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2 18:47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2-11-04 08:43 | 查看:303次
记者 陈婉婉
龙沟小学位于阜阳市口孜镇龙沟村,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农村学校。这里有一位“百变能人”校长白振,在方圆几十里都是“名人”。为啥有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身残志坚,扎根这所乡村学校24年,燃亮一代代毕业生的薪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能干、苦干加巧干的育人故事。
作为一名在农村长大的教师,白振深知学习知识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他想方设法自制教具,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教学内容。在学习形状时,白振收集了家里的硬纸板,化身“手工达人”制作了一大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在这些教具的帮助下,学生们在学习中常常有轻松愉快、豁然开朗的感受。
在努力增强业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作为班主任的白振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们贴心的“心理咨询师”。班里的学生小青(化名)很聪明,但常常写作业拖拉,学习成绩总在班级后几位徘徊。经过家访得知,小青的父亲多年前去世,母亲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平时在油坊工作很忙,家庭对小青的关注较少。白振就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自立自强。渐渐地,小青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进步很快,还获得了班级“进步奖”。
龙沟小学原本位于村子边缘,不方便学生上学。2009年,龙沟小学校舍重建,白振拖着自己残疾的左腿,和几位老师把村子走了一遍又一遍,建议把教学楼挪到村庄中心重建。为了省钱,也为了让工作做得更细,他带着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化身为“设计师”,拿着设计图纸一遍一遍地看朝向、测光照,最终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位置确定好以后,又面临征地问题。“农民都是土里刨食,对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白振感叹说。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愿意拿出自家的可耕地建校,校舍重建一度陷入停滞。为了让校舍顺利开工建设,他只能想办法拿出自己家里的、不在新校址范围内的可耕地与别人置换。他先做自己父母的工作,父母一开始生气地拒绝了。他去找哥哥姐姐们帮忙,帮着去做父母的工作。父母拗不过他,也知道了他工作的难处,第一个在征地协议上签了字。其他村民也深受感动,都跟着签了字,新校址顺利开建。
新学校开建后,白振带着老师们又化身“监理师”轮流守候在工地,像是建自家的房子一样,严把质量关。学校搬入新校区时,铺砖头路、种树、栽花……各项基础设施都需要完善。这些活,白振常常在放学后,带着有意愿的同事一起干。“学校经费有限,节省下来的几千元人工费,我们购买了打印机,添置了电脑。”白振对自己又成了“建筑师”这段经历感到很值得。此后,计算机教室、图书室、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象棋室,各种功能室逐渐在龙沟小学配齐。
在白振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承担起帮助龙沟村几百户家庭改变命运的重任,点亮了孩子们的明天。“教育就是服务,我对龙沟小学、对这里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信心,一生做好教书育人这一件事就行了,我会看着学校变得越来越好。”白振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