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王庆玉的16年奋斗 为村里挣下几百万自己却负债离世(2图)

发布时间:2011-03-06 10:07 | 来源:齐鲁晚报网 2011年03月04日 | 查看:1394次

   辛正村里也修好了柏油马路。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左一为王庆玉

  文/本报记者 王琳片/本报记者 吴凡

  一位31岁便当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年轻干部,一位“当家”16年就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村支书,更是一位为村民挣下几百万自己却一身负债悄然离世的“傻瓜”,他就是王庆玉,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辛正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1月31日(腊月二十八),年仅48岁的他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突然离去和留下的空白,在全村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刻,显得有些刺目。

  落后村来了个小伙当支书

  3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庆玉书记生前所在的辛正村,村子旁边便是前不久刚投入使用的长松社区。宽敞气派的办公楼、一应俱全的休闲活动室、装潢漂亮的幼儿园,人们在享受这一切的同时,没有忘记它的建造者。

  回忆起党支部书记王庆玉,村民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一个朴实的“好”字。但是很少有人能想象到,为了这个“好”字,王庆玉付出了多少努力。

  1995年,还在寒亭区双杨镇党委经委工作的王庆玉放弃了安逸的工作,被派到以“脏、乱、差”出名的辛正村。由于当时村“两委”几乎已经处于瘫痪状态,村里的工作没人主持,村民的事务无人处理,整个村子已经成了一盘散沙。当时只有31岁的王庆玉来到这里后,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也成为当时全经济开发区最年轻的村支书。

  村里当时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收入一分钱也没有,是个名副其实的落后村。

  由于王庆玉为人正直、村民十分支持他,第二年他当选了村主任,从此他的整个心就扑在了村子建设上。由于辛正村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涣散状态,加上村子位于长松路最北头,那时长松路北段还没有开通,所以不仅村子里的交通十分不便,就是村民想出一趟村也得经过好几公里的土路。常年的闭塞令村子几乎“与世隔绝”。

  “外人永远不知道他到底为村子付出了多少”

  一位村里老人说,那时候出门连自行车都骑不了,路上坑坑洼洼的都是起伏不平的土堆。自己印象最深的是1993年的秋天,下过雨之后,自己同村里其他几个村民外出买农药,结果晚上回到家之后上衣褂子上都摔满了泥。“哪像现在,路这么平坦,汽车拖拉机进进出出都方便。”

  “最要紧的是让乡亲们先富起来。”这是王庆玉上任常常念在嘴边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王庆玉带领着村民们从村里的每条小巷着手。由于村里实在太穷没有一点集体经济,所以凡事只能自己亲力亲为,费用能省则省。1998年,王庆玉带领村民通过集资、出义务工的办法,修建了连接村庄东西生产路的村中心柏油街。2003年,他又带领大家硬化了村内道路2000余米,建成“户户通”的柏油路。

  终于,政府要修长松路了,可是面对这件能够发展经济的大好事,很多村民并不能理解。由于清源街横穿村子,长松路占用部分果园和建筑物,需要有12户人家挪宅配合,村民们怎么都不同意。王庆玉虽然心里很着急,但也理解这些村民的想法,便不耐其烦地一遍遍上门劝说,向大家讲明修路的种种好处。终于一个星期以后,他硬是说服了大家伙,12户人家按时搬迁,拆迁果园和建筑物60亩。

  2008年春天,由于圩河改道,辛正村村民饮用水源遭到污染。王庆玉又领着村里的几个干部两日“奋战”,白天到自来水公司谈业务,晚上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征求意见,做工作。在王庆玉的努力下,村民们每户出100元,村集体配套350元,为村民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从规划引水线路、开挖地沟、到铺设管线,王庆玉42天一直摸爬滚打在工地上。

  在长松社区里,记者见到了与王庆玉并肩工作了15年的老同事徐利,他是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好朋友去世后,他一直代理书记工作。提到王庆玉,徐书记不觉深深叹了一口气:“外人永远不知道他到底为村子付出了多少。”眼下,全村1100多口人,村里集体收入从当初的“零”增到80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也到了9000多元。

  妻女多次让辞官

  眼下所处的长松社区,便是王庆玉生前最后一份心血。2008年底,王庆玉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当时家里人都吓坏了,妻子和两个女儿软硬皆施逼他辞去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安心在家养病,可是却被他一次次拒绝了。2009年,街道上要建长松社区,王庆玉听后“兴奋”极了,又是一次为村里谋福利的好机会。投标、中标、施工、监工到最后的社区最后投入使用他一刻也没“缺席”,明知自己身患绝症却依旧不下“火线”。

  由于过度操劳,2009年11月,王庆玉的病情恶化了。家人将他送入人民医院治疗时,即使躺在床上,他也从来是手机不离手,生怕村里有事联系不上他,会耽误工程的进度。住院不到三天,王庆玉竟然要求出院。他的妻子彻底恼怒了,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两个女儿考虑。

