像我学的知识都是60年以前的知识了,这个知识现在不能够满足大家。我向青年人学习,像农民学,知识要更新的。”
尽管有着多年的果木种植经验,无论是外出参观学习,还是她邀请外地专家来常宁授课,她都会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要点记得清清楚楚。即使快80岁了,她还在以惊人的毅力自学电脑,把过往的笔记转化为电子版,让习惯了智能手机的后辈们能学到她摸索出来的宝贵技术。
水果的修剪、清园等技术活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老百姓往往难以领会,赵中福便常常把课堂搬到田间果园现场,把自己钻研来的技术深入浅出地输出给农民朋友。
从“水果少女”到“水果奶奶”,赵中福始终把父老乡亲放在心头,始终保持对果树栽培的热忱,为的是兑现对果农也是对常宁这个第二故乡的承诺,一诺一生,一生一诺,乡村振兴号角声声,风风火火奔忙田野,万亩果园酝酿甘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