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汉卿:医学生坚守一线做“大夜”志愿者 用青春书写公益篇章(图)

发布时间:2022-11-19 22: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2年11月 | 查看:339次

人物故事:

  董汉卿,男,2001年2月生,首都医科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学生。董汉卿常在学习之余下乡为村民们普及健康知识,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疾控一线。2020年1月,董汉卿报名参与北京市朝阳区疫情健康咨询热线志愿服务。在长达11个月的志愿服务里,他为群众解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解释防控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董汉卿曾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

  坚守一线 照亮他人

  “您好,这里是朝阳疾控……”电话里,董汉卿的声音清澈沉稳,缓和了接听者心中的不安。夜色已深,朝阳区疾控中心仍灯火通明,一群流调志愿者守在电脑前,对照着密密麻麻的信息表,一次次拿起电话。

  2022年6月,北京新增一起涉酒吧聚集性疫情,董汉卿所在的流调通知组收到的信息量骤增。

  流调志愿者的工作也有细分,通知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数据核对密切接触者的信息,先通知本人居家隔离,之后派单给社区,开展管控措施。中午11点开始,他们每隔约30分钟就会接到一批信息单,随即电话通知被流调者、复核信息、汇总、上交……眼看着手里的信息从几百条飙升至几千条,小组里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一些从其他部门来支援的志愿者还不熟悉流程,有些乱了阵脚。

  作为志愿者中的“前辈”,董汉卿觉得自己得做点什么。他深吸了一口气,安抚同伴:“越是这种情况越不能急,慢慢来。”随后,董汉卿给同伴们分配任务,叮嘱需要核查的重要信息,收集已核查的信息进行汇总。经过董汉卿的一番“疏导”,办公室里又平静下来,只有敲击键盘和通话的声音。

  这天,流调通知组的志愿者们一夜未眠。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其实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夜’。”团队中的“前辈”董汉卿,其实才21岁,是首都医科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2020年1月起,董汉卿就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参与朝阳疾控疫情健康咨询热线服务,此后的新发地疫情、朝阳大山子疫情,他都守在热线,用自己所学为千余人排忧解难,缓解热线接听压力。2022年4月,听说朝阳疾控流调通知组缺人,他毫不犹豫又报了名。

  一天夜里11点多,董汉卿和同伴们刚走出疾控中心大门,就接到了“加急单”:一名外卖员核酸复核转阳,需要紧急拨打所有送餐客户的电话并通知隔离。几人默契地回到办公室,立马投入新一轮的工作。“很多居民已经入眠,仍带着睡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董汉卿回忆,一位女士接到电话哭了起来,担心自己得病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董汉卿耐心地劝慰,帮助这位女士回忆当时是否做好了防护、解释相关政策、嘱咐她做好健康监测。在悉心的话语陪伴下,电话那一头的声音渐渐回归平静,连声道谢,并保证做好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

  “居民的一句感谢,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董汉卿说,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提前体会到医生值“大夜班”的辛苦,更让他懂得了“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句医学生誓言的含义。

  “在学校,我们就有很多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董汉卿说,自己热心于公益,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言传身教。令他印象最深的是策划志愿遗体捐献宣讲活动。“我和同学实地走访了一些医院,采访了负责接收志愿遗体捐献的老师,了解到很多感人的事迹。我们以此为基础成稿、制作幻灯片,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走进其他学校,完成了多次宣讲。”当看到其他学校的同学发来志愿捐献证书的照片,他心头一暖,“我的一点光亮也能照亮到其他人。”

  受到触动的董汉卿,近几年参加志愿活动更为积极了——社区治安志愿者、疫苗接种志愿者、冬奥城市志愿者……截至目前,他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长已达883小时。“学医路漫漫,未来我还要在志愿者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董汉卿说。(责任编辑:黄舒雅 陶恒)

来源:首都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