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03 08:40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1年03月01日 11:13 | 查看:1928次
从2月25日离开豫北农村至今,记者耳边还时常响起李文祥老人一遍遍的深情嘱咐:“听党的话,好好工作。”这是李文祥老人对年轻一代的希望,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今年87岁的李文祥,是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人。他的家是一座豫北农村非常普通的小院子,三间平房里,泛黄的墙壁,褪色的水泥地,遇到下雨天屋里经常漏雨。房间里摆设很简单,只有一个长茶几,几把旧椅子,一张床。
记者来到他家时,见到了这位清瘦的老人。他手拄着拐杖,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在厅堂泛黄墙壁上一张发黄的照片里,年轻时的李文祥夫妇幸福甜蜜,李文祥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荣誉勋章。济南战役中荣立二等功,淮海战役特等功,进军福建一等功,渡江战役获荣誉勋章,渡海战役、平潭岛战役战斗模范。眼前的老人是如此平凡,我们很难将一枚枚军功章和他联系在一起。
李文祥1947年入伍,参加过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役,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火的洗礼,塑造了李文祥厚道坚忍、不张扬的性格。
1956年,风华正茂的李文祥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6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返回家乡河南范县务农,先后担任过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
“党号召去哪儿就去哪儿。”在谈到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农”情景时,李文祥情绪依旧高昂。就这样,李文祥带着已经结婚5年的妻子陈宝珍回到了河南老家。
白衣阁乡位于黄河故道,是有名的黄泛区,土地深受盐碱之害,粮食产量不高。对此,身为生产队长的李文祥利用在福建工作期间学到的种稻技术,积极探索,带领群众挖渠引水,并让熟悉插秧的妻子带领全队人进行了稻改。自1967年起,李文祥带领群众修渠引黄河水进行持续四年的稻改。当时小麦亩产只有一两百斤左右。第一年共有50亩地进行稻改,获得丰收,第二年稻改试验田增加到150亩,村里人吃饭难题解决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盖好了新房,然而李文祥直到1983年才盖了属于自己的瓦房。
李文祥的生活一直比较清贫,屋里最值钱的电器就是一台电视机。范县民政部门了解到李文祥家里的情况,就为他家添置了沙发和席梦思床等生活用品,可老李却对民政部门的同志说:“农村住惯了,没有这么娇贵,花这些钱干什么!”
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告诉记者,父亲常教育她,“要实实在在凭自己的能力吃饭,不要麻烦党和政府。”
在回农村的50年间,李文祥从未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过去,执著而又忠诚地履行着自己当初支农的承诺,本本分分地当着农民。无论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从来没有向国家伸过一次手,向组织上提出过一个要求。
有人劝他提些要求,可李文祥却说,“我没啥可提的,都是党的人,没啥亏不亏。”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