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2 11:03 | 来源:九江新闻网 2010-06-03 07:56:46 | 查看:2047次
幕阜骄子
——记我市优秀学子、“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徐钢
市委书记钟利贵批示: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九江籍学子徐钢同学把自立自强作为立身之本,在克服困难中奋发进取;把服务社会作为责任担当,在奉献爱心中实现价值;把不辱使命作为人生追求,在勤学苦练中提高素质。徐钢同学是新时期我市涌现出的又一先进典型,是当代九江青年的优秀代表。全市广大青年要向徐钢同学学习,发扬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推进九江赶超发展、创造九江美好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修水一中学生向徐钢献花。(余昌清 黄一魏 摄)
修水县程坊库区的竹垅渡口附近,几艘船搁浅岸边,数栋建筑组成的“集镇”人烟稀少,安静得似乎时间都是静止的。四周层峦叠障,湖水如镜,徜徉在这有着“小桂林”美誉的一方山水中,总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对城里的人来说,这里是一处难得的风景,但常居此处,不得不面对交通不便、物产匮乏的艰难环境。1987年,徐钢便出生于这大山之中的修水县原程坊乡黄源村。
2006年,徐钢走出幕阜群山,求学华东交通大学,以“自强、感恩、奉献”6个字,书写当代青年的大爱人生。出生在贫困家庭,但从不怨天尤人,他总是说:
“我是农村来的,我不怕吃苦”
阔别家乡多年,5月26日,徐钢再次回到自己的出生之地。站在船头,徐刚不禁思绪万千,指着一处远山说:“我的家还在山的那边,小时候每次上学,都要坐船的,要是碰到下大雨的时候,就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徐钢很小的时候,看着父母为生活而终日劳作、含辛茹苦,小徐钢总是帮着父母做些家务。“‘钢伢’小时候就特别勤快,大人都很喜欢他,放学回家,就能看到他在家里扫地、烧火做饭什么的,总不愿闲着。”邻居熊水彬说。
在大山里居住,除了砍柴、打鱼,几乎没有别的生计可以赚钱,一日三餐多以红薯为主食,生活十分艰难。徐钢稍大的时候,就一个人上山砍柴卖,以贴补家用。有一次,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一家人迟迟不见徐钢回家。一直到了下午1点左右,瘦弱的小徐钢拖着一大捆柴回到家中,手臂和脸上被荆棘划破多处,血迹斑斑。母亲郭桂秀看到徐钢这样一副模样,心痛不已,暗暗流下了眼泪。
小小年纪的徐钢长时间在山上砍柴、爬行,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和许多山民一样,徐钢的双腿有轻微的“外罗圈”。直至大学上军政课时,徐钢的双腿还有这样的毛病,他只好找来两块夹板,在腿上一绑就是半个月,“罗圈腿”不见了。集训结束时,13门军政课目都是“优秀”。
修水有句俗语:“芒针刺人,出世刺人。”意思是说,在人很小的时候,就会表露他一生的品性。小时候的徐钢就有助人为乐的习惯,邻居秀英叔婆每次见到徐钢的母亲就会一个劲地夸奖:“你真是生了个好崽哩(修水方言,男孩),帮我挑水、摘菜,老是做好事。”后来,徐钢上大学的时候,年事已高的秀英叔婆特意给徐钢送来20元钱,对徐钢说:“这钱给你在路上买水喝,在学校一定要安心读书。”
屋漏偏逢连夜雨。刚上高中那年,徐钢的父亲外出打工被车撞伤,右脚终身残疾。由于肇事司机逃逸,给父亲看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高中期间,徐钢只能靠在学校食堂洗盘子、砍柴卖柴解决学费和伙食费。2006年8月,徐钢以高出录取线28分的成绩考入华东交通大学。
很多人都问徐钢,是什么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在困境中能够做到不悲观、不放弃。他说,因为他一直坚信:
“阴霾之后必定是太阳”
录取华东交通大学的喜讯传来,不幸也同时降临——徐钢的母亲又遭遇车祸。母亲的治疗费用使原本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父亲干不了重活,母亲脊椎受伤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家境如此困难,徐钢一度产生放弃读大学的念头。得知徐钢的实际困难,学校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缓交学费,正常入学 。
大学期间,徐钢通过发传单、推销电话卡等方式,不仅解决了生活费用,还能补贴家用。盛夏酷暑,顶着烈日,扛2桶数十斤重的桶装水,送上五六层楼,每次只能挣五毛钱。徐钢有时一天要爬20多趟楼梯,全身都会汗湿,自己却舍不得买一瓶矿泉水喝。“徐钢知道我身体不好,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给我寄一两百元钱,让我买点营养品。别人家的孩子每个月都有数百上千的生活费,徐钢反倒给家里寄钱,每每想到这些,我心里就十分难过。”说到动情处,母亲郭桂秀热泪盈眶。
2006年12月,华东交通大学开展评定助学金活动,助学金金额最高5000元。徐钢是班上最符合申请助学金资格的人选之一。别人递交了申请,徐钢却迟迟没有动静。辅导员劝徐钢递交申请,他却说:“我勤工俭学的钱够用了,还是把名额留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学吧。”之后,徐钢连续3年推让助学金。
徐钢的父亲徐良华介绍说,他一家共有5名军人,徐钢的大伯还是抗美援越的战士。也许是受修水“秋收起义”革命传统的滋养,加上长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徐钢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2006年下半年,华东交大在普通生中补录国防生,徐钢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最终如愿。“全校就一个指标,我每隔一天就往选培办跑,也许是我这种执着的做法打动了老师。”徐钢说。
