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7 11: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1月8日 | 查看:207次
人物故事:
蒲丽蓉,女,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油管理站粮油保管员。26年间,她守护的粮食达到6600万斤,她经手的粮食均为高质量的好粮,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账实相符,未曾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曾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好人”等荣誉。
一个人的坚守:“找不到中途放弃的理由”
1997年,刚从通江粮校毕业的蒲丽蓉,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通江县铁佛片区的一位粮食保管员。随着时间的流逝,粮站工作再也不是“香饽饽”,上百名粮库职工,到了2010年,只剩下30多人。2013年,麻石库点就仅剩蒲丽蓉一个人。每有新粮入库或粮食出库,库点里人声鼎沸,热闹过后,偌大的粮库复归宁静,只有一位个子瘦小的女人终日在6座仓房之间奔忙。蒲丽蓉终年围着粮仓打转,而昔日的同学、同事纷纷改行,大都有了比她高很多的收入。逢年过节,有同事返乡,看到她的工作与生活状态都觉得不可理解。
但对于粮食、粮库保管员工作的价值,蒲丽蓉有自己的理解。因幼时家贫,蒲丽蓉刚满2岁就被抱养出去,养父母是农民,她7、8岁就下地帮忙干农活,自小体验了稼穑之艰。为能吃上饱饭,蒲丽蓉决定考粮校。当她第一次走进仓房,看到金灿灿的稻谷直达仓顶,浓浓的稻香扑鼻而来,她当即意识到,这辈子和粮食的关系就像秤杆与秤砣,再也无法分开。
在跑马粮管所工作期间,蒲丽蓉的丈夫还未找到工作,全家仅靠她每月400元的工资维持生活。她在工作之余,通过制作煤球、种植香菇赚点生活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最困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我还有什么理由半途放弃呢?”蒲丽蓉说。她始终在仓储设施简陋,工资待遇微薄的情况下,践行着粮食人“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的崇高使命。
仓房里的故事:不让一粒粮食受到伤害
换上工作服,爬上那架5米高的梯子,躬身钻进硕大的粮仓,抹屋梁、拈杂质、清蛛网、扫墙面……这是蒲丽蓉每天工作的标准流程。
在蒲丽蓉眼里,粮食就像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但它们哪有一点儿不舒服都会表现出来。这就要求保管员与医生一样,练就“望闻问切”的本事,随手抓一把粮食,观色泽,手指摁一摁,鼻子闻一闻,嘴里尝一尝,判断是否有发热、潮湿、虫害等异常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勤开窗、勤通风,挖沟扒塘,松动粮面,及时降温除湿。
每年雨季,是对仓房最大的考验。尽管例行维修时已对所有渗漏点进行了处理,但蒲丽蓉依旧放心不下,好多个雨夜,她都条件反射地起床,拿着薄膜、麻袋、水盆,扛着木梯,逐个检查仓库的门窗、屋顶和墙面。2016年7月的一天深夜,当她巡查到最后一个仓房时,发现有几处渗漏痕迹,当即便用塑料薄膜压盖粮面,一有积水便立即清理,雨下了一夜,她在现场守到天明。同年8月24日,蒲丽蓉在巡查中发现1-1号仓左后墙有雨水浸湿痕迹,揭开薄膜后,她看到有一部分稻谷被浸湿。蒲丽蓉心急如焚,一铲一铲地掀开粮食,甚至用双手刨,挖到近4米深的粮堆底部,浸湿的稻谷共装了68袋。她不顾双手磨破皮的疼痛,扛着粮食,面向墙壁,踩上5米多高的木梯。她一手紧抓肩上的口袋,一手紧抓住梯架,一步一步小心往下退。每一趟需要4-5分钟,她足足忙了5个多小时。粮食晒干后,她又一袋一袋地扛回仓里去。
因劳累过度,蒲丽蓉连续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体重骤降,但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没有一粒粮食受损。
靠着一双手:比肩现代粮仓管理水平
“手摸无灰,口吹无尘,粮面平如镜,粮道直如尺”,这是现代化粮库的管理标准。
近几年,蒲丽蓉也参观过省内一些现代化粮库。因为安装了空调系统,粮库内常年保持标准温度,这让她羡慕不已。
作为一座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库点,麻石粮库除几台风机之外,并无其他现代化设备。靠着蒲丽蓉并不十分有力但却灵巧的双手,麻石库点的精细化标准,与现代化仓房并无二致,以致省内同行到库点参观之后无不啧啧称奇。仓房对面的一间库房里,存放着蒲丽蓉的“十八般兵器”:各种规格的竹制耙子、巴掌厚度磨得锃亮的刮板、3架长度不等的木梯,它们如今的尺寸、重量、硬度、韧性,都是蒲丽蓉不断改良升级的结果。
从事粮食保管工作26年,她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摸索出一项又一项保粮措施,守护粮食达到6600万斤。她经手的粮食均为高质量好粮,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账实相符,未发生过一起储粮安全事故,她用行动给出了保粮护粮的完美答案。(责任编辑:高晟寒 朱鸿瑜)
来源:四川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