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9 19:0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月18日 | 查看:1532次
人物故事:
赵亚杰,女,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多年来,博士毕业的她甘于跻身远离繁华都市的自然保护区,投身于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用科研数据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赵亚杰曾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青年科学奖、山东青年五四奖章、齐鲁巾帼科技创新之星等荣誉。
扎根保护区的行动者
赵亚杰挚爱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吃苦耐劳,常年在户外开展基础监测工作。春季打卡泥泞滩涂,迎接北迁旅鸟落地。3月到4月,大批水鸟起身北归,在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经停、补给能量。赵亚杰蹚过海滩上的潮沟,观察潮汐线附近“鹬蚌相争”的取食场面。她连续6年开展调查,确保82种18万只水鸟顺利中转飞达繁殖地。4月到6月,夏候鸟在沼泽、潮滩等地悄悄地繁育后代。赵亚杰等科研工作人员在沼泽湿地、鸟类生态岛记录黑嘴鸥繁殖巢5000多个,连续9年动态调查黑嘴鸥繁殖数据,为成功申报“中国黑嘴鸥之乡”积累了珍贵数据。10月到11月,赵亚杰等工作人员准时为鸟类进行“体检”,在野鸟集中分布区采集新鲜排泄物等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检测鸟类是否携带流感病毒,为候鸟安全把脉。冬至过后,赵亚杰开始对区内越冬候鸟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冬候鸟的取食特点、夜栖需求。
开拓创新的进取者
黄河三角洲是候鸟的天堂,为了更好地保护371种数百万只鸟儿,赵亚杰以关键物种研究为抓手,搭建实地监测-卫星跟综-实时监控-科学保护网络,带动保护其他水鸟。以东方白鹳为例,赵亚杰和同事动态监测19年,利用互联网GPS跟踪73只个体,安装20个监控摄像头,全方位掌握东方白鹳的繁殖、迁徙生态学习性。有针对性的野生种群保护和复壮工作,使得湿地内树立了115根碗状人工巢,累计繁育幼鸟2278只,黄河三角洲成为东方白鹳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
2021年,赵亚杰与团队成员不畏困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保护区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工作中,综合运用互联网、遥感、雷达等信息手段,打造监控、科普、预警平台,为保护管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中心。赵亚杰现场操作智慧平台,为总书记展示了黄河三角洲的流路变迁、水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情况。在5G网络实时传输的监控画面上,总书记看到一对东方白鹳正在巢内梳理羽毛,高兴地说:“你们这是给东方白鹳建了安居工程,还不收房租。”智慧平台在保护工作中展现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是对年轻奋斗者们的莫大鼓舞和肯定,鞭策着赵亚杰和她的同事们,踔厉奋发,不断深化和拓展生态监测平台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智慧保护管理。
和谐共生的宣传者
芦苇苍苍三角洲、鸥鸣鹤舞上滩头。黄河口是候鸟们的“国际机场”,但人们对万物共生背后的故事却了解不多。赵亚杰扎实地做着生态保护宣传工作,让生态守护者的形象走进大众,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针对中小学生,赵亚杰带头研发自然教育课程,设计研学体验路线5条,带中小学生“行万里路”,走进湿地,观察鸟类,感触植物,探秘自然奥秘。赵亚杰牵头编写的“黄河入海 大美湿地”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研学旅行课程。针对普通民众,赵亚杰积极参加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工作,为生态代言,展示黄河三角洲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和基层工作者默默奉献的日常工作,让生态保护从文明理念层面变得可感知、能操作,被授予“最佳城市声音推荐人”称号。
多年来,赵亚杰先后发表科研论文24篇,出版图书6部,申请专利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承担国家、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4项,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成果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她终日与鸟儿为伴,穿梭于芦苇荡,往返于近海滩涂,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把青春奋斗融入进生态保护事业中。(责任编辑:郭雯 王子月)
来源:山东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