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黎明:35年奔波在田间地头

发布时间:2023-07-03 19:28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3-06-30 08:33 | 查看:228次

人物名片

  胡黎明,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为民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荣获“全国优秀基层科协三长”“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人物寄语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与村民打交道,村民碰到技术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

  6月25日凌晨开始,黄山市黄山区仙源镇普降暴雨。当天一早,仙源镇为民服务中心农技干部胡黎明分别给各村农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打电话,详细了解农作物受淹情况。

  当日上午11时左右,仙源镇龙山村蔬菜瓜果基地13个被淹大棚积水逐渐消退。胡黎明驱车赶到后,进入一个种植西瓜的露天大棚查看受淹情况,并作现场指导:“这个大棚要抓紧清沟沥水,做好根腐病等病虫害防治。现在的土壤含水量高、根系弱,吸收营养差,要喷施一些叶面肥。”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与村民打交道,村民碰到技术问题,我就及时帮助解决。”1988年,胡黎明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农技岗位工作,一干就是35年。

  “仙源镇一直是传统的‘菜篮子’基地,我大学学的就是蔬菜专业,所以我把优先帮助村民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1992年,胡黎明调到仙源镇农技站工作,当时全镇蔬菜品种只有七八个,大棚面积不到百亩,产量不到300吨,且以露天种植为主。

  陈明富是仙源镇弦歌村村民,也是20多年前当地第一批种植大棚秋延菜的亲历者。“镇农技站组织我们到和县参观学习,回来后我试种了一个大棚的秋延辣椒。胡黎明经常来地里手把手指导,没想到一季收入有1500多元。”陈明富说。

  这些年来,胡黎明与省农科院园艺所合作,先后引进了莴笋等10多个蔬菜品种以及各类蔬菜的更新升级品种,并推广有机肥替代技术,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价格高。

  如今,仙源镇的蔬菜品种发展到近20个,面积扩大到17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占三分之二,产量4000多吨,菜农亩均净收入增长了10倍。

  仙源镇蔬菜产业数据变化的背后,凝聚着胡黎明的付出和努力。这些年来,他平均每周有三四天时间与村民在一起,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办公室。他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专家指导、大户示范、农民参与的技术推广应用模式。

  工作之余,胡黎明结合基层实践,先后撰写了《黄山地区鸭板芹仿野生栽培技术》《西瓜—辣椒—糯玉米套种连作栽培技术》等1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等期刊上。除了负责全镇种植业技术推广,胡黎明还承担农村政策宣传、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工作。

  目前,仙源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区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占黄山区的四分之一。

  2017年前后,弦歌村村民黄志发流转了村里近百亩稻田,由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一直没能掌握稻种催芽育苗技术,当年就损失了近3000元的稻种。胡黎明得知这一情况后,将黄志发的稻种带回自己家中代为催芽。

  “从泡种、洗种到保温、催芽,一个流程就得三四天。胡黎明连续8年帮忙做好稻种催芽,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黄志发说,他现在已流转了230亩稻田,亩产均超过500公斤。

  “看到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感到自己在基层吃苦受累特别值得。”胡黎明告诉记者,他只是干了分内的活,组织上却给了许多荣誉,唯有不忘初心、踏实工作,为村民继续做好服务,才能回报组织的关爱和群众的支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