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5 15:47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1-10-12 15:11 | 查看:4353次
在绩溪县扬溪镇章家源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是火线入党的革命党员,也是一名历经生死的传奇老兵。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扎根山村,默默奉献。
一枚枚军功章,一张张立功证明……95岁的程敦孝老人精神矍铄地打开自己珍藏的柜子,把这些属于他个人最宝贵的荣誉一一拿出。荣誉背后的故事,也在老人的叙述中,串联成线,愈加清晰……
军功章见证光辉历程
1926年6月,程敦孝出生于章家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战争的残酷和流年的不幸,让年少的程敦孝早早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初小还没毕业就因家庭原因不得不辍学,开始在家务农。
1947年初,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影响下,21岁的程敦孝毅然投身革命怀抱,在第二野战军第十师九十团三连任战士、班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前夕,程敦孝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此他始终牢记入党誓言,听党的话,跟党走。南京解放后,他还随着二野大军进军大西南,解放成都。
1951年2月,程敦孝随志愿军65军194师581团卫生连来到了战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入朝打的第一仗,便是一个漂亮的穿插奇袭战,把英军的“王牌团”后路切断并彻底打垮,活捉了该团团长卡恩斯中校,取得了一场名垂军史的大胜。
“那一战打得很过瘾啊,当时我们团的任务是在天亮之前插到敌人主阵地,抄敌人的后路。”回忆起这场战争,老人笑着说,“当时条件简陋没有向导,指挥长就凭着一张地图、一个‘指北针’,还有一个手电筒。最头疼的就是用手电筒。这需要卧倒在地上,头盖上雨衣,外边绝对不能透光。一露光,敌人的炮火很快就会劈头盖脑地打来。不过最终我们在张振川团长的带领下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火力,完成了一次神兵天降。”
随后程敦孝又随部队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朝鲜战场的血与火见证了他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初心。在秋季战术反击中,他轻伤不下火线,火速救援战友。一次在为战友包扎时遭到敌军的轰炸,他足足昏迷了一天一夜,正因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程敦孝也荣立三等功,并升任卫生连副指导员、代指导员,1953年10月,随部队返回了祖国。
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解放大西南战争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纪念章……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如今,这七枚军功章见证了老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记录着党、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
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
1955年,程敦孝复员至山西省忻县公安局工作。同年,返回原籍结婚,然后携妻北上。1957年,参加山西省干部学院进修学习。进修结束后,他婉言谢绝山西省公安厅向他发出的邀请,“我是个平凡的人,哪担得了那个大任?”他回到忻县公安局,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1962年4月,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办农业的号召,毅然放弃人人羡慕的干部身份,举家返回老家扬溪镇章家源村落户,参加农业生产。这一年,他36岁,党龄13年。“你干嘛要回来呀?在城里工作不好吗?”当时村里很多人十分不解,曾经这样问过他。“我是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他总是这样回答道。
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国家经济困难。返乡落户后,程敦孝夫妇生活更是拮据,但他们不等不靠,凭着勤劳的双手,置办生活用品和农具家伙,筑起了泥土房,从此他们有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章家源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半山腰上,是个山多地少、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里没有水田,村民们就种旱粮。为了多产粮食,程敦孝和大家一道,起早摸黑砌石坝、平整旱地;他们开垦荒山,种茶树、杉树、山核桃树。
从36岁回乡务农,到今天已经整整60年。程敦孝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深藏功名,默默奉献,一生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如今的章家源村茶园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山核桃树漫山遍野、满目苍翠,当年种下的山核桃树现在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小车能进村了,村民能上网了,章家源村人富起来了,而当年那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也老了。2021年,程敦孝95岁,党龄72年。
而今程敦孝家的三间砖瓦房,是1978年建造完工的。在新房林立的山村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老人喜欢住那儿,“住惯了,有感情。”程敦孝说。
房间里“光荣之家”、“五好家庭”奖牌等挂满了整个客厅,老人珍惜这些荣誉,一有空他喜欢用湿布擦拭。21岁参加革命,36岁回乡务农。程敦孝一生中有许多次选择,有人问他:“你对于自己的选择后悔吗?”他会很平静地回答:“不后悔。战场上枪弹无眼啊,那么多战友牺牲了,和他们相比,我知足了;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如今我身体硬朗,家庭美满,能够安度晚年,已经很幸福了。”(宣城日报 徐文宣)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