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8 11:21 | 来源:天津文明网 2023/08/31 | 查看:336次
悉心照料亲人 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
马瑞平,女,61岁,群众,河北区铁东路街道曙光路社区居民。马瑞平悉心照顾97岁老父亲和一辈子未结婚的94岁行动不便的台湾伯伯,她为家庭付出一切,不辞辛苦,不仅要负责一日三餐,还要负责为老人奔波各大医院取药。马瑞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践行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人们对孝的含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河北区曙光路社区中,有一位居民对孝有着深刻理解,那便是马瑞平。
万里返乡路 两岸续前缘
马瑞平的伯伯长期居住在台湾,无儿无女,一辈子未结婚的伯伯一直独自一人居住,随着年岁的不断增长,思念亲人、故乡之情越来越浓。自1978年起,思乡情切的伯伯每年都会回到大陆探亲,马瑞平便一同陪伴伯伯到老家河北辛集、北京以及上海探望亲友,这一陪伴便是三十年有余,随着伯伯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想回到大陆,回到家乡的怀抱,于是在2009年时,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马瑞平,虽然知道这条归乡路很艰难,但是马瑞平考虑到老人思念故土的情怀,为了完成伯伯这个心愿,同时在精神上给予老人支持,马瑞平便积极帮他协调联系办理伯伯返回大陆的相关手续,经过了八年的努力,通过马瑞平的不断奔波,找到市台办、天津市公安局、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等多部门,终于,在2009年伯伯顺利落户,也是天津市首个为台胞办理户口的成功案例。马瑞平说老人终于有了家乡的户口,自己以及伯伯的心里头都由衷地开心、高兴。
吃苦不足畏 静侍晚桑榆
户口落实后,伯伯便回到故乡天津和马瑞平家一同生活,生活起居也是都由马瑞平一家照料。由于伯伯为台胞且常年独居,刚回到大陆的他有许多生活习惯都与马瑞平家不同,但她并没有怨言,努力平衡双方的生活习惯,为家庭的和睦付出努力,伯伯平日生活起居、看病、吃药的所有费用,都由马瑞平一家承担。
随着伯伯年岁的增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住院治疗需要花费巨额的医药费和住院费,再次增加了马瑞平一家的负担。就在伯伯住院期间,祸不单行,马瑞平的父亲也生病需要照顾,马瑞平犯了难,到底要照顾谁?一边是自己的父亲,一边是自己的伯伯,但她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主心骨,不能乱,她强忍泪水妥善安排,经过一番挣扎之后,也由于并无其他人可以去照顾伯伯,马瑞平决定自己去照顾伯伯,她及时给自己的姐姐打电话,让姐姐过来先照顾父亲,她便与丈夫一同辞去工作,在全身心投入到照顾伯伯的同时,每日抽出零碎时间去打工赚钱,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马瑞平的伯伯顺利出院,把伯伯送到家,安顿好之后,直接赶到了父亲的家里,看到父亲卧病在床的那一刹那,她的眼眶湿润了,也下定决心踏踏实实照顾自己的父亲。
出院后的伯伯已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由人照顾,马瑞平说:即使再苦再累,也要照顾好自己的伯伯。她便义无反顾的承担起照顾伯伯的职责,在马瑞平的影响带动下,她的丈夫和女儿也肩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这个职责。2022年12月伯伯还是因年岁太大而安详离世。虽然这时伯伯已经是耄耋之年,但马瑞平一家还是很自责,认为自己可以把伯伯照顾的更好,正是体现了那句话“莫让子欲养时亲不待。”
常年的奔波劳碌,马瑞平鬓角的白发也是悄悄爬满了头,一家人也是为照顾老人们付出了太多,马瑞平说:长辈在我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望,总是给我们创造最好的条件,在人生的路上赋予了我们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么只有尽到赡养义务才能报答他们。
推荐单位:河北区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