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3 21:05 | 来源:安徽网 2012-12-25 00:33 | 查看:1288次
歙县金川乡村民吕立红倾尽积蓄,为村里修7000米长的山间公路,连父亲养老钱也用了(本报曾报道)。过度劳累导致他患上重病,今年12月20日,吕立红病情恶化去世。按其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22日晚,歙县金川乡政府表示,会全力完成吕立红另一个遗愿:“村路‘硬化’”。
劳累过度,硬汉离我们而去
修路期间,高山岭寒风刺骨,吕立红每天劳作在工地。本来就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他,由于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2011年底,他又患了肝腹水,这个“硬汉”终于倒下了,住进医院。
可是,修路倾尽家财,再也没钱治疗。虽然当地政府和好心人士都为他捐钱治病,但终因病情过于严重,今年12月20日,40岁的吕立红走完短暂的一生。留下的,是一条3.5公里长、近4米宽的山路,还有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和两位70多岁的老人。
立下遗愿,望山路尽早硬化
吕立红生前曾说,死后要将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用于医学研究。日前,其家人遵照其遗愿,通过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皖南医学院接收站,将遗体捐给了皖南医学院。
据悉,吕立红去世之前,因一直缺乏资金,他带着村民修的这条山路一直没有硬化,道路交通条件还不够好。他一直希望这条道路能早日硬化,让车辆过往的交通安全得到保障。“吕立红的事迹我们都很清楚,一直都很敬重他。”歙县金川乡党委书记潘楷金说,乡政府在想办法筹集资金,想早点将这条道路硬化起来,完成吕立红的遗愿。
本报记者 吴永泉
新闻回顾
倾尽积蓄修山路
“年轻人都出去了,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病了只能靠背下山治疗。”2009年初,吕立红这样和本报记者解释为何带头修路的原因。
吕立红的家在海拔近千米的歙县金川乡田凹村,有400多村民,靠一条近两尺宽的山路和外界联系。“山核桃、竹木、茶叶资源等很丰富,运不出去。”2008年,吕立红倾尽打工攒下的4万多元,还借了2万多元,租挖掘机动工修路,村民义务做工,还有10多户人家也捐了1万多元。
吕立红的7旬父母攒下的8000元养老钱也给了儿子。钱很快用完了,可路还没完全修通。2009年初,本报报道此事后,歙县主要负责人非常感动,要求有关部门立即投资,帮助修通该路。随后,在歙县投入大量资金后,该条公路贯通。吕立红的愿望实现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