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22 21:36 | 来源:陕西文明网 2023-02-10 | 查看:283次
“这么按摩是不是感觉舒服些了?”
“嗯,舒服多了,肌肉也不怎么疼了,你现在成了我的高级护理师了。”
近日,在洛川县城洛河小区,记者见到党会霞时,她正在给丈夫郑云做按摩理疗。11年如一日,这是她每天都坚持做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噩耗
党会霞是洛川县老庙镇沟头村村民。1998年,22岁的党会霞和23岁的郑云步入婚姻殿堂,婚后他们育有一对儿女。正当他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4口之家其乐融融之时,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2011年12月,党会霞接到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丈夫意外车祸,生命垂危。“当时医生告诉我,即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只能维持1年的生命。”党会霞回忆道。
医生的话对当时35岁的党会霞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看着我老公眼里透露出的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我心里特别难受。”党会霞说,当时她就想着无论如何都要把丈夫抢救过来,即使他只是躺在床上,孩子从学校回来叫一声
“爸爸”,他能答应一声,孩子的童年还有父爱,他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家。
经过全力抢救,郑云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却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出事以后,我整个人都绝望了。自己高位截瘫,躺床上只有眼睛能动,觉得家都要散了。”郑云说。
党会霞说,当时看着躺在病床上的丈夫,想到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公公婆婆,难过、绝望、无助,所有情绪一时间涌上心头。痛哭过后,党会霞还是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能倒下,“我一定要把这个家撑起来。”
用爱创造奇迹
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郑云病情稳定出院回家,党会霞每天不知疲倦地给丈夫喂饭、擦洗、翻身、按摩……从未中断。
“当时从医院回来后,我就像照顾婴儿一样,早上6点我先起床、做饭,然后照顾他起床穿衣服、吃喝拉撒,晚上都安顿好后才能睡觉。”党会霞说,一开始,丈夫吃饭都得一口一口地喂。经过6年的适应和练习后,把饭放到桌子上,他自己就可以吃。
党会霞告诉记者,每天最难的就是扶丈夫上下床,身材瘦小的她,面对身材高大的丈夫,要使出浑身力气。刚开始,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过了一段时间慢慢习惯和适应。党会霞说:“刚从医院回来时,他连坐在轮椅上都不行,需要把他和轮椅绑在一起才能坐直。现在,他自己可以坐在轮椅上了。”
流过泪后,丈夫倒下来了,一家人的生活还得继续。
2012年,党会霞向亲戚朋友借了2万元,在镇上接手了一家旅社经营,微薄的收入仅够一家人勉强度日。2017年,儿子上初中,为了照顾孩子和丈夫,全家人就搬到县城租房住,党会霞在县城一家面馆打工。“每天,我早早把丈夫安顿好出门,中间店里人少时回家照看一下。面馆老板得知我的情况后,每个月还多给我加200元工资。”党会霞感激地说。
看着妻子家里家外奔波劳累,郑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真的特别苦、特别难。有一次,他提出要离婚,说这样大家都解脱了。我就告诉他,当初能选择坚持抢救,现在就不可能离婚,就算是为了孩子我也不会放弃。”党会霞说。
“媳妇不离不弃,细心照顾我,从医院回来后媳妇开旅社、打工、照顾两个孩子念书,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郑云告诉记者。
就这样,党会霞从来没有放弃、没有抱怨,依然用爱和坚持挑起生活重担,将家里家外照顾得井井有条。
党会霞的婆婆年事已高,且手有残疾,提起儿媳妇多年照顾儿子的事情,她感激不已:“这么多年多亏媳妇了,她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媳妇支撑,这个家早就散了。”
生活的艰难没有击垮党会霞,她11年如一日的坚守,不离不弃地照顾着全家。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家里的账也还清了,生活也有了希望。
几年前,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了政府精准扶贫在县城安置的新房,党会霞也在县城一家理疗馆学习理疗技术。如今的她,成为了一名理疗师。党会霞说:“生活很苦,但我要积极地面对每一天,我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见彩虹。”(延安日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