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事迹:带着儿孙坚守无名烈士墓76年的耄耋老人(2图)

发布时间:2023-09-07 16:11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3年6月 | 查看:323次

姓名:张玉荣

事迹:带着儿孙坚守无名烈士墓76年的耄耋老人

简介:张玉荣,男,1946年6月生,盐城市亭湖区大洋街道大洋村村民。在1947年冬天发生的盐南阻击战中,两名新四军战士不幸牺牲,遗骨被埋在张家自留地里。从1949年开始,3岁的张玉荣便跟随父亲每年为这2名烈士扫墓祭奠。2008年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亲遗志,带着儿孙继续为烈士守墓。2021年底,两位无名烈士遗骸迁到福禄园公墓烈士陵园内,他承诺将带着儿孙们,把两位烈士当作亲人,世代守护下去。

张玉荣,男,1946年6月生,盐城市亭湖区大洋街道大洋村村民。在1947年冬盐南阻击战中,两位新四军战士不幸牺牲,遗骨被埋在张家自留地里。为了缅怀先烈,从1949年开始,张玉荣父亲带着一家老小自愿为无名烈士守墓。2008年父亲去世后,他坚守红色诺言,带领儿孙继续为烈士守墓,书写了四代人74年践信守诺的感人故事,被中江网、盐阜大众报等省市媒体报道。2022年三季度,张玉荣被评为“盐城好人”。

风雨不忘 历史犹记在心

在亭湖区大洋街道大洋村十一组的一片普通墓地上,曾经静静树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新四军烈士之墓”7个红彤彤的大字,犹如跳动的红色火焰,向来往的人们低声讲述着那段红色岁月。

张玉荣说,原先新四军烈士墓不在这里,在盐城市区东北片小洋河河畔。自己家当时就住在离河畔百米开外的地方,河畔有几亩自家田地,其中就安息着两位无名烈士。据村里老人讲,当时有村民在河中行船,听到芦苇荡里有呻吟声,走近一看,是两位新四军战士,已经奄奄一息,当时又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最后不幸牺牲了。

为了不让烈士英魂孤单,从1949年开始,张玉荣的父亲每年都要带着一家老小到小洋河河畔为无名烈士扫墓。2000年烈士墓所在田地被征用,张玉荣父子便将烈士墓搬迁到大洋村公墓自家祖坟旁,为烈士墓树碑,2003年又花数千元重筑烈士墓。2008年,他的父亲临终前,一再叮嘱:“不管什么时候,祭奠烈士都不要忘。我们的好日子就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他始终牢记着父母的临终嘱托,带着家人和子孙默默守护,让红色的种子薪火相传。

接力寻找 考证烈士姓名

张玉荣听村里老人们说,两位烈士好像一位叫邹坤(音),另一位叫袁德胜(音),但名字具体怎么写却无人知道。当年其实牺牲了很多烈士,烈士们牺牲后,村民们自发组织,把门板、水车上的槽板取下来制作棺材,将烈士们入土安葬,并在墓前竖着木质的牌子,写上名字。随着时间流逝,一些烈士家人将墓迁走了,只剩下这两位烈士没有人来迁。风吹日晒,烈士墓前木质的牌子也破损了,名字也就无从知晓。

为了寻找烈士姓名,张玉荣不断跟村里的老人和市里相关部门进行咨询,后来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等人还专门赶到大洋村开展调查。结合相关史料,专家判断,两位烈士应该牺牲在1947年盐南阻击战中,隶属于当时的新四军一师,部队官兵以苏中等地人员居多。战后不少烈士被家人迁走,而这两位烈士没有迁,结合村里老人的描述,两位烈士有可能不是盐城本地人,而是湖南人。

四代传承 守护无名烈士

从张玉荣的父亲开始,到他和哥哥张德荣,再到他的儿子、侄子和孙子,张家已是四代人守护这座新四军烈士墓。为了让人们知道烈士墓的准确位置,曾经做过老师的张玉荣特地在墓地周边的围墙上用鲜红的油漆做了标注。

2021年12月2日,张玉荣携家人10余口在当地民政部门陪同下,将两位无名烈士遗骸迁到福禄园公墓烈士陵园内。2023年1月20日大寒节气,76岁的张玉荣带着侄子张其、孙子张照芃按当地民俗,来到这里祭拜烈士。以前,张玉荣每年都会用朱红色的油漆将墓碑上的字描一描,如今他把这项光荣的使命交给正在读研的孙子张照芃做,目的是让孩子记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缅怀先辈艰辛,赓续红色基因。张玉荣说,“我们早已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我当老师时,还经常带着学生们来扫墓。”

对于张家四代人共同守护烈士墓,村民都纷纷表示钦佩。亭湖区大洋街道大洋村党委副书记杨燕表示:“张玉荣作为一名普通村民,一名共产党员,四代传承守护烈士墓,体现了对烈士的尊重和缅怀。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