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荣事迹:用精湛业务能力“为死者言”的白衣侦探(图)

发布时间:2023-09-27 17:16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3年9月 | 查看:737次

简介:刘晓荣,男,1989年8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事警察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晓荣坚守勘验一线,先后处置水中腐败尸体400余具,解剖80余具。他心系业务、刻苦钻研,牵头打造全省第一个智能化硅藻实验室,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医学法规权威期刊《国际法庭科学》发表论文。

刘晓荣,男,汉族,1989年8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医学专业,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事警察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市局嘉奖3次,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石城警星”,被评定为2021年度“南京最美警察”提名奖,2022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人民警察。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秉承“为了百分之一的命案可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的理念,无论白天黑夜,始终坚守在勘验一线,先后处置水中腐败尸体400余具,解剖80余具。他是在法医事业中淬火的“勇者”,让漂泊灵魂回家的“摄影师”,游弋于微观世界的“捕手”。他行走在生与死的边缘,代替无法说话的亡魂发声,用手中的相机为漂泊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他心系业务刻苦钻研,打造全省第一个智能化硅藻实验室,在医学法规权威期刊《国际法庭科学》发表论文“长江硅藻的条形码研究:基于形态学观察和18SrDNA的多态性分析”,是“为死者言”的白衣侦探。

767天执着坚守,让“漂泊的灵魂”安然回家

“落叶要归根,漂泊的灵魂也要回家。多一份努力,多一滴汗水,我只想让每个找不到回家路的灵魂能够安然回家”。“找到了,找到了”,2017年11月的一天下午,殡仪馆骨灰盒存放处,刘晓荣手捧着一个骨灰盒,开心得像个孩子,他捧着手中的骨灰盒郑重地交给家属,“终于找到了,你们带他回家吧”。让时光回到2015年4月,长江南京段水域发现一具未知名尸体,经多方努力未能查明尸源身份,但刘晓荣始终不放弃、不抛弃,一直努力查找死者身份。历经767天的执着坚守,直到2017年11月才找到死者家属,此时尸体按照规定已经火化,而存放在殡仪馆的骨灰盒也已经超过一年期限,能否找到存在不确定性。面对家属泪眼汪汪地那一句“人死了,可不能连灰都没了,他可咋回家啊?”,刘晓荣暗暗下了决心“穷尽一切努力,尽最大可能去找”,他一头扎进殡仪馆骨灰存放室,在上千个骨灰盒中一个一个翻找……整整两天,终于找到了。在这一刻,刘晓荣更加深刻理解“水上法医的价值,并不只是为侦查破案提供技术手段,更是让那些‘漂泊的灵魂安然回家’”。

抽丝剥茧,细致入微的检验让事实真相还原

在现场勘验中,刘晓荣以严谨细致的职业操守,聚焦点滴细微,追溯时光留痕、还原事实真相。2022年1月,外秦淮河发现一具女性尸体,刘晓荣第一时间前往现场,经过初步检验,推断死者死亡时间就在几个小时之内,符合溺亡特征,且与报警人“几小时之前见到一女子跳入河中”的表述基本吻合。就在他准备松口气的时候,死者双侧眼部几条竖形的淡红色痕迹重新让他警觉了起来,是油彩,还是损伤?如果是损伤,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带着重重谜团,刘晓荣对死者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检验,但是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双侧眼部竖条状红色印痕”的形成过程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苦苦思索、久久寻觅。数日后,刘晓荣突然想到一个多数法医都会忽视的问题“水中尸体的有些体表损伤,在刚出水的时候,由于皮肤饱含水分,导致表面的损伤无法明显现,当遗体冰冻一段时间皮肤干燥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他立刻和同事一道前往殡仪馆再次对遗体进行检验。果然,死者原本双侧眼部较为平整的红色痕迹在皮肤干燥后变得凹凸不平,且表面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的条状表皮剥脱,与指甲抓划的特征完全吻合,而且竖条状抓痕的上部损伤相对较重,下部损伤相对较轻,应该是由上至下抓划形成的。结合眼部两侧抓痕较为对称,且死者双手部分指甲前端有缺损,综合分析死者双侧眼部抓伤符合自身抓划形成。至此,谜团解开,死者死因和眼部损伤都得以明确,在刘晓荣的耐心解释下,消除了死者家属的疑虑,与死者男友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创新理念,突破技术瓶颈打造新时代法医

水中尸体除了死因和身份难以查明外,落水地点的推断更是难上加难。而硅藻检验技术是目前法医学中鉴别生前入水和死后抛尸的重要方法,在落水地点的推断中亦能发挥重要作用。面对这一全新课题,刘晓荣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牵头成立攻关小组,与南医大法医系开展科研合作,采集不同季节长江南京段不同地点水样,计算各采集点水样硅藻的种类构成比,构建长江南京段的硅藻图谱,打造出全省第一个硅藻实验室。

新型硅藻检验室建成后,虽硅藻检验的精确性得到极大提升,但检验效率却较为低下。为此,刘晓荣多次与电镜公司的工程师交流研讨,历时一年多共同研发一套专门为硅藻检验量身定制的扫描系统,将一份样本的自动扫描时间由原来的7天减少至半天,大大提升了检验效率。但是扫描完成后的硅藻识别仍旧需要依靠人工来进行,费时费力且难以避免误差。刘晓荣又思考琢磨“如果能够实现对扫描图像的自动识别检测,也许可以打破目前的瓶颈”。说干就干,在前期大量实验数据积累的基础之上,他与软件公司共同设计研发一款硅藻自动检测系统,用于在大批量的照片中快速识别硅藻。该软件系统能将一个样本(约6200张照片)的观察识别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且硅藻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彻底解决了新型硅藻检验方法快速运用的难题。

2019年2月,刘晓荣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法庭科学》发表论文“长江硅藻的条形码研究:基于形态学观察和18SrDNA的多态性分析”(法医类SCI期刊4区,影响因子2.2,语言为英语、法语,在医学法规同类期刊中世界排名第五),引起业内同行广泛关注;2020年9月,硅藻电镜图像AI自动检测系统成功申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发明专利正在审核之中;刘晓荣撰写的论文《基于YOLOv3的硅藻电子显微镜图像识别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在2022年第一期的《法医学杂志》刊发;2022年5月,刘晓荣以“硅藻电镜图像AI自动检测系统”为参赛项目,在第二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公关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同年8月该硅藻自动识别系统成功入选公安部2022年度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推广项目,是江苏省入选的三个项目之一,也是南京市公安局唯一入选的项目。

作为水警法医团队中的一员,刘晓荣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忠诚履职、砥砺前行,不断挑战新课题、不断突破自身极限,在法医事业中持续贡献着公安青年力量,以刑事技术能力的提升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