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2 21:04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22-09-16 09:10:14 | 查看:11248次
记者 金丹丹 胡元勇
这是一个跨越7年的故事。
这个中秋节,我收到了一位妈妈发来的消息。“儿子康复了!医生说,不需要再复查了,以后每年和普通人一样做体检就可以!治病的钱还有结余,我们想要捐出来。”
是方博的妈妈发来的。
2015年1月,我在浙江日报社旗下的《今日早报》,当时,报道了不幸身患白血病的杭州第十四中学男生方博的故事。
2014年10月,方博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方博阳光、开朗、乐观、热爱运动、成绩优异,病中仍考出全年级物理的唯一满分。他深知父母艰辛,每周5元的零花钱还省下结余。这个正在努力为自己“浙大梦”冲刺的17岁少年,在病魔面前,却不得不暂停脚步。
方博的事情经报道后,经浙江新闻、各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多方转发,感动了无数人。
热心人对方博的爱心捐助,两天超百万,三天超250万,5天超过300万……
很多人没想到爱心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汇聚起来,募捐的速度和力度,也刷新了杭城的慈善纪录。当时,一家人委托报社一次次转达感谢,并由衷地表示,救命钱已经够了,请大家暂时不要再捐了。
现在的方博,脸上褪去了生病时的浮肿,帅气、开朗,和大学校园里的任何一个阳光少年没有什么不同。今年,他考上了一所985大学的研究生,读的是预防医学专业。身体逐渐恢复后,他又重新在运动场上奔跑。
健康、阳光、乐观,和普通人一样上大学,享受属于他的青春花季,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想,这是当年所有帮助过他的热心人,最想见到的样子。
方博说,自己很幸运,是大家给了他们一家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帮助。“让我们有勇气,努力健康地活下去。”
在接受治疗时,他就有一个心愿,病好了,要把多余的捐款再捐出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现在,他想要实践这个承诺,这几年用于治疗后,账户里还有两百多万的善款,他想要捐出来,把爱心传递下去。
“方博加油,我们等你回来!”
2015年1月,对很多人来说,是新年的美好开始,但对方博一家来说,是特别黑暗的一段日子。
2014年10月,经过淋巴穿刺、活检、腰穿等检查后,方博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妈妈记得拿到结果的那一天,天都像是塌了。她不愿意相信,一向身体素质很不错、经常运动踢球的儿子,就这么倒下了。
那时候,方博正在杭州第十四中学读高三。17岁,那么美好的年纪,他有那么多的愿望想要实现,而且离理想已经很近很近了。
2015年1月,方博正在做第三次化疗,他的状态很不好,白细胞值很低。400左右的白细胞数值,意味着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2015年1月,病床上的方博
原本活蹦乱跳、踢球时勇猛无比的前锋方博,只能无力地躺在病床上。一米七八的他,被厚重的被子裹住,显得那么瘦小。
化疗的副作用很大,呕吐、掉发,但方博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反而经常安慰妈妈:“没事的。我还好。”
方博的父母来自千岛湖,当时,在杭州一个老小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开了杂货店,售卖米、油、杂货。杂货店后面,就是他们的家。床、矮柜、四方桌,放杂货的纸板箱,是这个家最显眼的家具。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们从未去申请补助:“我们能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方博和弟弟方杰在青春中学读初中,成绩非常好,方博保送进入十四中,弟弟因为中考失利,进了一所普高。因为家里经济困难,兄弟俩每周只有5元零花钱。很多时候,5元都用不完。
生活很辛苦,但方博和方杰兄弟,懂事、孝顺、热心、阳光、成绩优异。
骨髓移植,是缓解和根治方博病情的最好方法。但骨髓移植,需要很大一笔费用,亲戚朋友已经凑了三个疗程的化疗。方博是农村医保,保险也只能支付很少一部分。骨髓移植的手术和后续治疗,需要50多万甚至上百万,家庭已不堪重负。
方博的班主任卢丹,在征得方博一家同意后,告诉了全班同学方博的病情。
卢丹说,方博要移植,我们一定会帮忙。
方博的班主任卢丹
杭十四中在全校发起了募捐,每位师生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
为鼓励方博,学校里几个有拍摄剪辑特长的同学熬夜做了一个视频,“让爱为他点亮生命之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个重病中的年轻男孩,获得更多帮助。
“你阳光、正气、勤奋,在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一切都仿佛还在昨天。”
“你踢前锋时候,我在当门将,我还想一次大脚就把球踢到前场,你射门,球就能进。早点回来,方博!”
在视频里,同学们流着泪,眼神却无比坚定,他们齐喊:“方博,加油!我们等你回来!”
