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4 19:05 | 来源:新华网 2023 02/24 01:02:47 | 查看:17925次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雷锋精神,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新华社记者
一名22岁解放军战士的故事,为何被传颂了大半个世纪?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为何总让亿万颗心同频共振?
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重温他的事迹,我们依然能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党和人民的深情缅怀,高扬崇德向善的永恒旗帜
初春时节,辽宁抚顺,浑河南岸,苍松翠柏间,雷锋纪念馆庄严肃穆。
2018年3月5日,辽宁省抚顺市在雷锋纪念馆广场举行活动,缅怀雷锋同志并号召人们学习雷锋精神。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年多前,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在雷锋的手迹、遗物、照片等展品前不时驻足观看,话语之中饱含深情。
“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这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薪火传承、生生不息。时间拨回到60年前,1963年3月,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从此,这个响亮的名字印刻人心,他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
雷锋在湖南长沙的故居,依然保存着泥墙草舍的风貌。1940年出生的雷锋,年仅7岁就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党的关怀下走进明亮的课堂,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入伍后,他在部队的大熔炉中百炼成钢,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向上的力量,源自祖国;火红的初心,注满感恩。至今仍被广为传诵的《雷锋日记》,诉说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远大理想,跃动着蓬勃不息的时代脉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凡常中铸就的伟大,激励人们更加自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信仰所散发的光热,感召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
有人落水,他跳进湖中;隧道塌方,他舍己救人。义务赡养孤寡老人,好似亲生儿女。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雷锋”朱伯儒;
面对数千户居民水电维修和房屋养护需求,他“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一干几十年。这是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弄堂中的“活雷锋”徐虎;
送医送药、倾情奉献,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天山南北,架起党同边疆群众“连心桥”。这是扎根新疆的好军医、有“当代雷锋”之称的庄仕华……
从号召各地兴起以“学雷锋,送温暖”为主题的关爱活动,到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将弘扬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越来越多的人追寻雷锋的脚步,感动身边的你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弘扬雷锋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论述。
雷锋精神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中,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成为构筑中国精神、提升文化自信、强健民族气魄的丰厚滋养,在新时代绽放出成风化人的璀璨光芒。
河南兰考,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地标。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
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
跨越雄关漫道,一路跋山涉水,一代代英雄模范的奋斗牺牲凝结为伟大建党精神,挺立起共和国的脊梁。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超1.15亿中国人通过网络投票,选出了278名“最美奋斗者”。雷锋名列其中。
这是党和人民的深情缅怀,高扬崇德向善的永恒旗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引领全社会形成尊崇英模、学习英模、礼遇英模的浓厚氛围——
到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常常专程瞻仰红色圣地,向全社会发出弘扬英模精神的号召;
在重要时间节点,总书记亲自向英雄模范颁授勋章奖章,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无论是登门拜访还是致信问候,无论是亲切握手还是躬身让座,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照亮了凡人微光,弘扬了核心价值,温暖了中华大地。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
谆谆嘱托激起广泛共鸣,为新时代新征程凝心聚力。
共产党人的炽热情怀,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一个镜头温暖人心:
被称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全程搀扶着耄耋之年的屠呦呦上台接受表彰,自然流露的纯善无声传递着直抵心间的正能量。
几十年来,郭明义只认“助人为乐、奉献社会”这条死理儿,即使一度不被他人理解,却依然故我地学雷锋、做好事。
2019年3月5日,在辽宁葫芦岛市文化广场,郭明义在“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爱心奉献集中活动现场与志愿者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郭明义,最终成为了千万人心中的活雷锋。
心存善念相互搀扶、互相激励,人人都可以做雷锋。如今,郭明义的故事,被“郭明义爱心团队”的队员传得更远。
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鼓励团队成员们“积极向上向善,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走过一个甲子,为什么总有世人感叹“雷锋还活着”?为什么总有后人痴心仰望、执着追随?
有的人,从《雷锋日记》中寻找答案——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2012年2月18日,湖南长沙雷锋纪念馆母女讲解员谭荒芳(右一)和张璐琪(右二)在给参观者讲解。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自幼因烫伤失去手掌的谭荒芳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几十年来在雷锋纪念馆整理、完善数百万字资料,成就了“无手亦能写春秋”的精彩人生。女儿张璐琪耳濡目染,声情并茂讲述雷锋故事,现在也成为湖南雷锋纪念馆最受欢迎的讲解员之一。
2023年2月10日,小朋友跟随家长在辽宁省抚顺雷锋纪念馆里参观。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也有的人,把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
2022年9月,“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座谈会在线上举行,雷锋精神的根与魂引发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雷锋精神契合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品质,契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伸”……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无限魅力。
还有的人,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感悟求索——
他们中,有马班邮路上的乡邮员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孤独坚守30多年,哪怕被马踢破肠子,也要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
2005年1月12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马班邮递员王顺友走在邮路上。新华社记者 陈凯 摄
在那些艰辛行走的日夜里,王顺友经常会唱起自编的山歌:“党的领导指引我,要学雷锋一个样,为人民服务要到底,我和人民心连心”。
他们中,有老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回到家乡云南施甸植树造林,在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
退休后回到家乡云南施甸植树造林的杨善洲望着树林(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是杨善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020年1月27日,时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在医院综合病区楼联系、协调工作。新华社发(柯皓 摄)
他们中,有“人民英雄”张定宇,疫情发生后,身患渐冻症的时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踩着高低不平的脚步在病房里穿梭,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2020年1月2日,“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左)和战友在陆军军医大学操场上跑步。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他们中,有扫雷英雄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在西南边陲的雷场上,他奋不顾身地一扑,护住了身后的战友,却失去了自己的双眼双手。
……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就在你我身边,可感可亲。
雷锋说:“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他们和雷锋,因着共同的身份标识,谦卑而又自豪。
离开雷锋的日子,一段段质朴无华的心声告白,诠释雷锋精神的平凡与伟大。
历经时间的洗礼,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炽热情怀,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纵然百转千回,那些始终被人们珍藏的集体记忆,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文化的认同,在新时代依然会被热切回应、动情呼唤。
观照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扎根脚下这方英雄辈出的沃土,共产党人对雷锋精神的炽热情怀,辉映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浩瀚星空,放射出永不褪色的思想光芒。
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续写新时代的生命礼赞
“雷锋!”
