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会:58年践诺守山的古稀(图)

发布时间:2023-03-14 18:01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2年10月 | 查看:278次

张近会,男,1945年生,中共党员,东海县石梁河镇后代邑村村民,东海县磨山烈士陵园志愿者。从19岁的青春小伙,到如今的耄耋老人,张近会为了老支书的一声“号令”,他用一生驻守青山,用一辈子践行诺言。1964年他投身磨山的“荒山荒岭绿化”事业,将一穷二白的荒山变成了3000多亩的人工林场,创造了“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绿色奇迹;70年代末,他毅然担当起护林员这件寂寞与危险共存的艰巨任务,20余次与偷盗人员斗智斗勇,保护集体财产1000余万元免受损失;2011年,东海县实施“慰烈工程”,280余名烈士迁入磨山烈士陵园,张近会从单一的护林员身份,变成了陵园的第一位守陵人,每天志愿为陵园打扫卫生、修剪绿化。

58年前老书记的一句嘱托,民兵营长用一生与青山相伴

“这片林地有3000多亩,别看它现在这么茂盛,在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张近会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初,百废待兴,“荒山荒岭绿化”事业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作为民兵营长,你要带领大家把磨山这座荒山改造好,守护好。”村书记握住张近会的手,嘱托道。

“保证完成任务!”刚满19岁的“民兵营长”张近会郑重地点点头,没想到,这个艰巨的任务要用漫长的58年来兑现。

1964年春,张近会带领100余位村民开始了三年植树造林工作。“我们每天徒步推车行走七八十里,日栽种一千多棵马尾松,别提多累了。”那个理想年代特有的激情,让一穷二白的荒山野岭变成了3000多亩的人工林场,创造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奇迹。

“作为民兵营长,为了带领大家种好树,他在山上一住就是个把月,差点儿把家都搬到山上去了。”74岁的老伴郭庆花介绍。

20余次与偷盗人员斗智斗勇,1000余万元集体财产免受损失

眼见自己亲手栽下的马尾松越长越丰茂,频繁的盗伐活动也渐渐猖獗起来,一些附近的村民将成型的树木砍伐回家盖房子,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企图盗窃树木获取不义之财。

上世纪70年代末,村支书再次找到踏实肯干又当过民兵营长的张近会,向他述说了磨山的现状和担忧,希望他担当起看山护林的艰巨任务。张近会二话不说,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

每天天一亮,张近会都会从10里外的家里步行进山,开始他一天3次的巡山任务,每天山路里程逾30多公里,风雨无阻,每年至少步行1万多公里山路。

树林里经常有野兔、狗獾、野狸子、蛇等出没,但张近会丝毫没有畏惧。最令他担心的,便是疯狂的盗树行为。一天夜晚,外地几名村民夜里拉着牛车,来到磨山南侧盗伐,拉锯声在寂静夜晚清晰地传到张近会耳朵里,张近会果断冲到前面,勒令道:“不许盗伐!”当不法分子发现只有张近会一人时,胆子大了起来,企图打倒张近会。张近会毫无畏惧,果敢对峙,最终吓走了盗树贼。

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年都在上演。40多年来,张近会20余次与偷盗人员斗智斗勇,有一次还让盗树贼打伤了5根肋骨,差点儿命丧磨山。但看到1000余万元的集体财产完好无损,张近会感到无比欣慰。

“村里一年会给我4、5百元,算是酬劳,如果是为了那点儿钱咱早就不干了。咱为的是老书记当初的那声嘱托呢!”张近会坦然而笑。

为280名烈士守陵11年,77岁耄耋老人不忘承诺

2011年,东海县实施“慰烈工程”,将散葬在南辰、李埝、青湖等地的280余名烈士迁入磨山陵园,供后人纪念、瞻仰。

“随着现在大家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治安的转好,盗掘林木的犯罪行为渐渐少了,而我也把工作重心从护林,转到了护陵上。”张近会说。

作为烈士陵园守墓人,每天清晨,张近会都会来到陵园,捡起扫帚,拿起抹布,清理着墓园的每个角落。

在陵园多年,他慢慢熟悉了每位烈士的故事,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打动。当来自各中小学的师生们来此瞻仰烈士,张近会还会当起义务讲解员,给他们讲烈士生前的故事。“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靠牺牲换来的,我们得铭记他们。”张近会感慨。

无论是守护3000亩林地,还是守护280位烈士,张近会都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他用赤诚与热忱,践行了党员的光荣使命,见证着一诺千金的坚持与力量。“组织让咱干什么,咱就好好干什么。何况,是咱答应老支书要守住这片青山哒。”张近会头顶一副粗边草帽,身着天蓝色的保安服,黝黑瘦削的面容上,是岁月刻下的和蔼与憨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