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习近平引用过名言的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

发布时间:2023-02-21 20:51 | 来源:学习时报 2022年05月20日 A2版 | 查看:5311次

“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瑞士诗人施皮特勒名言

 2017年1月15日至18日,习近平主席成功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会并访问瑞士国际组织。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瑞士的首访,备受瑞士各界和国际社会瞩目。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瑞士媒体发表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引用瑞士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施皮特勒的名言“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表达了中国愿与瑞士携手,造福两国人民,带动中欧关系发展,为当今国际关系稳定、世界经济复苏、贸易自由化作出积极贡献的良好愿望。
  施皮特勒全名卡尔·施皮特勒,1845年出生于瑞士里斯塔尔的一个官员家庭,自幼富于幻想,对音乐、美术、哲学都有很高的兴趣和修养,1892年成为一名职业作家。施皮特勒在艺术上深受雨果、瓦格纳和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哲学上受到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启发,其作品将《圣经》、古代神话与批判时弊巧妙结合,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神话角色,栩栩如生地描绘那些生活在混乱中苦苦挣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类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不同的理想、痛苦、希望与幻灭,以及他们命运的兴衰与沉浮,充满了强烈的感染力。施皮特勒因诗歌方面的极高天赋和造诣,被誉为“歌德以来最伟大的日耳曼诗人”,是诗的领域“没有国土的国王”。瑞典文学院出于对施皮特勒代表作——史诗《奥林匹亚的春天》的特殊赞赏,授予其1919年诺贝尔文学奖。施皮特勒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一位追求真理、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斗士。他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不懈努力,强调“智者掌握命运,愚者被命运摆布”;呼吁世人宁静致远、淡泊名利,指出“一个人能控制超于自己能力的狂妄和膨胀的欲望,才能做到真正有价值”;倡导坚持正义、不惧挑战,“即使前面有千万人阻我,我依旧一往无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施皮特勒应新瑞士协会之请,在苏黎世发表一篇题为《我们瑞士人的立场》的演说,严厉抨击德国的战争政策,呼吁瑞士德语区和法语区的人民团结起来,严守中立,共同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统一,轰动世界,并赢得广泛支持。
  瑞士人民将找到“同呼吸、共命运”的朋友视为人生最大幸福,中华民族也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作为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共同的追求使中瑞两国和人民始终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早在上世纪初,瑞士钟表、制药、纺织、机械产品就已经畅销中国,瑞士金融保险机构也在华开展业务。瑞士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1950年1月,时任瑞士联邦主席马克斯·珀蒂皮埃尔致函毛泽东主席,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年9月14日,中瑞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友好交往翻开崭新的一页。此后,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和推动下,中瑞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提升。2016年,中瑞关系正式升格为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进入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自2017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瑞后,中瑞领导人年度互访已成惯例,两国还建立了外长级战略对话机制,定期就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意见。
  创新合作是中瑞关系的突出特点,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为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开辟了光明前景。首先,中瑞两国都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民创造的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沿用至今,对世界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最具竞争力新兴市场地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名次逐年提升,2020年位列第14。而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被誉为“创新之国”,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创新指数”榜首,在高端工业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拥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和先进技术,人均拥有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其次,中瑞对于创新合作需求旺盛。目前,中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瑞士也正在利用其机械、纺织、工具、手表等传统精细制造的优势,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总体上,中瑞通过创新合作获益良多。建交当年,中瑞两国贸易额仅为600万美元。时至今日,中国已连续6年稳居瑞士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生效的双边自贸协定持续释放红利,并惠及瑞士60%的企业,2019年双边贸易额达318亿美元。两国在科技、投资、金融等领域创新合作遍地开花。
  中国和瑞士虽然分处亚洲和欧洲,但广袤的亚欧大陆把两国联结在一起,即使雄踞世界的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也未能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阻断。近年来,中瑞在人文领域的交往愈发紧密,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更加牢固。一是教育合作不断深化。2011年,瑞士第一家孔子学院在日内瓦莱芒湖畔正式成立,标志着中瑞教育合作进入新阶段。2012年,两国签署的《中瑞高等教育合作备忘录》,以及随后举行的4届中瑞教育政策对话,为两国教育合作夯实基础。2017年,双方签署首个职业教育培训协议,中国第一个官方瑞士学校在北京成立。截至2018年底,中国在瑞留学生累计约3618人,瑞士在华奖学金生68人;瑞士共有12所大学和9所应用科技大学与中国交流合作密切。二是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中瑞通过签署新的文化合作协议,安排文艺团体互访演出,举办绘画、摄影、电影和艺术交流展等活动,使两国的文化合作领域不断拓宽。2017年,上海交响乐团参加瑞士卢塞恩音乐节,成为应邀参加该音乐节的首个中国音乐团体。两国于2018年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瑞士文化旅游节”“一带一路·遇见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图片展”等活动,于2019年在瑞士举办的“遇见中国”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化活动,为两国人民之间加深了解提供了窗口和平台。三是旅游人数逐年增加。自2017年中瑞共同举办“中瑞旅游年”活动以来,两国双向游客均保持增长态势。此外,目前中瑞双方已经结成20对友好省州(城市)关系,中国丽江玉龙雪山和马特洪峰、黄山与少女峰、峨眉山与瑞吉峰还结为姐妹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