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2 20:4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1月8日 | 查看:163次
人物故事:
傅珍芳,女,1959年10月生,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客弄村村民。幼时意外落下终身残疾的她,在一次为困难群体捐助衣物的慈善活动中受到启发,回忆起童年时冬天没有棉鞋穿的痛苦经历,便开始缝制棉鞋免费赠送给老人穿。她一干就是13年,先后缝制过冬棉鞋1万余双,总价值20余万元,制作棉鞋的缝纫机已经换了7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棉鞋阿姨”。傅珍芳曾荣获全国首届“最美敬老志愿者”等荣誉。
回忆起儿时之痛 萌发赠棉鞋之心
十几年前的一次杭州之行,傅珍芳看到了为困难群体衣捐鞋的慈善活动,触动了她内心柔软而疼痛的部分。傅珍芳没上过学,在她的记忆里,童年时冬天没有棉鞋穿的经历让她至今想起都顿感一阵寒意。3岁那年,因为一次意外,傅珍芳从高台上摔下,当时家里条件差,没能及时治疗,从此便落下残疾。冬天,袜子都难有一双,病腿上长满冻疮,痛起来走路都迈不开腿。“我见不得没鞋穿的人,因为我尝过受冻的苦。”傅珍芳说出了做棉鞋的初衷。
从此,傅珍芳便踏上了手工缝制过冬棉鞋的道路。每天的生活是规律又单调的,早晨6点起床,洗漱、烧早饭,之后便坐到“棉鞋摊”前开始工作,有时甚至要忙到晚上11点多。这一干就是13年,衢州市几十家敬老院的孤残老人和邻近村庄7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都穿过她一针一线缝制的棉鞋。
平常省吃俭用 却投入了所有的养老钱
傅珍芳家中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八仙桌,一台缝纫机,然后就是一堆堆的布料与棉鞋。为了节省5毛钱一双的成本,傅珍芳要到十几公里外的集镇上或者县城里进货。一次,她乘坐小姐妹的电动车去进货,电动车摔到路边沟里,傅珍芳伤了4根肋骨,需要住院,但为了省钱,傅珍芳执意回家养伤,儿子和老伴站在诊室门口,一把把地抹眼泪。
起初傅珍芳买棉鞋材料主要用的是子女给他的钱,后来儿子生意不景气、家里开销也大了,给她的零花钱就没那么多了。而棉鞋的样式在傅珍芳的不断摸索下有了改进,从最早的毛线鞋到海绵夹层,再到如今的丝棉夹层,每双成本贵了几元,但丝棉保暖效果更好。傅珍芳便拿出了多年来零零碎碎攒下的积蓄补贴到做棉鞋上。13年来,傅珍芳缝制了过冬棉鞋1万余双,材料成本达到了20余万元,几千元的缝纫机已经换了7台,而这几乎花光了子女给她和丈夫的养老钱,但傅珍芳从未后悔过。
由于常年低头做鞋,她有很严重的颈椎病,颈部红肿,并已压迫到神经,稍一抬头就会头晕、眼花。子女们把她拉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脖子后面鼓包需要动手术,傅珍芳一口回绝了:“不行,住院开刀要花费那么多钱,舍不得!而且一开刀,起码一年不能做棉鞋了。”
严重的颈椎病让傅珍芳经常痛得抬不起头,家人劝她不要再做棉鞋了,可傅珍芳怎么也不答应,仿佛做棉鞋已经成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随着“棉鞋阿姨”的名头越来越大,周边省份的公益组织也慕名来“求鞋”,她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更多的老人需要她继续做下去。前几年,她也组建了一支客弄村爱心小队,教授队员棉鞋制作工艺,并为附近老人提供修理电器、免费理发等服务,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爱心传递下去。“棉鞋阿姨”傅珍芳说,即使成了“棉鞋奶奶”,她也会继续做下去。(责任编辑:高晟寒 凌晨)
来源:浙江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