徐钢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坚持勤工俭学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学习。大学4年,在学好规定的军政课程以外,徐钢还通读了《孙子兵法》、《基层干部带兵艺术》和《士兵心理指南》等军事书籍,写下6本、1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文化专业课全部在良好以上,13门军政训练课目考核成绩全优。
在校期间,徐钢先后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志愿者协会实践部部长,专业班级团支部书记,红色青年协会副会长,模拟连班长、指导员、副营长等职务,获评二等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新东方励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茅以升铁道希望之星”、南京军区“优秀国防生”、“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2009年底,代表南京军区参加了全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国防生主题演讲比赛,并获优胜奖。
家境十分贫困,却在大学期间连续3年推让助学金,还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他人,有人觉得他傻。徐钢却不以为然,他在心底默默承诺:
“人民给我一份情,我还社会一生爱”
“每年毕业生离校时,有的同学就把衣服、鞋子、书本等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弃在宿舍或扔在校园里,既浪费又破坏环境,而有些贫困山区的孩子过年都穿不上好衣裳。”徐钢坦言,经历贫苦才更懂得生活的艰难。他意识到应该让这些东西得到有效利用。于是,徐钢专门找到校团委和选培办负责人,提议创办一个“爱心超市”,将这些物品收集起来,捐赠给那些需要的学生。
徐钢的想法得以顺利实施。“爱心超市”正式成立,徐钢便骑着一辆三轮车一个宿舍一个宿舍地收集。刚开始,“爱心超市”的工作并不好开展。“一方面徐钢得去向别人‘化缘’,把那些不要的东西收在一起,而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难以突破心理障碍,又不好意思免费要那些东西,只能囤积在那里。‘超市’内放不下,徐钢只好把东西寄存在好朋友的宿舍里。”艺术学院2006级学生杨杰如是说。
更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人并不理解徐钢的做法。“说我是想赚外快的也有,嘲笑我是收破烂的也有。”徐钢笑着说。徐钢并没有理会这些冷嘲热讽,依旧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假期,徐钢共收集到鞋子500多双,衣服4000多件,被褥100多床。“每次都能看到他提一大堆的衣物、被褥回到宿舍,然后就一件件清洗,确实不容易。”杨杰说。
现在,华东交大的“爱心超市”从一家发展到南北校区各一家,成员也由徐钢一人发展到30多人,捐助对象从贫困学生拓展到农民工、孤寡老人。如今,“爱心超市”已累计收集捐赠物品15000多件,为3700多人送去爱心。
“在成长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我也常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而我觉得每次帮助别人就会有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徐钢的善举远远不止这些。2007年夏天,徐钢得知华东交大子弟学校教师何忠义的女儿小礼佳身患白血病,急需40万元的骨髓移植费用时,倡议大家献爱心并带头将获得的1500元奖学金捐了出来。他组织志愿者到食堂、宿舍、图书馆开展募捐活动,经过7天的“爱心接力”,共为礼佳募集到31万余元。2008年暑假期间,徐钢千里迢迢赶赴四川甘孜藏区支教。30多天的支教生活,徐钢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他自己以方便面为食,并用自己勤工俭学节省下来的钱,为孩子们买了笔、文具盒和课外读本。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领116名志愿者,从校内募捐,到走上南昌街头、走进社区街道募捐,每一次受赠,徐钢都会向捐赠者深深鞠上一躬,有时一天鞠躬上千次,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连续20多天募捐活动,共为灾区募集善款127万元。今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在部队见习的徐钢及时给学校打电话,将刚刚获得的“茅以升教育希望之星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共5000元,全部捐给了玉树灾区。
面对众多荣誉与赞扬,徐钢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情,很平凡,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他的QQ签名这样写道:“大象希声,句号结束,现在重新开始下一段。每天一个足迹,每天一次进步!”徐钢“自强、感恩、奉献”之旅一定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姚星宇)
自强谱写美丽人生
