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温静:唤醒失聪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发布时间:2008-11-04 08:00 | 来源:陕西日报 | 查看:2703次

  

  

   在北京残奥会举行的日子里,咸阳市乃至省内外诸多失聪儿童(聋哑人)的家长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了一位普通女性的身上,她叫张温静,现为咸阳语言康复学校校长。
十多年间,她用一颗母爱之心,不仅让自己失聪的儿子开口说话上了大学,更是唤醒了众多失聪儿童走出“无声界”。
18年前,原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张温静,与众多不幸的家庭一样,承受着一个做母亲难以承受的悲哀和痛苦,她那聪明伶俐已两岁的儿子小朱江,被医院确诊为药物中毒,引起双耳听觉神经坏死,属极重度耳聋。
在绝望中,当她了解到七八岁以下的聋哑儿如能戴上助听器,再进行科学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很有可能恢复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
1994年秋,张温静经过大量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和对儿子持之以恒的康复训练,心中的一个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她的儿子朱江通过入学考试,与同龄的健康孩子一样,跨入了小学的大门,走进了学堂。很快,张温静教会聋哑儿子开口说话能上学的事儿传开了。最初,仅有一两位失聪儿童的家长上门求助,请求收下孩子教会说话。于是,她二话不说,将自己居住的两间房屋当作教室,开始既当老师又当妈的语言培训。后来,慕名而来的家长越来越多,这让从事单位统计工作的她有些应接不暇,正常工作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当她走访农村了解到诸多失聪儿童家长仍很无知,耽误了孩子最佳康复训练期的情况时;当她得知聋哑人群绝大多数为农村贫困地区的现状时;当她
看到失聪儿童家长下跪时那满脸恳求的表情时,她在心中便萌发了一个自费创办聋哑学校的宏伟蓝图。从此,张温静走上了一条唤醒失聪儿童走出“无声世界”的爱心、艰辛、信心之路。
为专心致志办好学,她决定辞职下岗。1997年3月,张温静通过与家人和亲朋好友东借西凑,筹措到2万元资金购置必要教具和生活用具,经咸阳市残联批准,一所寄托着张温静无限衷情和众多聋儿家长殷切希望的简易学校——咸阳市残联聋儿听力语训部正式挂牌开学了(现已更名为咸阳语言康复学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1年来,这所民办聋哑康复学校,已使来自省内外的150名聋儿康复,其中,有85%的康复聋儿进入小学或幼儿园就读。同时,培养出一支有资质、有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更令人惊讶的是,她的儿子朱江已于2007年考入咸阳师范学院艺术系,其书画作品曾在2002年北京残奥绘画展上获得金奖,他还被特聘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专业画家。
作为拥有36名教职员工的一校之长张温静,更是获得诸多荣誉和光环。她先后在国内发表专业论文8篇,其中《聋儿听力语言教育与展望》论文在2005年度全国医学新技术成果(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
一等奖。2002年该校被授予“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又被咸阳市教育局评为“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她本人还入选了咸阳市魅力市民提名。
9月16日,在北京残奥会正如火如荼举行时,面对记者的采访,张温静感慨地说:“十年来,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一直跟随她的那些老师们。因为,老师的工资并非财政开支,全靠学生学费支出,而每个
学生每月包吃住仅收300元,贫困学生只收200元,个别特殊家庭的孩子还给予免费。十年来,学校因租赁房费及校舍环境问题,先后搬迁6次之多。聋儿康复训练仅凭爱心是不够的,还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否则就把学校办成托儿所了,误人子弟啊。”
令她欣慰的是,国家和省、市残联及各级政府给予了很多关心和爱护,得到了许多慈善机构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台湾PSA华科慈善事业群基金会,曾连续两年为该校贫困家庭聋儿提供助听器达6台。

  (责任编辑:龙杜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