同学周雷当晚回家就写下了方博的故事,向报社求援,希望有更多人能帮助这个在死亡线上挣扎却仍有希望的年轻生命。
“他的成绩非常好,在年级前几名,尤其是理科。他的目标是浙大,本来,是没问题的。”卢丹记得,2014年9月,当时方博正在接受种种检查,但稍好一点,就会来学校。他还参加了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只考了一门物理,是全年级唯一的满分;他是班里的运动健将,每年运动会都会参加,还会去跑最考验人的1500米。方博要住院的前一天,到学校自习,还主动要求做值日生。
生病之前,方博是班里的运动健将,每年运动会都参加,还参加了1500米的长跑
“方博很聪明,也刻苦,但学得不死板。”同学说,方博是年级里有名的“物理学霸”,不光学校的物理考试经常拿满分,还是竞赛能手,高一拿了全国高中生应用物理竞赛三等奖,高二时又获得一等奖。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都爱问他。
陈永乐,是方博的好友,也是校足球队队友。“他踢前锋,速度很快。”陈永乐是同学中第一个得知方博生病的。他记得,那时候方博请假去做检查,有一天回学校,还和他一起踢球。“看上去就跟平时一样,很开朗,只不过耳朵后面还包着活检后的纱布。踢到一半,方博说,可能是最后一次和我踢球了。当时我就傻了,怎么会这样……”
方博却笑着安慰陈永乐:“没关系啊,明年给你当学弟。”
没有名字的爱
2015年冬日的杭城,一直被一股浓浓的暖意包围着。
方博的报道发出后,很多人都在微信朋友圈转发,默默地做着爱心接力,不断有读者给报社留言,想要捐款,尽自己的一份力。
当时,杭十四中开通了面向社会的捐款通道。
学校老师还记得,那几天,校办电话一直处于忙线状态。
爱心人士来得最多是在1月15日,队伍排到了走廊上。
有人受朋友委托,来了很多次;有小学生在上学前早早来到学校,或者在放学后特地过来,给“方博哥哥”自己的零花钱;有人写了信、有人拿了明信片、有人画了画……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方博祝福、鼓劲。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方博不会因为缺少医疗经费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祝福鼓励方博的信件
学校的“爱心捐款接收单”,有厚厚的31页。几百、几千、几万……之中有学校的师生,有家长,有校友,有来自杭城各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老师、家长,还有来自各单位、机构的爱心人士,更多的,是一个个没有留下名字的捐款人,写着“爱心人士”、“一个孩子的妈妈”……
这些爱心款,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爱。老师们说:“我们会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大家都感受到了要尊重生命、要回馈社会。”
当时,正是高三的期末复习时间。
方博的座位,仍然空着。同学们为他留着这个位置,等着他回来,一起奋斗,一起踢球。
讲台的一角,多了一只小小的红盒子。盒子里面是班里同学们放进的零花钱,十元、五元的纸币、一元的硬币。盒子下面,是一只对折的鼓鼓的牛皮纸信封。
每天,班长都会做整理,把一天新放进的钱装进信封里。
班主任卢丹老师说,班里的同学,一下子长大懂事很多。方博的故事,比任何说教都有意义。同学们见证了这个冬天里的温暖,并默默用自己的方式,来传递这份温暖和爱。
2015年1月,杭十四中康桥校区的同学给方博加油
不仅是全校的师生,海内外的杭十四中校友们都开始行动,为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学弟捐款。
杭二中高二年级的一个家长群,送来了捐款61991.99,尾数的“.99”,是家长们的祝福,意思是“长长久久”。
那几天,我每次去方博家,总会有报社的同事悄悄递过来信封,让我转交给方妈妈。这些颜色、大小各异的信封上有些写着长长的祝福,有些印着单位的logo,但都没有写名字。每次走在路上,揣着这些,心都暖暖的。
一位同事写着:“生命的长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增加生命的厚度,经历是一种财富。方博,加油!”
短短5天,爱心人士给方博的捐款已经超过300万元。这样的募捐速度和力度,也刷新了杭城的慈善纪录。方妈妈手机里的上千条爱心短信,每一条都体现着这座城市的爱心。
而新媒体也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1月14日开始,方博的故事,通过微信,在朋友圈中“刷屏”、转发。不仅杭州、浙江、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热心人,都参与了这次爱心接力。
很多人没想到爱心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汇聚起来。
班主任卢丹说,方博身上蕴藏着很多能激励人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物质丰厚的当下,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身上缺失。
有读者说,是方博的积极向上、懂事、有志气深深打动了她。“家境不好却从不自卑,总是那么乐观大气。”
“这么棒的孩子,治疗还很有希望,不能因为缺医药费让他停下追逐梦想的脚步!”一位不肯留名字的读者留言。这也是很多帮助方博的热心人的想法。
一场同胞兄弟的生命接力
方博,有救了!
