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15 19:58 | 来源:天津文明网 2023/02/13 | 查看:348次
坚守工作十余年 测绘科技创新人
梁洪宝,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科技创新部高级工程师。在地震监测一线坚守工作十余年,工作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积极推动了GNSS技术在地壳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主持课题6项(国家级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SCI论文3篇),2019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20年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9),2021年获得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二等奖(1/9),2022年获得天津市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奖。
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显活力
为了解GNSS仪器观测性能和观测环境对数据产品研发的影响,梁洪宝同志每年主动参加约3个月的野外观测工作,野外工作完成后顾不上休息,接着投入到内业的数据处理中。每年收集全国近2000个流动站的观测数据,通过数据整理、质量检查等繁琐的工作准备,利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对多期数据统一解算,研发了不同时段的中国大陆地壳形变场,为地震系统兄弟单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目前已有稳定的 40多家用户,广泛应用于诸多地学研究中,相关成果发表在JGR、GJI、Tectonophysics、Journal of Hydrolog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国际SCI期刊,产生了良好社会效应。
针对GNSS观测在形变监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梁洪宝同志潜心研究,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积极推动了GNSS技术的应用水平。如基于连续GNSS站构建了中国大陆的区域变形基准,实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在时间演化中空间基准的统一,该成果提高了GNSS数据解算效率,并解决了大陆地壳内部相对变形受板块刚性运动影响的难题;基于GNSS连续站构建了中国大陆垂向周年运动模型,该模型首次展示了中国大陆垂向的时空运动特征,解决了流动GNSS垂向监测中周年运动干扰的难题;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基于断层连接元模型和GNSS观测数据获得了中国大陆活动断层的滑动速率,该成果通过了专家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并应用于中国大陆地震重防区的划定中。
震情就是命令,义无反顾赴一线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已在青藏高原东昆仑断裂带执行了26天GNSS观测任务的梁洪宝同志,接到中心立即赶赴震区进行应急观测的通知后,没有一丝的犹豫,立即带领作业组往返青海、甘肃,收取观测仪器装备,他们工作至深夜,做好应急各项准备。9月6日凌晨,梁洪宝同志带领作业组,不顾连续高原作业的疲劳,从甘肃玛曲出发,连续行车12小时,奔波800余公里抵达震区,到达后马不停蹄投入观测。梁洪宝同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小组克服余震、道路塌方和高原反应等困难,历经14天,高效完成全部应急观测任务。
梁洪宝同志作为GNSS形变研究的一线科研人员,对地震应急观测的时效性要求非常清楚,9月6日下午5点,梁洪宝同志带领作业组抵达震区第一个观测站—紫石站(点号为H372)时,由于该站位于山顶,他们只能背负着仪器徒步过河和穿越山林,仪器架设完毕下山后已是晚上9点,由于时间紧急,他们当天只架设了一个测站,他遗憾地跟小组成员说“太可惜了,带了四套仪器,要是再快点儿,全部架设上就能及早获取四个站的数据了”。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疲劳,唯一想的是尽快把观测仪器架设上,他们以真实行动诠释了地震人敬业奉献的精神。最终提供了第一张GNSS同震位移场图,明确了该地震影响的范围和量值,为震情研判及时提供宝贵数据支撑。
推荐单位:教育系统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