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徐钢出生在修水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是名典型的“特困生”。父母先后遭遇车祸、家境一贫如洗,甚至有时候,家里连上学的路费都没有。徐钢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把自立、自强作为立身之本,把感恩之心化为工作动力,把感恩之情化作奉献的力量。他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勤工俭学,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还补贴家用。用阳光的心态直面苦难,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获得各种奖励的同时,也赢得身边人的尊重和赞誉。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学期间,徐钢连续3年推让助学金,把自己的奖学金捐给他人,为灾区募捐,建立“爱心超市”,到贫困山区支教。身处困境,徐钢却能兼济他人,精神难能可贵。当不少80后、90后一代被贴上“自私”“没有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的标签时,徐钢的大爱情怀和感人事迹,无疑是这些标签无言的反驳。同时,从徐钢的先进事迹中,也让无数80后、90后的年轻人体会到,坚持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常怀感恩之心,定会成就美好的人生。
徐钢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无疑也是所有九江市民的优秀代表。他在拼搏中成就未来,在奉献中创造价值。困难面前,徐钢选择了无畏和坚强;责任面前,徐钢选择了成熟和担当。向徐钢学习,用他“自强、感恩、奉献”的精神书写大写的“人”字,九江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姚星宇)
共青团九江市委号召全市团员青年向徐钢同学学习的倡议书
青年朋友们、同学们:
5月23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主流媒体,分别以《青春因自强而灿烂》《“阳光青年”》《青春在自强奉献中闪光》《“倒霉王”的勇敢青春》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九江籍学子徐钢的典型事迹。徐钢自强自立、奉献爱心的感人故事,不仅在大学生群体中广为传颂,也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他用“自强、感恩、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3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被南京军区表彰为优秀国防生,荣获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十佳青年志愿者”。徐钢同学以阳光心态面对困境,以顽强意志自强自立,以感恩情怀传递大爱,书写大学生活华美篇章,也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更是九江青年的骄傲。
在此,共青团九江市委向全市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向徐钢同学学习,学习他直面困境,奋发自强。1987年,徐钢出生在九江市修水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父母先后遭遇车祸,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梦想,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刻苦读书。2006年,徐钢被华东交通大学录取,在乡亲们的资助下,他带着东拼西凑的800元走出了大山。几年来,他做过家教,卖过电话卡,发过广告单,送过报纸;几年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徐钢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坚信“人生都可能遇到阴霾,阴霾之后必定有阳光”。
向徐钢同学学习,学习他感恩社会,传递爱心。创办“爱心超市”,是徐钢传递爱心的一个缩影。“爱心超市”专门收集一些毕业生离校时留下的衣物,用于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爱心超市”创办之初,仅一个暑假,徐钢便收集到鞋子500多双、衣服4000多件、被褥100多床。现在,华东交大“爱心超市”的工作人员由徐钢一个人发展到30多人,捐助对象从贫困学生拓展到农民工、孤寡老人等群体,先后为3700多人送去温暖,让爱心在大学校园传递,并因此而成为江西省高校学生社团一个知名品牌。
向徐钢同学学习,学习他心有大爱,勇于担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徐钢向学校请求承担组织志愿者为灾区募捐的任务。他带领116名志愿者,共同努力,为灾区募集127万元捐款。今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在部队见习的徐钢又将刚刚获得的“茅以升教育希望之星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全部捐给玉树灾区。徐钢把自立自强作为立身之本,努力在克服困难挫折中创造希望;把感恩组织、服务人民作为责任担当,努力在奉献爱心中实践自身价值;把不辱使命、建功军营作为人生追求,努力在勤学苦练中打牢从军报国的素质基础。
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要以徐钢同学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做起,奋发自强、感恩社会、奉献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九江奋起赶超的进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德国2011-12-10 16:16:19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