这个原本因沉重医药费而发愁的家庭,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
“非常谢谢大家!……”方博妈妈一次次地说着感谢。
2015年3月13日早上,经过四次化疗后,方博终于顺利进入浙大一院的骨髓移植层流室,开始骨髓移植。
方博的移植采用亲缘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具体来说,是使用外周血动员剂,将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然后用干细胞分离机采集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再回输入受者体内。
双胞胎弟弟方杰主动提出来要捐骨髓。打动员剂、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带来的反应很难受,头痛,身体酸痛,他一次次扛过来。
流淌着浓浓兄弟情的血液,流入方博体内,助他与病魔抗争。
移植前的预处理化疗、输入弟弟方杰提供的造血干细胞、出现呕吐等各种排异反应、进行抗排异治疗、经历低细胞期,到后来白细胞、血小板等慢慢涨起来,方博独自在无菌室里坚强地与病痛抗争。
2015年,病床上的方博
2015年4月20日,经历了39天的无菌病房移植治疗,弟弟方杰提供的造血干细胞已在方博的身体里“生根发芽”。
移植顺利!
那一天,正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春天会显现出绚丽的一面。
那一天,方博走出了无菌病房,获得了新生。
把多余的钱捐出去,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那之后,一切都顺利起来。”
持续进行抗排异药物治疗和休养后,2016年9月,方博回归杭十四中校园,他仍去了高三(6)班,边慢慢恢复,边和新的小伙伴们一起备战高考。
2017年6月,他参加高考。80个志愿中,填的几乎全是医学专业。
“我初中时就想学医,生病后更坚定了这个想法。”他说,自己遇到了很多很多专业、有爱的医生,受到了那么多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他想当医生,治病救人。
后来,他被一所省外985大学录取。“没有被临床医学录取有点遗憾,不过还是和医学相关的预防医学专业。”在大学,他很快适应,身体的恢复也越来越好,运动细胞重新被点燃,他还成为了学院排球队的主力。学习之余,他活跃在各种公益活动中,这是他的回馈社会的方式。
今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校的研究生,读的还是预防医学专业。他说,在疫情之后,觉得防疫这块非常重要,他要尽全力学习,在未来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几年,每年他都要进行两次骨髓穿刺复查。
“一直担心复发。今年,医生说,不需要再复查了,方博已经恢复正常,以后每年和普通人一样做体检就可以!”方妈妈百感交集。
一家人还是会经常聊起七年前的那个冬天。
“对我们来说,有太多感恩的人。”那些热心人留下的温暖,一家人至今铭记在心。
一位大哥,在保温瓶里装着炖好的鸡汤,拿来给方博补身体;一位女士,去浙大一院给方博打进了一万元医药费,把发票留下就走了,说是几个朋友凑的一点心意,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很多热心人给方博拿来了书,一本余华的《活着》,他在病床上反复翻看……
方妈妈珍藏着七年前的老手机,里面有上千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都是加油和祝福。
“我是杭二中的一位妈妈,请转告方同学,我们杭二中2013级家长都在行动,爱心款将于17日送达,请方博安心养病。学弟学妹们为你加油,家长们为你祝福,你是我们的榜样!小伙子顶天立地,相信浙大为你敞开着大门呢!”
很多人,她都不知道名字,但每一条短信,她都存着,仔细地读,回复感谢。她把这些祝福,也一字一句读给病床上的方博听。
七年里,租的房换了地方,但有两块围巾,方妈妈一直放在衣柜的最显眼处。
一块是黑底黄色花纹的围巾,上面绣着“BOY”,这是当时杭二中的一位妈妈来送善款,特别带来的。
还有一块红色围巾,是方博住院期间,一位奶奶特别拿过来的,很喜气,每次化疗出院,方妈妈都会给方博围上。
“我们很幸运,大家给了我们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帮助,让我们有勇气,努力健康地活下去。”方博说,那么多的好心人也成为了一家人的精神支柱,“再大的困难也挺过来了,我们会努力走好每一步,多往积极的一面看。”
一家人的生活还很辛苦。弟弟方杰刚工作不久,方妈妈这几年一直在打工、做育儿嫂,供方博读书,靠自己赚出孩子的生活费、营养费等。
方博一直有一个心愿,痊愈后把多出来的捐款,再捐出来,“帮助其他生病、有需要的人”。
除去治疗的医药费,余下的捐款加上这几年的利息,还有两百多万的善款,方博要重新捐出来。
“谢谢所有的热心人!我现在很好,读完研究生,会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方博托报社再一次表达感谢,也让他收到的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这几天,方博一边在联系对接慈善基金,一边在大学校园开启研究生生活。
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报道中模糊了他的个人信息,希望可以给他一些保护。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很忙碌,希望大家也给方博一个宽松的空间,尽可能不去打扰他,让我们在他身后默默地继续支持他,鼓励他,让他健健康康地生活,实现理想,这也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的。
加油,方博!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