  王庆玉轻松地安慰妻子;“要是老觉得自己有病,病会更严重;不拿病当病,病反而会轻”。最终拗不过王庆玉,妻子带他出了院,并“约法三章”,他一定要适度休息,不能像以前一样拼命了。

  “他哪是安慰人,根本是骗他老婆。”徐书记说,私下里王庆玉也和他说到过自己的病情,口气里没有轻松只有沉重。王庆玉向他诉过苦:谁不害怕死,谁拿生命不当回事,可是社区还没建好,不能让投入的400万元打了水漂,不能做对不起村民的事。

  “想贪一点、沾一点、混日子、开小差,就趁早走开”

  眼下,社区已经正常投入使用,王庆玉却看不到了。长松社区不仅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好场所,也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多项便民服务项目。更重要的是,辛正村每年因为它可实现租金收益40余万元,当初王庆玉投入的400万元不到十年就能收回,它成了村集体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要为百姓着想,如果谁想在这里贪一点、沾一点、混日子、开小差,你就趁早走开。”这是王庆玉生前最爱跟村委班子成员说的一句话,而他更是这样要求自己。

  经济开发区北城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丽君说,身患绝症的王庆玉不仅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反而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默默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更加废寝忘食地工作。就在他病逝的前一天,党工委、管委会和北城街道的领导以及村委班子成员去看望他,他仍然没有透露自己的病情,而是信誓旦旦地谈论着村里的规划,并表态要让党工委、管委会放心,让街道党委放心。可是谁也没想到,王庆玉“欺骗”了他们,就在第二天,他便离开了人世。

  “他去世的头一天,还一再嘱咐我,照顾好老党员和困难村民。”徐利书记说,当时王庆玉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总说不要常来看他。以往年前,王庆玉都要到老党员和困难户家里走一遭,眼下自己身体不允许了,便一再叮嘱同事,走访的事情不能落下。

  全家负债十多万元

  村民都说,王书记是个可交的人,遇到困难找他,准没错。

  记者来到74岁的村民王德山家,他是当初修建长松路时搬迁的村民之一。他告诉记者,有一年秋天夜间下起了大雨,他所住的周转房因为屋顶漏水,家里成了“水帘洞”,第二天早上,家中的积水已经近20公分深。家里只有老两口,无法清除积水,老人马上来到村支书家反映自己的情况。王庆玉听后二话没说,叫了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一起来到老人家,为老人清除了积水。走出老人的家,王庆玉并没有离去,而是到周围村民家调查是否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得知这一带房屋修建都有漏洞后,王庆玉向街道申请了一批资金,又从村里拿出了一部分款项,为这些村民重新修葺了房屋屋顶,铺上油毡布,漏雨的情况从此再没发生过。

  王德山老人说着说着有些激动,印象中王庆玉书记经常穿着那一身灰色的外套,多少年了也舍不得扔。可他虽然对自己“抠门”,却对村民好得很。自从村里富起来,每年老人节,王庆玉就会挨家挨户为村里的老人送上“过节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300元,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400元,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500元。另外,每年春节,每位村民都能领到一罐液化气,老人说,4、5口人的一家子,一年下来根本不用自己再买气。

  王庆玉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正在上大学,小女儿还在上初中,却不得不接受没了父亲这个残忍的事实。而他的妻子李凤云每当谈起丈夫,更是声泪俱下。王庆玉去世前住院的两个月,都是李凤云在照顾他,不论白天、晚上始终不离丈夫身边。可是她的细心照料还是没能挽回丈夫的生命。

  而眼下,李凤云除了要想办法挣钱撑起这个家外,更重要的是,该如何还前亲友的10多万元债务。王庆玉住院期间,花费了50多万元的医药费,可是全家人即使拿出所有的积蓄,也无法负担这笔高额的费用。无奈之下,王庆玉硬着头皮向周围的朋友、亲人借来了10多万元外债,却从未向组织开过一次口,更没有私自动用过村里一分钱。

  “现在李凤云在长松社区的幼儿园里为孩子们做饭,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王丽君主任说,王庆玉生前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里,所以妻子李凤云便没有外出工作,一心一意料理家中的琐事、照顾女儿。可是王庆玉去世后家里就像倒了支柱,丝毫没了经济来源,三人的生活费、女儿的学费都成了大问题。考虑到她们娘仨的困难处境,街道上给李凤云暂时安排了这样一份工作,可这无论如何也填补不了10多万债务这个大缺口。

  十五载的村官生涯,王庆玉走得辛苦、走得踏实,而他身后留下的是平坦的大道、林立的厂房、漂亮的社区服务中心、文明的村风,还有大家对他的敬佩和感激。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