“到!”
这样的仪式,已在雷锋生前所在连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每天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的是雷锋,由全连官兵齐声应答。
2012年4月7日,“雷锋连”进行晚点名。每天晚点名,第一个呼点的是“雷锋”,由全连官兵齐声应答。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时任“雷锋连”指导员的谢正谊,把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勉励的话语,刻在了心里,化作了行动。
人在连上,他们以“雷锋存折”的名义扶贫救困、捐资助学;退伍转业,他们争做行业标兵、学雷锋带头人……多年来,“雷锋连”的官兵们,把践行雷锋精神作为矢志不渝的人生选择。
因为对真善美的尊崇从未改变,雷锋精神好似燃烧的火炬,点亮凡人善举,温暖社会角落。
2023年2月5日,在广西宾阳县黎塘镇梁村,宾阳站派出所民警扶着黄爱明老人走出家门。92岁的黄爱明老人是当地一名五保户老人。十余年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派出所青年民警志愿者会带着一些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陪她聊天,帮她做家务等。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天津的白方礼老人靠蹬三轮车资助贫困生,圆了300多个孩子的上学梦;河南郑州的丁云新“的士雷锋车队”穿梭在大街小巷,义务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石家庄“雷锋奶奶”靳国芳,退休后为社区居民服务30年……
因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从未停止,雷锋精神好似蒲公英的种子,扎根于神州大地,播撒在百姓心田。
2022年3月7日,在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顾娟陪着盲人旅客等待火车进站。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您有一条新哨单已成功受理,正在派转相关处置单位。”在雷锋的家乡——湖南长沙望城区,创新推行“雷锋哨”工程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哨声”一吹响、事事有人应,不仅成功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还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与社会文明。
“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唤起了更多的奋斗与坚守。
无论是“雷锋志愿服务队”“雷锋的士”,抑或是“雷锋派出所”“学雷锋示范点”,从雷锋故乡到神州大地,各行各业以雷锋之名,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以志愿精神为代表的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蔚然成风,愈见火热。
2015年9月29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新华社发(孙志军 摄)
2023年的春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依旧选择留在了莫高窟。这位84岁的老人已经把50余年的芳华留在了无垠的荒漠,她还要赶在时间的前面,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莫高窟的“青春永驻”。
个人与家国、小我与大我、利己与利他……雷锋曾经追求的“活着的意义”,在新时代续写着一首首生命礼赞。
在林俊德院士弥留之际仍戴着氧气面罩、插着管子工作的病房中,在王继才守护开山岛32年如一日的寂寞里,在“铁路情侣”雷杰和郝康相约0点37分紧紧拥抱的站台上,在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罗永和甘宇上坝泄洪挽救下游村庄的一念间……榜样引领令人热泪盈眶,伟大精神激起豪情万千!
一人一岗,一生一事。平凡琐碎可以饱满丰盈,涓涓细流势必汇成江海。
2022年3月5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双拥公园,江都区第二中学学生在学雷锋主题活动中捡拾垃圾。新华社发(任飞 摄)
敲开公益组织的大门填一张志愿者表格,对需要帮助的左邻右舍及时地伸出援手,在日常的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顽强拼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追‘锋’少年‘曙’我最行”学雷锋活动在浙江省首个“雷锋小学”——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举行。
“我是雷锋小学学生,我立志成为一名追‘锋’少年!”
热情激扬的童声宣誓响彻校园,雷锋年轻而又挺拔的塑像前,同学们庄重留影,许下青春誓言。
首都北京,海淀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劳动、清扫校园;山东枣庄,人民路小学的师生走进社区捡拾垃圾;四川宜宾,崇文实验小学的志愿者们为敬老院老人们送去温暖……
英名因传承而不朽,丰碑在奋斗中永驻。
穿越浩荡的历史,雷锋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处,撑起中国人民的底气骨气,汇入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
面向壮阔的未来,我们无比坚信,在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雷锋精神必将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扬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记者吴晶、王子铭、黄玥、董博婷、梅世雄)
海报设计:殷哲伦、孙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